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宴是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在重要節日為招待國賓、貴賓或各界人士而舉行的正式宴會。比如國家以政府名義為外賓或援外工作者舉辦的招待會,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廣義上都叫國宴。大部分場地都在人民大會堂或者釣魚臺國賓館。
國宴分為“唐菜”和“臺菜”:
“唐菜”的“唐”字取自人民大會堂大廳,原是人民大會堂廚師隨便提的名字,1984出版的《人民大會堂國宴菜譜集》首次更名為“唐菜”,使其成為八大菜系之外的新品種。
“臺灣菜”是指釣魚臺國賓館的廚師為住在首都釣魚臺國賓館並在那裏用餐的國賓烹制的菜肴。釣魚臺國賓館的菜系吸取了國內八大菜系的長處,也吸收了世界各地菜肴的精華。釣魚臺國賓館的菜肴清新淡雅,純正雋永,有民間小吃,也有各國元首的口味和習俗。
擴展數據:
幾道著名的國宴菜肴:
1.軟皮長魚:軟皮長魚,又稱“軟皮鱔”,是淮揚菜中最著名的壹道菜。淮安人對中外客人都很好,最喜歡這道“鮮、香、特”的菜,讓客人早嘗,贊不絕口。1949年建國第壹次宴會的第壹道熱菜就是這道軟兜長魚,被稱為建國第壹道菜。
2.松鼠桂魚:從外觀就能看出這是壹道要求很高的刀菜。廚師用精湛的刀工把魚切到骨頭上,然後把魚切片,刀直刀斜,刀切到魚皮上,變成菱形刀紋,是魚皮的4/5。刀子很準。最後整個魚身換成108蒜瓣,形似菊花,魚頭魚尾微微上翹,前後呼應。炸好後的肉粒像頭發壹樣翻卷著,昂著頭,張著嘴,魚尾微微翹起,像極了壹只極具美感的松鼠。另壹方面,為了照顧外賓的感受,國宴上的這道菜通常去掉頭尾,只上魚。
3、佛跳墻:佛跳墻又稱福壽拳,據說起源於唐代。它是中國傳統美食的傑作,集山珍海味於壹身,精心烹制,清香可口。是中國國宴最高規格中餐的首選,多次作為國宴主菜接待國內外貴賓。
4.水煮白菜:水煮白菜是壹道傳統川菜,由川菜名廚黃在清宮禦膳堂時獨創。後來,川菜大師羅把他的烹飪技藝帶出四川,成為國宴上的壹道美味佳肴。這道菜的工藝極其復雜,對原料的要求也極高。至少需要兩個廚師的默契配合,而在壹個非常寬敞專業的廚房裏,再加上十幾個熟練的幫手,就能做出壹個水煮白菜。這道菜不在乎主料的宣傳,在乎的是它做湯的嚴謹和苛刻。看似樸實無華,卻顯示了菜品提煉的技巧和精湛的造詣。
5.宮保雞丁:相傳源於晚清名臣丁寶楨的宮保雞丁,將幹辣椒和花生炒成雞丁,形成了這道具有酸甜麻辣風味的川菜,許多名為宮保的菜肴都源於此,如宮保豆腐和宮保蝦球。這道菜以糖和醋為原料,輔以醬油的顏色和料酒的味道,可謂“黃金比例”。入口先酸後甜,再辣,再鹹再香,很有特色,深受人們喜愛。
6.司文豆腐:司文豆腐可以被認為是國宴上最簡單的壹道菜。它之所以能上國宴,是因為它要把嫩豆腐切成5000根“發絲”大小的細絲,這對廚師是個考驗。淮揚菜中最著名的刀菜是司文豆腐,幾乎可以說是“妙不可言”。只見幾千根牙簽般長、粉條般細的豆腐絲漂浮在清湯裏,淡淡的,白白的,細膩的。吃起來爽滑順滑,鮮香可口。通常食客還沒緩過來,它已經舒舒服服地到了妳的胃裏。回味之際,不禁讓人拍手稱快。
7.北京烤鴨:北京烤鴨起源於中國南北朝時期。《食貨寶典》中記載了烤鴨,當時是宮廷食品。原料為優質肉鴨,北京烤鴨,果木炭火烤制,色澤紅潤,肉肥而不膩,外脆內嫩。北京烤鴨分兩派,北京最有名的烤鴨店就是兩派的代表。因其色紅、肉嫩、味醇、肥而不膩,被譽為“天下美味”。
8.龍井蝦:龍井蝦因選用清明節前後的龍井茶和蝦而得名。這是壹道具有濃郁地方風味的杭州菜。龍井蝦從1956開始被列為杭州名菜。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這道菜就在國宴菜單上。
9.揚州獅子頭:國宴名菜壹角之壹是“揚州獅子頭”。之所以叫“獅子頭”,是因為這道菜肥嘟嘟的,看起來像獅子的頭。這道菜也是淮揚菜的典型代表。無論是選材還是制作工藝,都充分體現了淮揚菜的美味。
10、東坡肉:東坡肉作為浙菜中的“硬菜”,多次入選最高規格國宴。在杭州,東坡肉是壹道傳承了900多年的名菜。相傳宋元時期,蘇東坡在杭州做了地方官。當時西湖已經大部分被雜草淹沒,於是他動員數萬民工疏浚西湖,築堤灌溉田地,造福人民。大家給他送了很多肉和酒,他就壹起煮了,分發給參加疏浚西湖的民工。沒想到大家都稱贊酥肉味道鮮美,肥而不膩。於是人們把這種肉命名為“東坡肉”,壹直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