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大白菜的原產地在哪裏?

大白菜的原產地在哪裏?

中國很多地方都有栽培大白菜,不管是火鍋還是炒菜都很好吃。那麽,大白菜的原產地在哪裏呢?大白菜的分布區域有哪些?

大白菜的原產地在哪裏

大白菜,又稱“結球白菜”、“黃豆芽”或“沃心白菜”,是我國土生土長的特色蔬菜,在全國各地廣泛栽培,以華北地區為主要產區。大白菜因其品質嫩脆、汁液乳白、易種植、耐貯藏,在我國蔬菜生產和消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秋冬人們餐桌上的美味蔬菜。在北方,大白菜被稱為“家常菜”和“半年菜”,並已傳入世界各地。在日本,大白菜被稱為“唐菜”、“魯菜”;在歐美,有人把大白菜叫做“中國白菜”。

大白菜起源於中國,但與韭菜、生姜、大蒜等蔬菜不同,它在古典文獻中可以找到很長壹段時間,而且與壹些起源於中國的蔬菜不同,在山川河流中仍有原始的野生物種。翻閱古籍,元代以前沒有關於大白菜的古籍。據考證,大白菜的歷史較短,從元代開始歷經明清。到現在,大概有七八百年了。農學家對大白菜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結論:它是由南方的大白菜和北方的蕪菁自然雜交進化而來的。所以,探究大白菜的起源,必須從大白菜和蘿蔔的來源說起。

直到元代才出現大白菜。胡思慧在《吃著吃著》中第壹次把所謂的“糟醅”直接稱為大白菜,並仔細畫了壹張圖。從他描述的大白菜形狀來看,已經不是生在地上的大白菜,而是外面的葉子都聚攏起來了,它的擁抱狀態已經演變成了有球的大白菜型。但不可割裂和忽視的是,從金到元的漫長歷史,是大白菜進化過程中,從內因到外因,從量變到質變,從偶然到必然突變的重要階段。同時,這壹時期的戰亂和動蕩,人們的遷徙,南北文化的交流,農作物的互動種植,都促進了大白菜的進化。元代以後,描寫大白菜的古籍越來越多。明代王世茂在《果蔬疏》壹節中介紹了大白菜的定義和起源,並推薦“顏地黃崖菜”為著名品種。卿鴻書等人稱贊大白菜“脆而美無我”,指出黃豆芽是大白菜的另壹種,絕不能與大白菜混為壹談。丁儀曾在《農田簡介》中對大白菜做了明確的闡述,他稱之為“沃心大白菜”。他介紹了山東省初秋種植小雪豐收的栽培經驗,還介紹了初霜後用草繩捆綁外葉保護球根葉的方法。現代農業科技證明,白菜和蕪菁都屬於十字花科蕓薹屬的不同亞種,十字花科蔬菜最容易自然雜交。特別是大白菜和蕪菁具有相同的基本基因組,它們之間自然雜交的受精率為100%,它們的親本和後代都能正常生長繁殖。而且大白菜的生物學特性介於大白菜和蘿蔔之間。

蔬菜專家對這兩種蔬菜進行人工雜交的結果也證明了大白菜是大白菜和蘿蔔雜交的產物。農學家的進壹步推論是:第壹,由於大白菜和蕪菁是由北向南相互傳入的,兩種蔬菜同時開花,親緣關系極為接近。在自然授粉的條件下,完全有可能自然雜交產生雜交後代。其次,這種雜交後代是半耐寒蔬菜,要求氣候涼爽濕潤,晝夜溫差適宜,無凍害,日照、降雨符合皮林的外部環境條件。而華北地區的秋季氣候、溫度和弱堿性土壤特性符合這些要求,經過近千年的演變和栽培,終於出現了大白菜。這裏需要說明的是,筆者認為今天把大白菜稱為“薺菜”或“薺菜”是錯誤的,應該予以澄清和糾正。

綜上所述,我們現在吃的大白菜的高級品種——大白菜,是歷朝歷代的人們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經過無數次進化和辛勤培育的結果。當代大白菜已經形成了壹個龐大的家族,可謂五彩繽紛。其品系已發展到球根類品種的4個變種和3個生態型的1000多個品種。大白菜適應性更強,成為全國各地種植的“國菜”。更令人振奮的是,隨著農業科技的飛速發展,反季節耐熱大白菜和彩色大白菜也相繼問世。

大白菜的分布區域有哪些?

大白菜在我國各地廣泛種植,主要集中在華北和江南,種植面積占秋冬春蔬菜播種面積的40%-60%。

北方大白菜有山東膠州大白菜、北京柏青大白菜、天津青白菜、東北大白菜、山西陽城大白菜等。

南方的大白菜是從北方引進的,品種有烏金白、蠶白菜、雞尾酒白、雪裏青等,都是優良品種。

大白菜發芽後還能吃嗎?

大白菜發芽就可以吃,大白菜發芽就是大白菜的抽薹現象。大白菜是二年生作物,我們平時吃的白菜球屬於大白菜的營養體。大白菜在遭遇低溫長日照後,繼續生長,完成花芽分化、抽薹、開花、結實的全生命過程,這意味著大白菜抽薹不是壹種病理現象,而是大白菜生長周期的必經階段。儲存在冬季的卷心菜通常在初秋播種,在11月中旬收獲,那時卷心菜已經完成了營養生長。消費者買的大白菜習慣存放在戶外。經過長時間的低溫,菜心上會出現花蕾。如果將卷心菜再次放入室內或溫度升高,卷心菜會慢慢抽薹。

抽薹大白菜和普通大白菜在營養價值和口感上沒有明顯區別。南方壹些地區甚至有吃抽薹大白菜(即大白菜)的飲食習慣,但它是用來生產大白菜的特殊品種。

但需要註意的是,如果營養生長期(抽穗前)發生抽薹,必然會消耗大白菜球的營養,影響大白菜的品質,所以購買時不要選擇抽薹大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