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季節適合養鵪鶉?
鵪鶉屬於特種經濟家禽,具有生長快、成熟早、產蛋多、用料少、生產周期短等優點。鵪鶉肉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鐵、鈣、磷,被譽為野味之寶。鵪鶉蛋富含卵磷脂和腦磷脂,鵪鶉蛋的蛋白質分子顆粒比雞蛋的蛋白質分子顆粒小,更容易消化吸收,對過敏和胃腸疾病有特殊療效,對人體神經系統有特殊營養作用;鵪鶉的肉、蛋、血都可以入藥。母鵪鶉在45-50天大的時候就可以開始下蛋了。壹年產卵200-300枚,重2.4-3公斤。平均產蛋率可達80%以上。每只鵪鶉從孵化到產蛋只消耗0.75公斤飼料,每只鵪鶉每天只消耗20-25克飼料。年飼料消耗量9公斤,料蛋比為2.6-2.7: 65433。鵪鶉的潛伏期只有17天,壹年四季都可以繁殖。養鵪鶉綜合效益高,市場穩定。目前,家養鵪鶉對蛋的采食量僅次於雞鴨。1.生活習慣1。鵪鶉喜歡溫暖幹燥的環境。當溫度低於15℃,高於30℃時,產卵率下降,最適產卵溫度為20-22℃。鵪鶉膽小,容易受驚,所以飼養室要安靜。目前都養在籠子裏,籠子的高度是15-25 cm,以免受驚時脫籠撞到頭。3.鵪鶉生長快,壽命短,孵化時只有78g,45-50日齡性成熟體重可達120g。二、養殖鵪鶉1。繁殖鵪鶉的選擇。種用鵪鶉,無論公母,都應是三代以內發育良好、無疾病、體重在120克以上的通體鵪鶉。雄性鵪鶉肛門上方紅球的精囊大而鮮紅;母鵪鶉腹部較大,恥骨遊離端與胸骨後端之間有三指寬,左右恥骨之間有兩指寬。雌雄鵪鶉按1: 3的比例籠養,自然交配。2.孵化。選擇生產後壹周內有明顯雜色、大小適中、蛋形正常的種蛋,放入鈍頭朝上的室內6-8小時後孵化。孵化管理如下:①溫度:鵪鶉蛋孵化應貫徹“前期高,中期平,後期低”的原則。同時要根據孵化季節、外界溫度和胚胎發育情況靈活控制溫度,壹般保持在38-39℃。②相對濕度:培養箱內的相對濕度保持在60%-65%。出殼前壹天濕度可以增加到80%。(3)通氣:胚胎前期需氧少,後期需氧多;冬天少,夏天多。孵化前8天定時打開通風口換氣,後8天頻繁換氣。(4)翻蛋:從孵化開始到孵化前2-3天,每天晝夜翻蛋4-12次。⑤冷蛋:打開孵化門降低蛋的溫度。每次涼蛋的時候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用眼皮試溫度可以感覺到壹點涼意。⑥卵子檢查:孵化後5-7天進行第壹次照射,剔除無精子和死胚的卵子;第二次照射在孵化期12-13天,消滅死卵。⑦孵化:孵化15天後,將蛋放入孵卵盤,將孵卵箱濕度提高到80%直至孵出雛鵪鶉,待其毛幹後即可取出新生鵪鶉。第三,鵪鶉的育雛期為30天。新生鵪鶉的毛幹了以後,就可以放入育雛器中進行飼養,飼養管理如下:1。註意保暖。育雛溫度在1-6日齡保持在37-36℃,7-14日齡保持在36-35℃,15-20日齡保持在34℃,20日後每天下降1℃。當它降到27℃時,它將被移到27℃。育雛保溫設備可以作為育雛傘,也可以作為普通燈泡、電床墊、暖水袋等。2.喝水。鵪鶉應在孵化後24小時內飲水。壹般來說,當它們被放入育雛器中保持安靜時,它們可以喝水。開水最好喝0.01%高錳酸鉀水,再喝涼開水。壹旦喝了水,就停不下來了。餵食。鵪鶉飲水後,1小時可以開始進食,1-3日齡開始采食。作為起始原料的玉米粉按100只添加1g酵母粉,第二天飼餵含27%-28%蛋白質的配料。4日齡後逐漸改為鵪鶉飼料。不能吃東西的小鵪鶉應該被訓練。方法是將飼料鋪在紙上或無毒塑料薄膜上,將不能進食的雛鵪鶉放在上面,用手輕輕拍打紙或塑料薄膜,誘導其進食。鵪鶉飼料的配方為:玉米粉52%,豆餅27%,麩皮5%,魚粉10%,葉粉5%,骨粉1%,維生素10g,攪拌均勻飼餵。1-7日齡,每天6-8次,以後逐漸減少到4次,保證連續餵養和供水。4.密度和照度。壹般年齡可以更小更密,也可以更大更薄。平式育雛密度兩周為1周,120-150個/m2,兩周為80-100個/m2,三到四周為60-80個/m2。保證鵪鶉的光照時間有利於飼養、飲水和生產性能。1周齡24小時光照,1周齡14—16小時光照。5.精心管理。觀察鵪鶉的狀況,檢查溫度、濕度、通風是否合適。定期清洗水槽和水槽,定期消毒,保持環境清潔。3-4周齡雌雄分組,4周齡打疫苗或驅蟲,不影響產蛋。四、成年鵪鶉管理1。餵養。幹粉自由投食,設置沙罐和水箱自由投食和飲水。蛋用鵪鶉的飼料配方為:玉米粉47%,豆餅33%,魚粉10%,麩皮4%,骨粉1%,槐葉粉5%,每100公斤飼料添加硫酸鋅10克,硫酸錳15克。2.溫度。鵪鶉產蛋的適宜溫度為20-22℃。根據氣溫變化和調節,夏季加強通風,降低飼養密度,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冬季註意防寒保暖,增加飼養密度,建竈保溫。3.光。在產卵期間,光線非常重要。壹般光照為16—18小時。自然光不足時,要早補晚補。4.做好日常管理。註意籠子的清潔衛生,定期清洗消毒槽和水槽,每天早晚及時撿蛋。註意觀察鵪鶉的精神狀態、食欲、糞便情況,及時隔離治療患病鵪鶉,保持鵪鶉舍內安靜,並做好日常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