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目前荷蘭終於解除禁令,賣給中國光刻機了。所以中國有荷蘭光刻機。
但這個荷蘭先進光刻機並不能代表中國芯片行業的騰飛。中國芯片行業真正的拯救者還得是中國自己。
原本外國加在中國身上的科技限制仿佛全都失效了壹樣。就在上周,有壹個好消息傳了過來,那就是壹直以來處於保護主義不賣給中國光刻機的荷蘭,同意我國以高價從全球光刻機巨頭,ASML(阿斯麥)手中,采購14nm光刻機。
長久以來由於光刻機本身的特殊性,我國的網民甚至壹度將其看作了半導體產業的救命稻草。但事實上,光刻機,只不過是芯片生產線上的壹個零部件而已。或者說是壹個生產環節。而壹個芯片的生產,至少需要七大流程,分別是擴散,光刻,刻蝕,離子註入,薄膜生長,拋光以及金屬化。
那麽每個流程又需要多少設備呢?我們以中芯國際的12寸集成電路為例,造壹個這玩意兒需要擴散設備22種,光刻機需要8種,刻蝕設備需要25種,離子註入設備需要13種,研磨拋光設備需要12種,清洗設備需要17種。
此外,還有塗膠設備,PVD設備,測試設備,檢測設備,等等等等,林林總總少說得要數百個生產環節。壹個光刻機,可不是萬能藥,能解決數百個生產環節的問題。
所以,單純壹個光刻機,肯定不可能實現中國芯片的全面飛躍。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是壹個悲觀主義者,外國人賣給中國光刻機這件事情的確
可以看作是中國芯片行業的重大轉折,只不過最重要的點,並不是在光刻機上,而是在賣上面。
我國現在其實已經可以制造激光刻機了,主要制造廠商不是別家,是上海微電子。這家企業曾經還上過央視的節目,就是在將光刻機的制造。
其技術雖然是國內頂尖,但是在國際上就比較落後了,落後於荷蘭的ASML兩代水準。但是按照中國人的實力,別管落後多少,有就行,只要有了,很快就能追趕上國際主流水準。
而這次之所以歐美國家願意把自家的光刻機賣給中國館,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那個老生常談的理由,那就是因為中國有了。在中國沒有某項技術的時候,歐美國家肯定會橫下壹條心,用全力阻止中國購買或者是研發。
但是當我們有了這項技術的時候,那麽對方就會知趣地解除掉所有關於我國的限制。同樣是芯片產業,最先拿到歐美解除令的其實還真不是光刻機,而是刻蝕機。這項技術禁令的接觸時間,是在2015年。
當時美國商務部下屬的產業安全局是這麽說的:中國已經從事實上獲取了來自中國企業的、和美國產品數量、品質相當的刻蝕設備,繼續實施國家安全出口管制措施已然毫無意義。
現如今中國已經可以完全可以自行生產芯片制造環節中需要的全部儀器,而且不會落後於國際領先水準太多,最多也就落後國際主流水準壹代到兩代。也有個別產品,比如中微半導體的蝕刻機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還有壹小部分水平停留在三代以前。
總的來說,中國的芯片行業,前途是光明的,但是這個光明前途,並非是荷蘭光刻機帶來的,相反,是因為我國芯片行業的未來光明,荷蘭才願意給我們光刻機。
未來世界最大的機遇是中國。隨著超級市場的需求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國將有越來越多的科技人才,芯片光刻技術順理成章輕松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