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到了,腹瀉患者也越來越多。腹瀉雖然是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常見病,但“腹瀉就是因為吃了不幹凈的東西”、“拉肚子就要服止瀉藥、抗生素”、“大蒜是土生土長的青黴素”、“冶腹瀉黃連素、氟哌酸是最好的藥物”等錯誤觀念仍然存在於很多人的觀念中……為此,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消化科主任李軍祥對夏季腹瀉的治療與調養進行了詳細的解析。
用藥提醒:止瀉藥有不同感染時別用易蒙停腹瀉壹來,往往伴著腹痛,所以很多人就采取先止痛再吃止瀉藥的辦法。但是,引起腹痛的原因很多,過早服用止痛藥,容易掩蓋病情,闌尾炎等急癥就被“隱藏”了起來,造成嚴重後果。
另外,大多數胃腸解痙藥主要為抗膽堿能藥,可令患有青光眼的老年人病情進壹步惡化。因此,出現急性腹痛最好先就醫。
誤區壹黃連素、氟哌酸治腹瀉最有效專家勘誤:氟哌酸損傷軟骨中學生慎重使用臨床中發現,市民普遍認為出現腹瀉時,服用止瀉藥黃連素或氟哌酸即可。實際上,黃連素、氟哌酸是兩種不同的抗生素。
黃連素對痢疾桿菌等有抑制作用,有良好的止痛、止瀉功效,對痢疾患者效果明顯,對由阿米巴原蟲引起的腹瀉也有壹定作用。但是,紅細胞內葡萄糖-6-磷酸脫氧酶缺少者,服用此藥可引起溶血性貧血。
氟哌酸也是常用止瀉劑,但試驗發現,它對多種幼齡動物負重關節的軟骨有損傷,所以中學生應慎用。
這兩類藥主要適用於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腹瀉,對病毒感染無效。
誤區二腹瀉就要吃抗生素專家勘誤:抗生素難奈病毒亂止瀉毒素淤積有些人壹發生急性腹瀉,迫不及待地就找出止瀉藥服用,殊不知,瀉是人體對腸道感染的生理性防禦反應,利於將細菌及所產生的毒素排出,服止瀉藥雖可暫時止瀉,但細菌、毒素的排出也隨之減少,反而對身體不利。如大便次數太多,達到每天10次以上,方可酌情用止瀉劑1-2次。
另外,不分青紅皂白就使用多種抗生素,甚至要求用大劑量抗生素輸液,這樣反而可能引起腸道菌群失調,甚者引起黴菌性腸炎,增加治療難度。
抗生素對病毒性腸炎無效,而急性菌痢及細菌性食物中毒,則應根據可能的病原體選擇合適的抗生素。所以,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此外,對於受涼、進食過多引起的腹瀉,只需服用些中成藥,如藿香正氣丸等即可控制。
誤區三腹瀉是因吃了不幹凈的東西專家勘誤:抵抗能力下降多暴飲暴食釀瀉癥很多人認為腹瀉就是吃了不幹凈的東西的緣故,其實不盡然。
首先,夏季天氣炎熱,雨水多,非常適宜腸道致病菌的生長、繁殖,再加上出汗多,大量飲水後胃液被稀釋,局部抵抗力降低,“創造”出了致病菌侵入的條件。
其次,夏季是旅遊旺季,人們旅遊、出差、聚會較多,生活規律被打破,全身抵抗力下降,致病菌可乘虛而入,如果飲食不節制,暴飲暴食後極易導致急性腹瀉。
另外,夏季也是瓜果蔬菜、冰涼飲品熱賣的季節,過量食用生冷食物,也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性腹瀉。
再有,如果食物存放不當或加工衛生不合格,在高溫天氣裏極易變質,引起腹瀉。
最後,其他因素也可引起腹瀉,如全身性疾病等。
誤區四腹瀉應禁食多喝白開水專家勘誤:按時進食最應當 白水難補電解質有人認為,發生腹瀉時應禁食,有利於腸道休整。事實並非如此,急性腹瀉期間,應註意飲食調整而非單純禁食。
少數重癥腹瀉患者伴有明顯的脫水、休克癥狀,胃腸功能此時極差,可短暫禁食數小時,壹旦病情好轉,應盡早恢復進食。
如果腹瀉伴有發燒出汗、嘔吐等癥狀,大量水分、電解質、水溶性維生素會在短時間內丟失,此時,應交替服用白開水和含糖及電解質的米湯、口服補液鹽等,補充丟失的水分等。
誤區五大蒜治腹瀉最安全專家勘誤:大蒜素辣壞腸壁腹瀉癥狀更嚴重在很多人眼中,大蒜是“土生土長的青黴素”,所以常用它來治療腹瀉。殊不知,腹瀉時,腸黏膜已發生炎性變化,大量液體滲入腸腔刺激腸壁。這時如果食用大蒜會刺激腸壁,促進血管進壹步充血、水腫,使更多液體滲入腸內,從而加重腹瀉癥狀。
另外,生食大蒜還會引起急性胃炎,出現腹痛等不適。
食用大蒜只能起到預防作用,不可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