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幸福小鎮的經濟建設

幸福小鎮的經濟建設

壹次產業

1949年,全鎮糧食平均畝產67.5公斤,總產量43.6萬公斤。1978,平均畝產395公斤,總產46萬公斤;1985年,全鎮糧食平均畝產370斤,總產量6.4萬斤。從65438年到0988年,由於城市面積的擴大,糧田面積減少。按照區政府的指示,幸福鎮成了沒有糧田的鎮。

建國初期,這個鎮的水利條件很差,基本上是靠天吃飯。70年代召開了兩次水利會議,1978進行了新的水利開發建設,擴建了太團平塘,水域面積16700平方米,蓄水量7萬立方米,灌溉面積700多公頃。90%以上的土地可以灌溉。

這個鎮的主要經濟作物是水果、蔬菜和花生。20世紀70年代,小麥和玉米是小畦大畦種植的。花生種植倡導“薄地少肥比良田多肥密,蓋花生比立花生密,立花生比爬花生密,夏套種比春播密”的密植技術,大大提高了產量。

該鎮是著名的煙臺蘋果的發源地之壹。主要的果樹盛產蘋果,但也有葡萄、梨和桃子。當時,“煙臺蘋果”最出名的是“老派”的“香蕉蘋果”。西沙最早種植蘋果王始於1917,70年代達到頂峰。1952蘇聯專家第壹次參觀譚繼興等人的果園。1953西沙人民王挑選了0.5公斤重的蘋果送給主席品嘗。當年畝產首次達到5000斤。1963年果樹面積49公頃,總產量350多萬公斤。1978 306公頃,總產量65438+8500萬公斤。園藝學校示範田參加省“衛星發射”比賽,以畝產1,000公斤獲得省高園第二名。1988年,廣利梨榮獲秋季省級優質果獎;薛華梨被評為區優質梨。

這個鎮的蔬菜種植始於1950,主要品種是韭菜和大蔥。1982,全鎮蔬菜量達到200多萬斤。到1995,全鎮有20個菜農科技戶。隨著城市建設占用土地,2000年只有30公頃菜地。

憑借廣闊的淺海灘塗地理優勢,該鎮將海水養殖作為支柱產業。1978,全鎮養殖海帶約143公頃,總產量2936噸。貽貝66公頃,總產量3225噸。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壹直大力發展優質高效水產養殖,成為煙臺乃至全國的海洋珍品養殖基地之壹。海參、鮑魚、文蛤、珍稀海魚等四大海洋珍品享譽海內外。2000年海水育苗水1 . 5萬立方米,培育幼參1億多株。鮑魚養殖水體1500立方米,培育合格鮑魚苗500萬尾;淺海扇貝養殖穩定在400公頃左右,其中櫛孔扇貝333公頃,海灣扇貝67公頃。

該鎮十分重視植樹造林,綠化面積不斷擴大。從1987到1988,共植樹105萬株,成活率90%以上。連續三年被市綠化委評為郊區綠化先進單位。1990至1992,重建補植造林217公頃,周邊植樹35.3萬株。被市評為林業系統先進單位,通過省林業廳驗收,全鎮平原綠化達標。1992至1995,改造補植85公頃,景觀種植164公頃,周邊種植樹木39萬株。1994被區政府評為雙綠化先進單位。1995後主要進行村莊綠化和風景林建設。

截至2000年底,全鎮農業總產值為91.53萬元,其中種植業85萬元,林業20萬元,畜牧業1.38萬元,漁業養殖891萬元。

二次產業

工業:建國前只有紅爐、白鐵、木瓦作坊等零星的私人手工業。1958成立了農具修理廠和幸福船廠企業,職工31人,固定資產81.3萬元。自1978、高壓開關廠、五金電器廠、制氈廠、油泵廠、印刷廠、電器廠、環保鍋爐廠、冶煉化工廠、汽車修理廠、第三皮革廠、噴粉廠、華海鋼鐵公司、康平飲料廠、聚氨酯塑料廠、聚氨酯實驗廠、海藻酸鈉食品廠、氣缸廠等。其中,幸福皮鞋廠、環保鍋爐廠為省級先進企業,高壓開關廠為市級先進企業。鄉鎮企業總產值344萬元。從65438到0994,該鎮被山東省統計局、山東省社會經濟評價中心、山東省農村社會經濟調查隊評為山東省綜合經濟實力200強先進鎮。2000年,全鎮工業企業85家,從業人員654.38+0.03萬人,年末固定資產原值4.24億元。工業總產值654.38+0.479億元,利稅562萬元。

建築業:建國前,大團村只有壹個瓦房作坊。幸福建築公司成立於1982,員工250人。合同建築面積654.38+0000平方米,竣工面積9000平方米,產值654.38+065萬元,利潤8.5萬元。由1985發展到1500員工,突破10萬元大關,年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被省建委批準為“鄉鎮三級資質”,進入市八大鄉鎮建築公司名單。1986被評為芝罘區科協先進單位;1987被評為芝罘區科普先進單位;1991被煙臺市建委授予安全生產先進單位;1992被市建管辦授予煙臺建築業支柱企業;1993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明星企業。2000年幸福建築公司從業人員450人,總產值22100萬元,利稅1665萬元。

服務行業

建國前,芝罘島只有1市場和壹些零星店鋪。建國之初,先後成立芝罘漁業生產合作社和集團合作社。幸福漁業合作社於1954成立了附屬信用社,次年發展為6家農村信用社,入社農戶占農戶總數的92.5%。1978之後,個體私營商業、餐飲、服務業日益繁榮。幸福路商業街建於1995。1998,幸福十六村建成“煙臺鋼城建築裝飾材料批發市場”。1999年,幸福三村成立煙臺水產批發市場。改建後的煙臺海鮮城,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總投資4500萬元。2000年建成的永和商廈,規劃為倉儲式會員制商業中心。

小鎮山、海、島融為壹體,風景優美。1992年,芝罘島重建央珠廟,建設芝罘觀光索道、激光槍戰城。1999期間,舉辦了' 99煙臺崆峒島海洋旅遊節,為海珍品(高效農業)遊覽、漁業和服務業設立了1670個服務網點,從業人員6700人,年產值13.0000000001

特殊行業

幸福鎮以漁業為主的農業發展較早。溪口村是建國初期煙臺黃海漁業的明星,享譽海內外。從65438到0957,鎮上從事捕魚的有988人。1958年漁業總產量為1309.5噸。1978 102噸,2000年為5640噸。在漁業發展的帶動下,該鎮的農業得到了很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