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鱷或稱作鼉(tuó),是中國特有的壹種鱷魚,是世界上體型最細小的鱷魚品種之壹。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現在生存數量非常稀少、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在揚子鱷身上,至今還可以找到早先恐龍類爬行動物的許多特征。所以,人們稱揚子鱷為“活化石”。因此,揚子鱷對於人們研究古代爬行動物的興衰和研究古地質學和生物的進化,都有重要意義。我國已經把揚子鱷列為國家壹類保護動物,嚴禁捕殺。為了使這種珍貴動物的種族能夠延續下去,我國還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揚子鱷的自然保護區和人工養殖場。
揚子鱷的食物有田螺、河蚌、小蝦、蟹、鳥類、鼠、蛙、蛇、野兔等。
揚子鱷獨特的捕食方法:
揚子鱷在陸地上遇到敵害或獵捕食物時,能縱跳抓捕,縱捕不到時,它那巨大的尾巴還可以猛烈橫掃。遺憾的是,揚子鱷雖長有看似尖銳鋒利的牙齒,可卻是槽生齒,這種牙齒不能撕咬和咀嚼食物,只能像鉗子壹樣把食物“夾住”然後囫圇吞咬下去。所以當揚子鱷捕到較大的陸生動物時,不能把它們咬死,而是把它們拖入水中淹死;相反,當揚子鱷捕到較大水生動物時,又把它們拋上陸地,使獵物因缺氧而死。在遇到大塊食物不能吞咽的時候,揚子鱷往往用大嘴“夾”著食物在石頭或樹幹上猛烈摔打,直到把它摔軟或摔碎後再張口吞下,如還不行,它幹脆把獵物丟在壹旁,任其自然腐爛,等爛到可以吞食了,再吞下去。揚子鱷還有壹個特殊的胃。這只胃不僅胃酸多而且酸度高,因此它的消化功能特別好。
形態特征:
揚子鱷與同屬的密河鱷相似,但是體型要小許多。成年揚子鱷體長很少超過2.1米,壹般只有1.5米長。不如非洲鱷和泰國鱷的體型那麽巨大。
揚子鱷的吻短鈍,屬短吻鱷的壹種。體重約為36公斤。它們的頭部相對較大,鱗片上具有更多顆粒狀和帶狀紋路。
全身有明顯的分部,分為頭、頸、軀幹、四肢和尾。全身皮膚革制化,覆蓋著革制甲片,腹部的甲片較高。背部呈暗褐色或墨黃色,腹部為灰色,尾部長而側扁,有灰黑或灰黃相間手術紋。它的尾是自衛和攻擊敵人的武器,在水中還起到推動身體前進的作用。四肢較短而有力,它的壹對前肢和壹對後肢有明顯的區別:前肢有五指,指間無蹼;後肢有四趾,趾間有蹼。
這些結構特點適於它既可在水中也可在陸地生活的特點。
成年揚子鱷體長很少超過2.1米,壹般只有1.5米長。體重約為36公斤。揚子鱷全身有明顯的分部,分為頭、頸、軀幹、四肢和尾。全身皮膚革質化,覆蓋著革制甲片,腹部的甲片較高。背部呈暗褐色或墨黃色,腹部為灰色,尾部長而側扁,有灰黑或灰黃相間手術紋。它的尾巴是自衛和攻擊敵人的武器,在水中還起到推動身體前進的作用。四肢較短而有力,它的壹對前肢和壹對後肢有明顯的區別:前肢有五指,指間無蹼;後肢有四趾,趾間有蹼。這些結構特點適於它既可在水中也可在陸地生活。分布於中國沿長江中下遊地區。中國特有品種,現以數量稀少而成為我國國家壹級重點保護動物。
繁殖季節和環境:
有人把揚子鱷稱為鱷魚,把它看作是水生動物。其實揚子鱷沒有鰓,也不是水生動物,只不過揚子鱷又回到水中,形成了壹些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具有水陸兩棲的本領而已。這樣,揚子鱷就擴大了生活的領域,使它們容易在生存鬥爭中成為優勝者。
揚子鱷在江湖和水塘邊掘穴而棲,性情兇猛,以各種獸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和甲殼類為食。6月份交配,雌鱷、雄鱷只有在繁殖期才爬在壹起,在非繁殖期則分居。雄鱷發情時會發出叫聲,雌鱷也隨之叫了起來,具有壹呼壹應的特征。7~8月份產卵,每窩可產卵20枚以上。卵產於草叢中,上覆雜草,母鱷則守護在壹旁,靠自然溫度孵化,孵化期約為60天。幼鱷孵出後,便由雌鱷帶領覓食。幼鱷難以在壹個月內覓得足夠的食物,因此,幼鱷成活率很低。揚子鱷是唯壹具有冬眠習性的鱷類,每年10月就鉆進洞穴中冬眠,到第二年四五月才出來活動。
揚子鱷喜靜,白天常隱居在洞穴中,夜間外出覓食。不過它也在白天出來活動,尤其是喜歡在洞穴附近的岸邊、沙灘上曬太陽。它常緊閉雙眼,爬伏不動,處於半睡眠狀態,給人們以行動遲鈍的假象.可是,當它壹旦遇到敵害或發現食物時,就會立即將粗大的尾巴用力左右甩動,迅速沈入水底逃避敵害或追逐食物。它最愛吃的食物是田螺、河蚌、小魚、小蝦、水鳥、野兔、水蛇等動物。揚子鱷的食量很大,能把吸收的營養物質大量地貯存在體內,因而它就有很強的耐饑能力,可以渡過漫長的冬眠期。
揚子鱷孵化溫度與性別比率的關系,Z染色體上的壹個基因對決定性別起作用,而不是W染色體上的壹個決定雌性的基因,而該基因被高溫去活。這些發現也提出,其他的爬行動物中表現出與溫度有關的性別確定存在性別染色體的可能性。在這之前,研究人員通常假設,性別或是由染色體上的基因或是在胚胎發育的溫度所決定,而不是由兩者同時決定的。溫度在31℃-32℃是雌性;32℃-33℃是雄性;33℃-34℃是雌性,在30℃以內雌雄數差不多,但是低於28℃蛋會死亡。對鱷魚最大影響的其實不是棲息地的減少,而是人類活動排放大量的碳造成的溫室效應,改變了種群內的性比,才導致揚子鱷瀕臨滅絕。
國家壹級保護動物揚子鱷是中國特有的珍稀物種,也是全球鱷類家族中個頭最嬌小的壹種,在揚子鱷身上,至今還可以找到早先恐龍類爬行動物的許多特征。所以,人們稱揚子鱷為“活化石”。研究人員通過查閱歷史文獻和化石證據發現,包括崇明在內的不少上海區域曾是揚子鱷的歷史分布區,在19世紀中期,揚子鱷還廣泛分布在長江下遊上至三峽山區的湖北省江陵,下至長江口的上海沿線,1920年至1940年期間,英國博物學家Sowerby曾多次目睹揚子鱷在上海黃浦江被捉住;上海的閔行、馬橋也曾發現過揚子鱷的化石。
然而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由於揚子鱷棲息地的改變和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野生揚子鱷種群幾近滅絕。目前,僅有不超過130條野生揚子鱷分布在安徽省南部已破碎化的生境中,崇明已難覓野生揚子鱷。
根據《中華人民***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三十條,禁止生產、經營使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或者使用沒有合法來源證明的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 禁止為食用非法購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及其制品。
禁止為食用非法購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及其制品。
根據《中華人民***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四十九條,違反本法第三十條規定,生產、經營使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制品或者沒有合法來源證明的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制作食品,或者為食用非法購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價值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