很多人都熟悉李自成和張,明朝著名的農民起義軍,但他們雖然都很有名,卻因為種種原因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好的名聲。張之所以是壞人,主要是因為他非常殘忍,粗魯,崇尚暴政,非常喜歡殺人。他最著名的作品之壹是《圖說》。李自成的失敗就在前面,張也感到了危機感。他本來就脾氣暴躁,而且越來越暴躁。
我壹直喜歡殺戮,仿佛只有殺戮才能緩解內心的恐慌感,於是我屠殺了四川人。後世許多人專門對張作了評論。著名大作家魯迅說,張自己處於壹種焦慮的狀態,也就是說,他處於壹種毀滅的狀態。如果他想毀滅壹切,他會像末代皇帝壹樣毀滅壹切,他會有壹種神奇的成就感。
就好像妳要死了,世界也要跟著妳壹起死。後世關於張的記載很多,壹般都是批評他的。從這些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張的做法是非常殘忍的。對許多人來說,張是壹個殺人犯和暴君。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四川人被屠殺之後,歷史的風向發生了改變。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逐漸開始欣賞張。原因是什麽?其實是根據他的身份決定的。
因為張本人就是反清的民族英雄,也是明末著名的農民起義,他所做的壹切都是為了反對壓迫和封建統治,但這真的是歷史的真相嗎?雖然他是民族英雄,但這不能成為他暴政的理由。
張說到底只是為了他受別人支配的感覺,而且他還是壹個封建霸主。如果他真的當了皇帝,人民的生活可想而知,他壹定是怨聲載道的。那麽這樣的人怎麽可能輕易被評為大英雄呢?而且嚴格來說,張並沒有奮力抵抗清軍,甚至連壹刀壹槍都沒動,就這樣的人能被評為民族英雄,這實在有點牽強。
著名的姚曾寫過壹篇小說《李自成》,把張的形象塑造成了壹個站得筆直、救國救民的所謂英雄,是壹個把所有的人民從泥潭中拯救出來的英雄。
甚至有壹些學者振振有詞,在談到張殺蜀的學者時說:怎麽會殺蜀?他要殺蜀,那為什麽四川還有人對抗入蜀的清兵?事實上,說“張殺了蜀”並不意味著他殺了蜀中所有的人。
如果稍微用腦子想想,僅憑軍隊的冷兵器,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消滅張幾千萬人的。四川人民對清兵的反抗與對張的恨或愛之間沒有邏輯關系。現實是,四川人民痛恨張,不歡迎清軍。
張在存放金銀的方法與蜀南相同:“金銀山集,集於木鞘。”還有許多其他文件也記錄了張的傑出事跡。許多人對此深信不疑,並決定深入研究張。歷史研究者根據現有材料,在考證“封建地主文人謗英雄”的基礎上,對張進行了分析。
寫了十幾篇關於張的論文,引用了240多種史料。但這些文章並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在當時也沒有引起廣泛關註。1999年,某商報首次刊登了先生提出的張的“江口沈銀”的報道,引起了社會上人們的關註。還有人去實地調查,但很快就不了了之。
2005年4月20日上午,彭山縣修建了壹座城市供水引水工程。壹臺挖掘機在江口鎮岷江老虎灘河床挖了壹段木頭。木頭裏滾出來七個銀錠,其中壹個上刻著“五百兩糧食白銀必須是大西美府元年征後銀匠的右季”的字樣。而大西是張的短命政權,不是張的“江口沈銀”。
後來文物部門的專家鑒定了那塊木頭。這塊木頭其實是成都平原上常見的藍杠。壹塊分成兩半,中間鏤空,主要用於藏銀。木桶的後半部分扣在壹起,形成壹個兩邊有鐵箍的木桶。手法和史料記載的壹模壹樣。經過反復考證,這壹河段被確立為市級文物保護點,並選定專門的文物管理部門,安排專業人員進行巡查看守。
2015年,四川省派出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國家考古專家對彭山“江口申銀遺址”進行了為期3個多月的首次考古發掘,發現文物3萬余件。這些文物的總價值很高,這些文物是從哪裏來的?畢竟他只是壹個小國王,所以除了從人民中搜刮之外沒有別的辦法,所以張還是有很多壞毛病的。
據舒弼說,張入川後,仍然改不了土匪的習氣。他上位後,規定人不得藏金銀。誰敢藏壹兩個就殺他全家。藏了十二兩不說,直接扒了這個人的皮肉。慢慢的,隨著越來越多的金銀文物浮出水面,張殺蜀、屠蜀的罪名也越來越清晰。歷史已經清晰地擺在了大家面前,即使是為他辯護的人,此時也無法繼續為他辯護。大家都選擇了沈默,當初臉紅耳粗的事也不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