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季,天氣寒冷,氣候幹燥,是感冒多發的季節,家長和幼兒園更要註意保護孩子的身體健康,預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和流行。
首先,合理的飲食
合理的飲食可以增強幼兒的抗病能力和耐寒能力。俗話說“魚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中醫認為,魚、蟹、蝦、肥肉等腥油膩食物可能有助於燥濕生痰,有的還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加重病情。辣椒、花椒姜等辛辣之品對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但咳嗽加重,要註意避免。需要補充含有蛋氨酸和無機鹽的食物,提高身體的禦寒能力。所以冬天要多吃含蛋氨酸的食物,如芝麻、葵花籽、乳制品、葉菜等。此外,醫學研究表明,人怕冷與飲食中缺乏無機鹽密切相關。所以冬天要多吃帶根的蔬菜,如胡蘿蔔、百合、紅薯、蓮藕、大白菜等,因為蔬菜的根部含有較多的無機鹽。人體中鈣的含量可以直接影響人體心肌、血管和肌肉的靈活性和興奮性,補鈣還可以提高人體的抗寒能力。含鈣較多的食物有:牛奶、豆制品、蝦皮、海帶、發菜、芝麻醬等。寒冷的氣候加強了人體的氧化功能,人體的維生素代謝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容易出現皮膚幹燥、皮膚皸裂、口角炎、唇炎等癥狀。因此,飲食中應及時補充維生素B2,主要存在於動物肝臟、蛋類、奶類、豆類等食物中;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有動物肝臟、胡蘿蔔、南瓜、紅薯幹等食物;維生素C在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很重要。
第二,適時增減衣物和被子
合理著裝,適時增減。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肯定比大人更怕冷。他們常常不顧季節和室內外條件,給孩子蓋得太厚,裹得太緊,不讓孩子有點著涼。孩子稍微活動壹下,內褲就被汗水浸濕了,但是孩子不會說要換內褲,只能靠自己的體溫把濕衣服烘幹,容易感冒,對身體有害。對於好動易出汗的孩子,可以在玩耍時在背上墊壹條毛巾或在玩耍後及時換衣服,同時要隨氣候變化增減,在活動前或進入有暖氣的房間時脫掉外套。出門最好戴口罩,以免感冒。晚上蓋好被褥,父母或護士秦英會檢查它。及時給孩子蓋好被褥,以免著涼。否則往往會引發其他疾病,如肺炎、心肌炎、大葉性肺炎、急性腎炎等。
第三,保持室內空氣清新,註意室溫。
汙濁的空氣會對呼吸道黏膜造成不良刺激,可使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腫、分泌異常或加重咳嗽,嚴重時甚至引起喘息癥狀。所以要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廚房油煙要排出,家長不要在家裏吸煙,要及時開窗換氣。稍冷的新鮮空氣可使呼吸道粘膜收縮,減少充血和腫脹,保持呼吸道通暢。但如果溫度過低,消化吸收的營養物質會被用於氧化產生能量來保持體溫,從而削弱抗病能力,影響生長發育。適宜溫度為25-28℃,稱為中性溫度。正常情況下很難保持這個溫度,但室溫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適當開關門窗即可。
第四,堅持戶外活動,多曬太陽。
冬天來了,有些家長怕孩子凍著。天氣冷的時候,他們不會讓孩子出門。孩子的呼吸道長時間不會受到外界空氣的刺激,得不到耐寒鍛煉。接觸感冒患者後,由於對病原體的抵抗力差,很容易得病。所以要堅持讓孩子多做戶外活動。適量的運動和鍛煉可以增強孩子的體質,增強免疫力,從而抵禦病原體對身體的侵蝕。不要帶孩子到戶外,因為妳怕凍壞。天氣好的時候,多出去活動,曬曬太陽是很有必要的。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以殺滅人體表面的病毒和細菌,幫助孩子吸收鈣和磷,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
總之,如果幼兒園和家長能多註意壹些生活細節,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加強鍛煉,就能減少孩子感冒的機會,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