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苜蓿種植方法

苜蓿種植方法

種植紫花苜蓿前,應先施足基肥,整地作畦,再以行播形式播種。播種後要濕潤土壤表面,每晚澆水壹次,保持土壤濕潤,待長出兩片真葉時追肥,出苗後及時清除雜草。紫花苜蓿達到20 cm高時,可以進行第壹次收割,收割後要及時追肥。

壹、紫花苜蓿的種植時間

苜蓿的播種期壹般分為春播、夏播和秋播。播期的確定主要取決於溫度、水分、雜草危害、利用目的和現有條件。在諸多因素中,水分是決定性的條件。有灌溉條件的地方,可以采用春播、夏播、秋播。我國北方地區春季幹燥少雨,蒸發量大,在這個季節播種不利於出苗和保苗,春播時雜草容易危害苜蓿幼苗。夏季降雨較多,此時氣溫回升,雨熱同季,非常有利於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也就是說,6月中旬到7月底是我國北方苜蓿的最佳播種期。在寒冷地區,為保證紫花苜蓿在播種當年能夠安全越冬,播種時間壹般不應超過初霜凍前40天。在沒有灌溉條件的鹽堿地種植苜蓿,更要註意掌握播種期。鹽堿土中鹽的分布規律隨季節而變化。壹般在春季,土壤中的鹽分多分布在上層淺層土壤中,而在秋季則向深層土壤移動。春天播種後,如果遇到下雨,又被烈日暴曬,很容易在土壤表面形成壹層堅硬的板結層,使苜蓿難以出苗。因此,鹽堿地播種苜蓿的最佳時間是夏末秋初。此時雨季剛過,土壤中的鹽分被淋溶,土壤含水量也很充足,非常有利於出苗,幼苗成活率也高。

二、紫花苜蓿的種植方法

1.栽培季節:苜蓿主要分為春種和秋種,秋種最常見。秋季栽培在7月下旬至9月下旬分批播種,8月中旬至次年3月下旬收獲。春耕從2月下旬到6月上旬播種,從4月上旬到7月下旬收獲。

2.選種催芽:為了避免紫花苜蓿不規則出苗,播種前應進行選種,以減少莢果內的癟籽和壞籽。將種子浸泡在55 ~ 60℃的溫水中5分鐘,以消除漂浮在水面上的種子。為了克服早秋和晚春出苗晚、出苗率低的困難,通常在播種前催芽。將選好的種子裝入麻袋,晚上用井水或河水浸泡10小時後取出,放在陰涼處2 ~ 3天,每隔3 ~ 4小時用噴壺澆冷水,然後播種。

3.整地播種:苜蓿為淺根作物,通常耕深約15cm。結合翻耕,每畝施人畜糞便1,000公斤作為基肥,並把畦埂做成20厘米高,1.5米寬,便於排水,然後把畦埂面整平。紫花苜蓿多行播種。每畝播種量要根據季節來定。壹般在初秋和春末播種時,氣溫高,土壤幹燥,出苗率低,畝產播種量要多壹些,每畝40 ~ 50公斤種子。晚秋早春播種,畝產15公斤。

4.除草補種:苜蓿苗期生長緩慢,易受雜草侵害。在秦英,苗期尤其是春播期應除草。草高20 ~ 25 cm時,可適當刈割,加強通風。割草後再生能力強,能迅速形成二茬草層。在高溫季節,苜蓿停止生長。雜草應在草被形成後2 ~ 3年內及時清除。如果夏季高溫幹旱導致缺苗,秋季可以補植,恢復草坪整潔。

5.肥水管理:紫花苜蓿播種後,每天早晚澆水1次,保持土壤足夠濕潤。特別是早秋、晚春播種時,出苗前不宜斷水,播種後4-5天出苗。出苗後每天澆水1次,6-7天即可停止澆水。追肥應在出現兩片真葉時進行,每1次在收獲後第二天施0.5%尿素溶液或稀腐熟人尿。如果馬上追肥,容易引起腐爛。大雨過後,春天雨水多的時候,要註意排水。

6.蟲害防治:苜蓿的主要蟲害是病毒病,蟲害有蚜蟲和小虎。病毒性疾病發生在7月至9月。紫花苜蓿受害後,葉片小而皺縮,長勢弱而差。9月後,氣候轉涼,疾病消失。蚜蟲在4 ~ 5月和6月10 ~ 11發生為害,可用40%樂果800倍液或50%抗蚜威2000 ~ 3000倍液防治。在種植紫花苜蓿的田地裏,小地老虎最多,但不容易察覺,壹般不防治。主要原因是下壹季的茄子和水果不能安排在春季,否則很難補苗。

7.收割種子:收割苜蓿時,茬要短而整齊,尤其是第壹次收割,壹定要掌握低平原則,以便後期收割,提高產量。初秋播種,25天左右開始收獲,可收獲4次,畝產約1000斤。深秋播種,只收三次,畝產約600 ~ 700斤。早春播種,收割3次,畝產500斤左右。春末播種,7月初至7月下旬收割,分兩次收割,畝產400斤左右。種子管理與栽培管理基本相同,但需要掌握幾個主要環節,如晚播、稀播、不收和開溝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