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初霜筆記?初霜保健註意事項?

初霜筆記?初霜保健註意事項?

二十四節氣中,有壹個是初霜,初霜是秋季的最後壹個節氣。初霜壹過,往往預示著冬天不遠了,所以很多人在初霜的時候就開始註意壹些保養的事情。那麽初霜有哪些註意事項呢?初霜養生要註意什麽?初霜節氣如何養生比較好?

1,飲食以溫潤為主。

初霜節氣是指天氣漸冷,初霜出現。這是秋季的最後壹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這個季節屬於五行中的“金”,對應肺;從大氣運動的角度來說,就是陽氣降,陰氣生。古書《二十四節氣解》說:“及初霜,陰始凝。”所以這個季節寒性強,早晚溫差大。

初霜季節,飲食不當容易導致脾胃疾病,因此醫生提醒市民,初霜飲食應以保暖、潤燥、健脾養胃為主。少吃辛辣的蔥、姜、蒜、辣椒,少吃寒性食物,如海魚、蝦、各種冷飲、涼茶等,以免傷胃致病。建議市民多喝開水補津液,註意健脾養胃,滋補肝腎,多吃健脾滋陰潤燥的食物,如玉米、蘿蔔、栗子、百合、蜂蜜、山藥、奶白菜、牛肉、雞肉、泥鰍等。

2.早期預防“舊疾”

膝骨關節炎俗稱“老寒腿”,老年人也非常容易復發。中老年人在寒冷天氣要保護膝蓋,註意保暖,必要時戴護膝;老年人運動時,不宜做長時間屈膝的運動,盡量減輕膝關節的負荷。由於天氣寒冷,晝夜溫差增大,寒冷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液循環不暢,因此高血壓、腦梗塞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開始增加。

人體的脾臟功能處於旺盛期,胃腸蠕動的正常規律受到寒冷的刺激而被打亂。對於有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史的人,要特別註意自我保養,壹定要堅持醫生的指導和治療,避免服用對胃腸粘膜有刺激性的食物和藥物。

初霜是深秋時節,是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高發期。多吃梨、蘋果、橄欖、銀杏、洋蔥、芥菜、蘿蔔等具有生津潤燥、宣肺止咳作用的食物,並揉揉鼻翼兩側的項英穴,有助於我們預防過敏性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3.註意“平賠”

民間有句諺語“寧補壹年初霜”“寧補壹冬初霜”,強調了“補秋”的重要性。根據中醫養生的觀點,初霜時節應以潤澤滋養為原則,滋養以人為本。

另壹方面,宜選用味道溫和、功效溫和的食物,如茭白、南瓜、蓮子、桂圓、紅棗、核桃、芝麻等。

初霜正值秋冬之交,氣候幹燥,可適當食用銀耳、芝麻、蜂蜜、冰糖、梨、蔬菜等滋陰潤燥的食物。脾胃虛弱者、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應以健脾養肝清肺為主,選擇蘿蔔、板栗、秋梨、百合、蜂蜜、山藥、奶白菜、牛肉、雞肉、泥鰍等食物。如吃溫熱熟食,湯和粥最合適,不僅營養滋補,而且有利於吸收營養,增強體質,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預防和減少疾病。

4、女性要做好足部保護和保暖工作。

秋天空氣的寒意首先體現在人們幹燥的皮膚上。寒性強,寒熱異常,往往讓人措手不及。賊風往往乘虛而入,使人生病,受賊風侵襲,常引起全身酸痛,疲乏無力,還會引起咽炎、氣管炎、口眼歪斜、面神經麻痹等。所以穿衣保暖不可忽視,膝蓋不可外露,腳也要保護好。女性要註意腳部保暖,不要再穿船鞋和薄襪子,要穿能蓋住腳的鞋子或靴子,防止腳著涼。

此外,精神調理也不可忽視。最好的調理方法是保證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可以使人提前醒來,精神飽滿,從而避免秋乏的發生。周末可以去戶外爬山,遠眺,有助於保持樂觀和心態平和。但現階段運動量和健身活動量不宜過大或過猛,以微汗為宜。

5.初霜應該吃什麽?

1,玉米和胃平步

被稱為“黃金作物”,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和礦物質,適合節氣和初霜養胃,如用玉米做玉米餅。此外,用玉米須煮水還可以防止換季時血壓不穩。需要註意的是,不要吃發黴的玉米,防止黃曲黴毒素對身體造成傷害。

2.秋藕養胃補虛。

有句話叫“藕為寶,秋藕最補”。蓮藕含有黏蛋白和膳食纖維,適合養胃,初霜養胃。它可以用很多方法烹飪,如涼拌、炒菜、燉湯或制作甜點。需要註意的是,選購蓮藕時,要選擇兩端有結的蓮藕,防止沈澱物難以清理。

3、山楂消食防病

山楂又名山楂樹,可入藥,也可食用。山楂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其黃酮類物質可預防因季節變換引起的心腦血管疾病。山楂可以生吃,煮粥,煲湯。但需要註意的是,孕婦盡量不要吃山楂,因為山楂有活血的作用。

4.烏骨雞營養和諧

被稱為“食療珍禽”,因為它的白毛長在黑色的身體上,中醫說它有平衡陰陽的功效。烏骨雞含有豐富的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鐵和鋅的含量也很高。可補虛防病,宜燉服。

5.荔枝肉

材料:豬腿300克,新鮮荔枝肉100克,蛋清2個,澱粉25克,糖60克,白醋30克,食用紅色素1滴,精鹽和料酒適量,植物油1000克(實際食用50克)。

練習:

1.將豬腿切成2塊。用刀背敲松,換成方片(24片)。加入鹽、少許食用紅色素、雞蛋清和水澱粉15g,拌勻備用。將新鮮荔枝肉切成兩半;

2.將植物油放入熱鍋中。油六七成熱時,將豬腿塊放入油鍋內炸至內熟外脆,撈出。鍋中倒油,加入料酒,水100g,白糖,白醋,精鹽,水澱粉勾芡,倒入炒好的肉和新鮮的荔枝肉,倒入少許熟油。

功效:滋補腎陰,補血益氣。

6.清蒸人參雞

材料:人參15g,母雞1g,火腿10g,水發厚樸片10g,水發香菇15g,鹽,味精,蔥,姜,雞湯。

做法:母雞宰殺後,蛻皮並清洗內臟,放入沸水鍋中,用冷水洗凈;火腿切片,玉蘭花切片,香菇,蔥,姜;將人參用開水焯壹下,放入籠中蒸30分鐘,取出;將母雞洗凈,放入鍋中,加入人參、火腿、厚樸片、香菇、蔥、姜、精鹽、料酒、味精,加入雞湯(沈水雞),放入籠中,大火蒸至熟透;將蒸好的雞放入大碗中,將人參切碎,與火腿、玉蘭花片、蘑菇壹起放在雞肉上,將蒸好的雞的湯倒入勺子中,煮沸,撇去泡沫,調好味,澆在雞肉上。

功效:滋補腎陰,補血益氣。

7、桂參山藥豬腰

材料:當歸10g,黨參10g,山藥10g,豬裏脊500g,醬油,醋,姜絲,蒜末,香油。

做法:豬裏脊肉切塊,去除筋膜腺體,洗凈放入鋁鍋;將當歸、黨參和山藥裝入紗布袋中,紮緊嘴,放入鋁鍋中;鋁鍋加適量水,燉至豬裏脊肉熟透,取出豬裏脊肉,放涼,切成薄片,裝盤;將醬油、醋、姜絲、蒜末和香油與豬裏脊肉片混合,即可食用。

功效:滋補腎陰,補血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