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最早起源於我國。據推斷,炎黃年間,人們開始用海水制鹽。上世紀50年代,福建出土的壹批文物中就有炊具。也可以推測,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已經學會了烹煮海鹽。
如今,鹽早已是眾所周知的調味品,大家都知道。但是現在鹽的品種越來越多,讓很多朋友很難買到鹽。今天懶喵就和大家聊聊壹種最常見的鹽。讓我們來看看:
「低鈉鹽」和普通鹽有什麽區別?
眾所周知,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正是其中的鈉離子提供了鹹味。我們平時在超市買吃的食鹽,多是碘鹽。低鈉鹽顧名思義就是鈉離子含量低於普通鹽的鹽。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低鈉鹽大多以食鹽(碘鹽)為原料,在其中添加壹定量的氯化鉀(通常為30%左右),增加鉀離子含量,降低鈉離子含量,從而達到“降鈉”的目的。我們也可以簡單理解為低鈉鹽是指在普通食鹽中加入氯化鉀。
從成分上來說,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在低鈉鹽中加入氯化鉀,降低了成分中鈉離子的含量。
與食鹽相比,低鈉鹽有兩個顯著特點,即“減鹽不減鹽”和“維持鈉鉀平衡”。
現在提倡“低鹽飲食”和“減少鹽的攝入”,就是控制鈉離子的攝入。鹽攝入過多,意味著鈉離子攝入過多,高濃度的鈉離子會在體內積累,給人體帶來各種不良影響。低鈉鹽中的鉀離子也能提供鹹味,減少鈉的同時,鹹味不受影響。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提供的數據,每個健康人每天應攝入2000毫克鉀。在食鹽中加入鉀離子,既可以降鈉,又可以補鉀,可謂壹舉兩得,還能在壹定程度上維持鈉鉀平衡。
從特性上來說,低鈉鹽有兩個普通鹽不具備的特性,即“減鹽不減鹽”和“維持鈉鉀平衡”。
與食鹽相比,低鈉鹽更適合中老年人、“三高人士”和孕婦減少每日鈉攝入量,避免因鈉攝入過多而引發各種疾病。
但以下人群不適合吃低鈉鹽,還是要征得醫生同意才能吃。他們是高鉀吸毒者,血鉀高的人,心臟病或者腎臟有問題的人,因為低鈉鹽裏面加了壹些鉀,對這些人不是很友好。
從適合人群來看,低鈉鹽更適合中老年人,但不適合高鉀血癥和心臟病患者。
了解了低鈉鹽和普通鹽的區別後,相信大家更關心的是應該選擇哪種鹽。
對於大多數健康人來說,如果不是上述不適合鉀攝入的人群,低鈉鹽是更好的選擇。因為在用鹽相同的情況下,既能減少鈉的攝入,又能補充鉀。
在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食鹽攝入指南中,也已經明確指出鈉攝入過多或鉀攝入不足都是導致高血壓的危險因素,而低鈉鹽正好可以起到“減鈉補鉀”的作用。
從上面可以看出,低鈉鹽和普通鹽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成分不同、特性不同、適合人群不同。下次買鹽的時候請不要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