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秀珍菇
在分類學上,它屬於側耳屬、側耳屬、傘菌屬、擔子菌屬。名字來源於臺灣省,與普通平菇不同的是,它個頭小,柄長5-6厘米,蓋直徑為
[編輯此段落]
營養價值
秀珍菇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味道鮮美。秀珍菇與雙孢菇、香菇、草菇相比,蛋白質含量更高,質地更嫩,纖維含量更少。據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運動土壤肥料研究所測定,鮮香菇含蛋白質3.65-3.88%,粗脂肪1.13-1.18%,還原糖0.87-1.80%,糖23.94-34.87%。其蛋白質含量接近肉類,比壹般蔬菜高出3-6倍。平菇含有17種以上的氨基酸。更可貴的是,它含有人體自身無法制造的蘇氨酸、賴氨酸、亮氨酸等,而這些正是婁菜通常所缺乏的。但平菇是生活中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食品。味道鮮美,風味獨特,有“味精香菇”之稱。
[編輯此段落]
生物
營養
秀珍菇的生長發育需要碳、氮和各種礦質營養。它是壹種腐生真菌,和其他真菌壹樣,不含葉綠素,不能靠光合作用本身制造養分,完全依靠現成的有機物為生。在其發育過程中,所需的所有碳、氮、礦物質和生長素都是從培養材料中獲得的。
溫度
菌絲生長的濕度範圍為10-35℃,最適溫度為25-27℃。當溫度低於10℃時,菌絲基本停止生長。20℃以下,菌絲生長緩慢。溫度高於30℃時,菌絲生長變稀,顏色變黃,易老化。當溫度高於37℃時,菌絲停止生長。子實體生長的溫度範圍較寬,在10-32℃都能出菇,與其他平菇不同。原基形成和蘑菇芽生長的最適溫度為15-20℃,低於10℃,很少再產生原基。15℃以下,子實體生長緩慢。溫度高於25℃時,菇蕾生長快,成熟早,成熟時菌蓋多呈漏鬥狀。在結果期,如果晝夜溫差大,容易產生原基。
水分和濕度
菌絲生長的基本要求是含水量65%,從原基形成到固體成熟,要求空氣相對濕度85-90%。當空氣相對濕度低於70%時,原基產生較少,菇花容易幹燥枯萎。相對濕度高於95%時,子實體易軟化腐爛。
空氣和光線
菌絲體階段需要特殊的通風條件,出菇階段需要良好的通風條件。如果空氣中的CO2濃度高於0.1%,則容易形成菌蓋小、菌柄長的畸形蘑菇。菌絲體階段不需要光照,子實體階段需要光照。散射光可以誘導原基的形成和分化。沒有光,就不能產生子實體。光照在200-2000勒克斯之間,子實體正常生長。光線太暗容易形成畸形蘑菇,太強光子實體容易幹涸。
ph值
平菇喜歡生活在微酸性或中性的環境中,培養基中最適宜的PH值為6.5 ~ 7。
[編輯此段落]
秀珍菇的栽培
秀珍菇是熱帶亞熱帶地區的食用菌,原產於印度。Jandiaik,C.L於1974年在印度占伍郊外的大戟羅氏蘑菇木上發現。經過分離和人工栽培,證明是壹種高產優良的食用菌。1978年從香港引進杏鮑菇菌株後,在廣東、福建、山西、吉林等省栽培成功。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經過幾年的引種試驗,發現平菇在食用、栽培、產量等方面都比平菇更有優勢,其菌絲體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和極強的腐生能力。它能在稻草、麥稭、香蕉桿、廢棉、茶渣等各種植物殘體上生長,易於人工栽培。上世紀90年代,臺灣省等地發現,如果將杏鮑菇的采收時間適當提前,其風味極其鮮美,回味無窮,於是出現了我們現在的杏鮑菇。記住杏鮑菇不是袖珍菇,而是因為美味而珍貴。
1.栽培地點的選擇:
菇房要在通風良好、清潔的地方,沒有雜草、臭水溝等細菌、蒼蠅、蚊子滋生的地方。蘑菇房要安裝通風設備,門窗要安裝細網紗,防止蒼蠅蚊子進入。
2.結果前的準備:
培養的種子飽滿後,菌絲應潔白、均勻、粗壯、無雜菌感染;蘑菇房要進行預處理。DDV熏蒸壹整夜,然後用高錳酸鉀和甲醛熏蒸壹整夜。氣味消失後,應對蘑菇房進行預加濕,並在整個床架、房間(包括溫室)的地板和墻壁上噴灑大量的水,以增加整個房間的濕度。蘑菇內設置2-3盞滅蚊燈,控制蟲口密度。
3.在棚子裏播種:
將菌袋放在栽培床架上,高度以床架的高度為準。當妳把它們搬進培養室的時候,妳可以在不通風的情況下培養這種真菌兩天,而且房間裏還噴著水,以保持水分。壹個棚能放多少菌袋,能放多少層,要和菇棚的通風相匹配。
4.第壹個潮汐菇的出菇管理:
第壹個潮汐蘑菇的菌絲體的營養積累是最集中的,因此未來的產量也是所有潮汐時期中最高的。開袋時,沿領部剪斷塑料袋,刮掉原來的老株或肥大的原基。此時,保持菇房的相對濕度達到90%(可以通過在菇房內懸掛無紡布進行噴濕來實現,最好有加濕器),連續保持3-5天,保持室溫在23-25℃,每天給予壹定量的漫射光。此時蘑菇房要經常噴水,噴水時要通風。此階段對通風的要求不是很嚴格,因此CO2濃度可以控制在1000ppm以下。3-5天後,可以看到材料表面的原基已經開始分化,形成大量的蘑菇芽。此時無紡布要放好,加強通風采光時間,或者全天通風,但濕度壹定要保持在85-90%。此時菇蕾分化迅速,當菇柄長到3-4cm,菇蓋直徑達到2cm時,可以用細服式噴霧器頻繁噴菇蓋,直接將霧斑噴在菇體上。蘑菇可以在合適的壹天後采摘。采摘蘑菇後,可去除材料表面的老根和壹些未分化的原基,直接刮取新鮮培養料。刮完後,不允許直接在材料表面噴水。如果菇房出菇不整齊,需要將新采摘的菇袋轉移,方便其他菇袋出菇管理。蘑菇全部收獲後,最好當天刮掉(刮掉表面的老根和枯死的幼菇、菇蕾,最容易被雙翅目害蟲破壞)。此時,菇房的濕度只需要保持在70-80%,讓培養料表面稍微幹燥壹點,就可以防止大量黴菌的出現和部分卵的孵化(如果太幹燥,可以每天用噴霧器噴壹點細霧)。在這種情況下,
5.第二次潮菇的管理:
第二個潮菇出來之前需要用水浸泡(處理措施是用刀刮去略幹的培養料,有兩個目的,壹是去除表面可能攜帶的壹些蟲卵和病斑;另壹種是在短時間內增加菌袋的吸水量。壹般在水中浸泡壹天,可以使菌袋的水分增加30-50g,為下壹次出菇提供了水分的保證。此時最好將黴菌單獨處理,防止交叉感染,然後放入4℃的冷庫中24小時,給予低溫刺激,同時給予雜菌抑制處理。低溫刺激壹天,此時可以打掃菇房,也可以用農藥控制蟲口密度。蘑菇袋搬出冷庫後,要特別註意保濕處理。可以重新穿上無紡布隨時噴水保濕,還可以增加蘑菇房的采光時間和頻次。蘑菇芽再次出現後,管理同第壹次潮,此時通風保濕尤為重要。三潮、四潮、五潮、六潮的管理與二潮類似。關鍵是培菌增水的處理要合適。
6.潮汐結束時蘑菇的處理。
打開菇袋尾部的部分袋面即可生產出最後壹批菇。
[編輯此段落]
杏鮑菇配方
平菇炒蝦仁
口感:清新爽滑
主料:平菇200克、蝦300克、胡蘿蔔80克、洋蔥2根。
調料:蛋清1個、1小勺鹽、1小勺澱粉、1/2小勺鹽、1/2小勺紹興酒、1小勺糖、1小勺香油。
1.平菇切丁,切成寸段,胡蘿蔔去皮切成菱形塊,胡蘿蔔和平菇放入沸水中焯至熟,撈出瀝幹;
2.蝦仁去除腸泥後洗凈,用幹布吸幹水分,與蛋清、1/2小勺鹽、澱粉拌勻備用;
3.炒鍋放入三杯油,中火加熱至五成,待蝦仁上油至變白後撈出瀝幹油;
4.鍋裏留壹茶匙油,先炒香洋蔥,然後加入所有材料,1/2茶匙鹽,紹興酒,糖和香油,炒至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