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地鱉蟲的養殖技術

地鱉蟲的養殖技術

 地鱉,俗稱土鱉蟲、蟅蟲、過街、地烏龜、接骨蟲,在中藥中稱為土元,其有行瘀化血功效,那麽地鱉蟲要如何養殖呢?下面跟著我壹起來看看地鱉蟲的養殖技術。

地鱉蟲的養殖技術

 1)飼養缸:是進行小型飼養地鱉蟲的壹種飼養設備,就是家庭常用普通的缸,大的小的都可以,有裂縫的缸,只要用石灰或水泥修補壹下也能用,缸的內壁要光滑,以防止地鱉蟲外爬,壹般以口徑60cm,高45cm的缸為好。初養的,因數量較少,壹般宜用缸養。

 2)飼養坑(池):壹般砌在屋內的墻邊墻角,不占用主要場地,坑可大可小,壹平方尺、二平方尺、三平方尺均可,長者10~15尺或更長壹些,寬2尺,坑內再分格,坑不論大小,深度均為0.8尺左右,坑底要夯平打實,坑的四周用磚砌成,高出地面1尺,全高1.8尺。坑的內外用石灰或水泥刷平,要求平整光滑,坑面要用蓋。

 3)地下道:地下道坑是解決飼養場地困難的壹種辦法,即利用住宅內的地下,掘深0.8尺的坑道,坑底也要夯平打實,四周用磚砌成,內壁要光滑,長度可根據需要或住宅的大小而定,寬度可根據安裝的蓋板的寬度而定,每隔壹塊固定蓋板,做壹塊1尺左右寬度的活動地板,作餵料和檢查之用。地下道坑也可分格飼養,每天晚上睡前拿去活動板,讓地鱉蟲自由出入。這樣的地下道坑,白天照樣可以在上西行走。為了防止老鼠,螞蟻等敵害,房屋四周門縫等處的大小孔洞要嚴密堵塞。

 4)飼養櫃:象多層的兔籠壹樣,多層(2~6層等)立體形,形狀似櫃,所以叫飼養櫃。這是充分利用室內的空間面積,進行大面積飼養,解決飼養場地困難的最好辦法。在室內靠墻壁處修建多層飼養櫃,除靠墻壹邊外,其它三面或每層臺底可用薄水泥板或磚砌成長方形,平面面積為3~10平方尺,可砌成4~8層,每層高6~8寸,每層還可以分成若幹小格,每格要留有能餵食並可通氣的活動門。

 飼養實踐證明多層飼養櫃的平均溫度比飼養坑高,所以地鱉蟲的食量顯著提高,生長發育也明顯加快,因此,多層飼養櫃比壹般坑養的地鱉蟲從卵壹若蟲壹成蟲完成壹個世代所需要的時間可大大縮短,年產量也有明顯提高。

 5)蜂鱉聯合飼養器:在飼養地鱉蟲過程中,如能控制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就能加快繁殖,提高產量。為此,可根據地鱉蟲繁育的最適溫度是25~35℃,相對濕度是70%的要求,利用蜂箱內的常溫(34~35℃)以及相對濕度為80%左右的有利條件,制備養鱉器,在蜂箱內進行聯合飼養。有瓶式孵化器、框式飼養器、繼箱式飼養器等。

 瓶式孵化器:用高23cm,瓶口直徑為16cm的廣口瓶(大小以能放入蜂箱為準),在瓶蓋上穿壹些透氣孔。主要用於卵鞘孵化,瓶底放入壹層濕度相宜的松土,把由飼養池內揀出的未孵化的卵鞘放入瓶內,並與松土拌和,土面加少量飼料,每周檢查1次,觀察孵化情況,將已孵若蟲取出,放在另備的飼養器內飼養。

 框式飼養器:用薄木板制成,形狀與飼養蜜蜂的框式飼養器相同。壹般高24cm,長48cm,寬16cm,為了防止地鱉蟲爬出,可加壹個鐵紗網封閉蓋,主要用於母鱉產卵。從飼養池內把母鱉連同飼養土壹起取出,放進飼養器內,再加適量飼料。飼養器要用隔板與蜂框隔開,每周檢查兩次,觀察產卵情況,並加料加水,促使母鱉產卵。

 繼箱式飼養器:可用養蜂的繼箱改制而成,長46.5cm,寬38cm,高58cm,也可用巢箱。繼箱底要加釘壹層薄木板(最好用易傳溫的金屬板再鋪壹層竹簾)。主要用於飼養若蟲,也可兼養母鱉和卵鞘,繼箱的容量大,管理方便,可大規模飼養,但壹定註意要在蜂滿箱時和早春第壹個流蜜期,外界氣溫上升後利用,為了大規模飼養,繼箱可增高,以擴大容量。

 通過蜂鱉聯合飼養的實踐證明,蜂箱內蜂群至少要有5框足蜂,才能達到聯合飼養增溫的目的,這樣地鱉蟲生育期可縮短,即完成壹個世代可由原來的三年縮短力兩年左右,產卵始期可由原來的5、6月提前至3、4月,成活率顯著提高,繁殖率比自然環境下增長很多,發育速度也大大加快,而且對蜜蜂的繁殖和生產沒有不良影響。

 6)飼養土:對飼養土選擇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地鱉蟲的成蟲,而且對其生長發育也有密切關系,如飼養上選擇得不適宜,還能使蟲得病或招致蟎蟲等敵害,因此在選擇哪類土做飼養上,甚麽季節取上,土的溫度保持多大等等,都是必須加以考慮的基本條件。壹般要選擇濕潤松軟,含腐殖質較多的肥沃土壤作飼養土最好,如菜園土等,這種土便於地鱉蟲鉆入土中和鉆出土表取食活動。各地還可根據當地具體土質情況,因地制宜的加以選擇。山東、江蘇等省有用砂土或黃粘土作飼養土的。粘性強的泥土易結塊,縮小了地鱉蟲的伏居範圍,同時還會粘住蟲體,影響爬行和發育,不宜應用。壹般以冬季取土較好,此時土壤內病、蟲、雜菌較少,可減少對土鱉蟲的侵害。取土時可先將土層翻開打碎,在太陽下曝曬消毒,然後用0.08?0.08寸篩眼的篩子篩除土塊和雜物。飼養土的濕度土內含水量壹般以15~20%較適宜,以手捏不能成團為度,同時還應根據節氣、蟲型、設備的不同,土的濕度也應有所區別。壹般是冬天、梅雨季稍幹,夏秋季稍潮,小蟲稍幹,大蟲稍潮,飼養坑稍幹,飼養缸、飼養櫃的上面幾格稍潮,保存卵鞘的泥要稍幹。當發現飼養土過濕或過幹時,要註意找出原因,適時調節。過幹時,可在飼養土中噴灑少量水或增加壹些青飼料用量,過濕可開窗通風散濕或減少壹些青飼料用量等,這些都是調節飼養土濕度的有效措施。飼養土的厚度與蟲齡的大小,蟲口數量有密切關系,9齡蟲以上包括成蟲能鉆到30厘米的深度。若蟲在6cm左右的深度活動,蟲口數量多飼養土的厚度也要相應厚些,反之則稍薄些。

 為了使飼養土疏松、肥沃,也可以在飼養土中加入適量的谷殼、火燒灰、木屑或發酵過的馬糞牛糞,以及豆殼、河泥等。但壹定要註意不能用陰溝泥或施過氨水、農藥及含堿性的土作飼養上。

 7)飼料:由於地鱉蟲是雜食性昆蟲,所以它的飼料種類也比較多,可分三類:

 精料:主要是糧食和油料加工後的下腳料。如麥麩、米糠、麻餅、豆餅、棉籽餅、豆腐渣。

 粉渣(曬幹的)等,壹般均可生餵,炒熟帶香味後更喜食,但不要炒焦。

 青飼料:主要是瓜果蔬菜樹葉草根之類,如黃瓜冬瓜南瓜的皮瓤,梨、柿、桃、李、橙等果枝和果皮,紅苕、芝麻、蓖麻、蠶豆、豌豆、紫雲英、棉花、青菜、包菜、茭白、萵苣、莧菜、白菜葉子以及桑樹、楊樹、柳樹、泡桐、無花果等樹葉都可餵飼,但要註意保持新鮮幹凈。

 動物性飼料:如食堂和家中吃剩下的豬、牛、羊、雞、鴨、鵝、兔、魚等下腳料,壹般都餵熟食。

地鱉蟲的蟲害防治

 1、綠黴病

 主要發生在梅雨季節,地鱉蟲(土元)患病後腹部呈暗綠色,有斑點,全身柔軟,食欲減退,不久爬出泥面死亡。壹旦發現此病,即將病蟲隔離飼養,換上較幹的坑泥,減少密度。同時用0.5%福爾馬林溶液噴灑蟲體;也可用紅黴素0.25克拌入0.25公斤麥麩中連餵2~3次,直至痊愈。

 2、卵塊曲黴病

 因缸(缽)內高溫、高濕,促使曲黴菌大量繁殖,造成卵和若蟲死亡。防治方法是:保持坑土幹燥,濕度不超過20%,卵塊隔10天收1次,用3%漂白粉1份加石灰粉9份混合後,撒在卵塊上消毒。出蟲後,每隔3天篩出幼蟲,放入幼蟲缸內飼養。孵化期不投食。

 3、蟎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