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如何給幼兒園班級創造更好的環境?

如何給幼兒園班級創造更好的環境?

1.在環境創造中體現地方文化

幼兒園的環境應該呈現當地的文化習俗,這是我們環境創造的壹大特色。從材料和器具的使用,以及墻上呈現的裝飾,都可以體現出幼兒園的風土人情和地方特色。比如A棟二樓的竹文化掛件,就是收集高縣常見的竹制品:蒸籠、簸箕、畚箕、蒲扇,上色,用中國結裝飾,最後貼上小朋友的作品。三樓江南風情的吊墜用的是幾年前幼兒園跳舞的油紙傘,在資料室沒用。時間長了就廢了。我們把它拿出來當掛件隨意掛在樓道裏,加上壹些老師和孩子們用紙板剪出的螺旋彩條,構成了當地的壹道風景。壹樓還有組合成葡萄的木飯勺。辣椒,大蒜,瓜串看到這些吊墜就有壹種高縣特有的韻味。這些東西都是老師、孩子和他們的家庭,結合“美麗高賢,我愛妳”主題活動收集的。創造了獨特的地方文化。有的老師來自農村幼兒園,妳在那裏有獨特的本土資源。高粱稈、玉米棒、竹筒、竹枝、竹制品等材料很容易收集。鼓勵家長和孩子帶壹些去學校。老師們用這些材料來裝飾環境,例如,用竹枝來塑造並在墻上粘貼壹棵快樂的樹。孩子們把他們最開心的事情畫出來,貼成樹葉的形狀。再比如竹片和高粱稈的組合。

2.在環境創造中滲透教育。

環境作為壹種重要的教育資源,對孩子的影響很大,雖然是隱性的。在室內外的墻上畫各種圖形和拼圖,貼數學題,讓孩子思考和做,畫字母和單詞,請學英語的孩子教我們認字。增加孩子接受信息刺激並用於兒童遊戲的機會,通過遊戲鞏固所學知識或獲得壹些鍛煉。再比如A棟的樓梯墻,自下而上創建壹套系統的安全教育圖,孩子自己畫安全標誌。如遇火災,撥打“119”,過馬路時走人行道,讓孩子每天上下樓梯時接受安全教育,增強安全意識,培養自我保護能力。在墻上畫壹幅中國地圖,通過各種形式的遊戲了解祖國遼闊疆域的區域劃分和分布,培養孩子的愛國情懷。再比如“跳蝸牛”,在蝸牛背的螺線上塗上鮮艷的顏色,寫上數字,幫助孩子做辨色訓練,鞏固對數字的理解。特別是對於班內環境的營造,要從孩子的興趣點取材,生成主題墻飾,在此基礎上,完成每個角落環境的營造。比如小班的孩子剛進幼兒園,對幼兒園不熟悉。老師可以設置寶寶樹主題墻飾,把寶寶的全家福貼在墻上,或者把寶寶的頭做成“蘋果”,讓孩子早上來園裏的時候貼在蘋果樹上。這種互動的墻面裝飾不僅提高了孩子參與的興趣,還最大程度的起到了教育的作用,對促進孩子的觀察力和手控能力有很大的幫助。讓環境充分發揮教育作用。

3.環境創造充分利用三維空間。

空間布局是通過在空中懸掛各種教育性和裝飾性的物品來實現的,更換也很方便。比如壹年中有很多節日,我們用空間布局來配合節日教育,比如中秋節掛燈籠,國慶節掛國旗彩旗,端午節掛粽子。燈籠可以讓孩子在家裏使用,粽子可以讓老師和孩子用各種廣告紙和包裝紙折疊起來,配上彩色線做成的掛耳,既環保又美觀,還能調動孩子參與布置的積極性。掛飾讓我們的環境創造擴展到空間,校園和活動室變得立體生動。不管我們是什麽幼兒園出來的,關鍵是要想辦法把各種東西做成掛件,比如清潔瓶,種花。

墻面布置可以美化幼兒園,設計個性化的家橋,充分發揮家長與環境的互動是內容之壹。墻面布置也可以結合主題教育,充分發揮孩子與環境的互動。墻面裝飾的內容主要與近期的活動有關,如“春季主題活動”,在墻面上布置具有春季特色的植物、動物和人物活動。此外,我們還設立了鑒定欄,鼓勵孩子們設計自己的標誌來表揚好孩子,並為孩子們提供表達自我和建立自信的機會。

開放式繪畫區、拼圖區、自然風景區、作品展示區、天氣記錄區等。室內室外,充分發掘可操作的布局,根據教育需求靈活改變用途或內容。比如要求孩子觀察壹年四季的自然變化,在墻上布置樹葉、草、花、小動物模型、標本或圖片等自然物,通過孩子的觀察和動手布置,掌握四季的基本特征,符合寓教於樂的原則。我們在教室外面的平臺上開辟了壹個天然的角落,放動物和植物,如蘿蔔、洋蔥、大蒜、土豆、小魚、烏龜、泥鰍、蝌蚪、龍蝦等。,並采用了值日制讓孩子們輪流照顧和觀察,所以孩子們掌握了很多關於動植物的知識。大班的孩子對動植物的生長特別感興趣。他們會自己畫觀察日記,記錄動植物的生長發育。還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播種,參與澆水、除草、松土等勞動,在自己種植的過程中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在老師們所在的幼兒園,有比我們更得天獨厚的條件。開辟自然角落,組織孩子用天然材料手工制作來裝飾教室,開展種植、餵養活動來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從小培養孩子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這些都是可行的。比如,老師可以指導孩子把玉米粒、西瓜子、南瓜子、黑豆、綠豆糊成各種圖案,收集秋葉加工成標本,或者剪成各種圖案,用橘子皮做成菊花,把各種蔬菜水果塑造成有趣的動物和可愛的小寶寶。這樣,我們的物質環境會變得更有意義。

4.在創設環境的過程中,註重孩子的體驗。

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幼兒園每個班都有主題墻,有的在室外走廊,有的在室內墻上。每壹面主題墻都離不開孩子的參與。在環境的創設中,教師沒有安排代替限制兒童的主體性。環境創設的目的是引發和支持兒童和周圍環境的積極作用,發揮兒童的思維和創造能力。因此,我們幼兒園註重為幼兒提供獲得新的知識和經驗、鍛煉動手能力的絕佳機會,讓幼兒對自己動手、用腦安排的環境產生親切感和滿足感。老師不是把重點放在“我想怎麽裝修,我想怎麽創作”上,而是放在“我如何激勵、引導、支持孩子參與?孩子如何參與?我能提供什麽條件?”走吧。這種參與是教師有目的、有系統地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組織幼兒參與設計、收集和準備資料、整理、操作和管理的過程。例如,在奧運會前夕,開設了壹個階段性的知識園地“妳對奧運會了解多少”,要求孩子們以不同的形式(圖片、剪報、手工制作等)收集相關信息。)在家長和老師的協助下整理花園。比如大班的小朋友創作的“我們愛我們的祖國”、“自然的語言”等主題,中班、小班的小朋友創作的“有趣的昆蟲”等。,都是老師通過組織孩子的討論,根據孩子的想法和意見,巧妙地組合在壹起,然後和他們在壹起。這種結合孩子作品來裝點環境的形式,也讓每個孩子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和合作的愉悅。通過動手、動腦、親身參與環境布局的教育過程,孩子們獲得了新的知識和經驗,能力也得到了培養。而且孩子對自己所處的環境也有壹種特殊的好感和親切感,會激發孩子更充分地與環境互動。

此外,兒童畫充滿了童趣,表現了他們的思想。用這些孩子的作品美化我們的環境,我們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孩子們增加了創作的興趣和信心,因為這是對他們最高的尊重和鼓勵。雖然孩子的發展水平和表現不同,但環境建設要努力讓每個孩子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和積極性。教室裏的作品欄上,樓梯間的墻上,甚至天花板上都有我們每個孩子的作品。當客人來到我們的教室時,孩子們會爭相向他介紹他們的作品。他們為每壹幅畫和每壹件手工作品感到非常自豪。工作專欄是他們展示自己,展示自己有用性的地方。在教育活動中,妳的孩子還可以畫漂亮的畫,做各種手工作品。因此,有必要創建壹個作品專欄,並嘗試對孩子們的這些作品進行塑造、組合和排列。

5.環境創造的內容是全面的、系統的。

幼兒園環境不僅豐富多彩,而且具有整體性和系統性。這樣才能帶來美感,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在壹些幼兒園裏,經常會看到“壹棵大樹”占據了很大面積的墻面,卻沒有教育功能,或者同壹樓層的班級走廊布置成不同的風格,這顯然只是為了老師們完成任務。這樣單壹的創作手段影響了孩子豐富的想象力,減少了孩子動手操作和與周圍環境積極互動的機會。為此,我園在環境的營造上堅持* * *與個性相結合,合作與分工相結合,以“優美和諧的校園文化”的營造為基調,努力營造溫馨、舒適、優美、富有教育意義的環境,集中全體教師的智慧,制定環境營造的總體方案,再分解到各個小組、樓層、班級,根據幼兒關註面廣、好奇心強的特點安排內容和教育。操場旁邊的藝術墻以抽象圖案為主,可以激發孩子的想象力。重疊的圓圈被孩子們想象成宇宙中的行星、飛碟、外星人、跳舞的洋娃娃、跳舞的泡泡和閃耀的太陽。這個巧妙的三角形被孩子們想象成花叢中的蝴蝶和天空中的風箏。B棟的二樓和三樓也用彩紗裝飾走廊,只是顏色和形狀不同。比如A棟各層樓梯間都用到了蝴蝶結,但是搭配真的很巧妙,有的成塊懸掛,有的設計成弧形,還有個別裝飾花籃。不管妳是在幼兒園還是幼兒園班級,在營造環境的時候首先要有壹個大概的規劃。

壹般來說,環境的創設要符合並服務於教育目標。走廊、室外主墻等主要環境要考慮全面促進兒童身心的和諧發展,發展兒童的美感。也可以是幼兒園和家長之間的互動板塊,比如家庭教育的窗口,孩子活動的展示。各活動室環境的營造可以考慮與活動主題相呼應,並在相應的活動區體現出來,如藝術設計區、科技區、工作區等。比如進行鳥類主題,環境布置可以緊緊圍繞鳥類進行,比如圖片、模型、玩具等等。這些都是環境創造的範圍。再比如主題活動彩蛋。藝術區可以放蛋殼畫,手工制作蛋殼,科技區可以放醋蛋,語言區可以放關於雞蛋的故事。對環境的營造要有壹個整體的定位,室內外的墻面、平臺、掛件怎麽做,孩子對環境的想法和需求是什麽。妳要心中有譜,設計好之後收集相關的圖片和資料,和老師孩子壹起做安排。只有這樣,我們的環境才能變得和諧,我們幼兒園的形象才能得到提升,才能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