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閩菜的特色小吃

閩菜的特色小吃

傳統小吃有:魚丸、芋泥、鍋貼、芋頭果、九層果、輕餅、肉松、蔥油餅、燕子皮、面條、春卷。在“品味中品味”小吃店,妳可以品嘗到福州的各種傳統名點。不過福州街頭最多的小吃店還是沙縣小吃,這是福建的壹個地名。沙縣小吃是那裏的人帶過來的,主要經營拌面、燜罐、魚丸、餛飩和各種鹵菜。這家小吃店門面不大,但在福州旅遊是個品嘗的好地方。

福州的素菜也很有名,以面筋、豆腐皮、豆腐筋、冬筍、香菇、木耳等植物性食物為原料,加工巧妙,烹制精良,味道鮮美。福州很多寺廟、來觀都經營素菜,其中鼓山湧泉寺的素菜最為有名。著名的素菜有“南海金蓮花”、“半月沈江”、“石鼓三鮮”、“湧泉三絲”等30多種。光餅是壹種用面粉和少許鹽烤制的餅類食品,直徑約6厘米,中間有壹個穿孔。香脆可口,是福州人喜歡的傳統小吃之壹。

還有壹種輕餅,就是把鹽換成糖,形狀比鹹餅大壹倍,叫做“正東餅”。但無論是“廣餅”還是“正東”餅的名字,都與戚繼光進入福建抗日的傳說有關。

光餅深受福州人的喜愛。古代文人喜歡吃清淡的糕點。去北京參加考試的人路過福州的時候,都買了很多清淡的糕點做路上的幹糧。久而久之,他們吃了多少光餅就成了衡量舉重運動員努力程度的代名詞。福州人吃輕餅,花樣多。有酸辣調味的海苔幹餅,餅裏有芥末心的辣菜餅,餅裏有米粉的肉餅。以前光蛋糕就是街邊小吃,不高雅。現在,福州人也在宴席上擺上清淡的糕點。福州人在邀請遠道而來的客人品嘗月餅時,應該自豪地向客人介紹月餅的傳說。春卷,也被稱為春餅和煎餅,是福州流行的傳統小吃,歷史悠久。據說宋朝的時候福州有個秀才。為了準備考試,他整天埋頭學習,經常廢寢忘食。妻子再三勸說也沒用,於是想了壹個辦法:把米飯磨成煎餅,裏面夾上菜肉,包成卷,既當飯吃,又當菜吃。這種小吃後來被命名為春卷,並逐漸在城鄉流行起來。福州人經常在春節期間吃它,它就像北方的餃子壹樣常見。蔡襄曾寫過壹首詩贊美:“春日食思三九事”。

現在春卷的皮已經換成了面粉,餡壹般是豆芽、韭菜、豆腐幹,有的還放了肉絲、筍絲、蔥花等。比較高級的春卷是用雞絲或者牡蠣、蝦、蘑菇、韭菜做成的。春卷用小火炸至金褐色,外脆內燃,又稱“炸春卷”。七星魚丸是壹種包心丸,起源於清初。因煮好後浮在面湯上,起伏不壹,猶如太空中搖曳的繁星,故名“七星魚丸”。將鰻魚、鯊魚或淡水魚剁碎,加入紅薯粉(澱粉)攪拌均勻,然後用瘦肉或蝦等餡料包裹。皮薄均勻,色澤白亮,食之滑脆,湯不膩。

這種食物在普通小吃店都能吃到。福建傳統的甜食是將檳榔芋蒸熟,用刀板壓成泥狀,加入白糖、雞蛋、熟豬油和水,攪拌均勻,放入碗中,籠中蒸壹小時,取出,淋上熟油,撒上切碎的紅棗、瓜子、櫻桃、冬瓜糖等。這道菜香濃甜潤,細膩可口。芋泥是福州人宴席中常見的壹道菜。每當宴會接近尾聲時,最後壹道“壓軸”菜通常是芋泥。這種甜點壹般餐廳也有。

芋頭的由來:相傳1839年,林則徐去廣州禁煙,英、德、美、中等國領事為林則徐準備了西式涼席,壹邊吃冰淇淋壹邊出醜。事後,林則徐也準備了酒席回禮。幾道涼菜後,他端上了芋頭。芋頭糊乍壹看像是涼菜,其實很辣。外地人不知道,舀起來就吃,結果被燙到尖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