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村裏開通微信公眾號是壹種怎樣的感受?

村裏開通微信公眾號是壹種怎樣的感受?

這是壹篇很長的專題報道,看完我深受感動。這些鄉村微信公眾號是騰訊公益推出的“為村”微信公眾號,“為村”是“為村開放平臺”的簡稱。

“為村”微信公號項目的誕生是騰訊公益在中國鄉村扶貧摸索6年的結果。作為壹家互聯網企業,騰訊壹直在探索將互聯網與鄉村扶貧工作結合在壹起,在經歷了援建教學樓、操場、培訓鄉村教師等傳統幫扶項目後,深耕鄉村壹線的騰訊公益逐漸發現了中國農村的兩大癥結:信息失聯和空心化。農村的年輕人大量外出打工,鄉村日益雕敝,進而帶來的影響是鄉村之間信息失聯、鄉村與城市間信息失聯、留守人員與外出務工人員信息失聯。經過探尋和思索,騰訊開啟了“為村”微信公號項目,村裏開通了認證微信公眾號,這是個新鮮事!

1、“為村”微信公號是什麽樣的平臺?

帶著這樣的好奇,我搜索報道中提到的兩個鄉村認證微信公號:湖南龍山縣比耳村和湖南鳳凰縣菖蒲塘村。

進入這兩個鄉村微信公號已經是晚上10點左右,但微信公號裏的熱鬧仍然不減。從比耳村的公眾號圖片中能看出有很多子版塊,交流最頻繁的是趕集版塊,經過實名認證有頭像的村民們到了晚上還在熱聊臍橙的交易成果,左鄰右舍的日常生活。

進壹步了解後,這樣的鄉村微信公號給了我更大的意外和驚喜。

在菖蒲塘村的公號裏有《村支書日記》,田順新書記會把村子裏的大事要事寫在日記裏,每壹篇《村支書日記》下面都有村民的點贊評論。還有諸如書記信箱、村務公開,農技指導、便民電話、法律援助等版塊。這些微信公號是虛有其表的擺設,還是真的在發揮著作用呢?

2、鄉村微信公號的日常運作是怎樣的?

這些豐富多彩的微信公號版塊是否是形同虛設呢我點開了比耳村的《農技指導》欄目壹探究竟。

認證村民向珍桂遇到了臍橙發黃的問題,從提問的表述中可以看到村民們的文字表述並不是十分準確和嚴謹,但樸實的文字並沒有影響到村委會技術人員的針對性指導。

值得註意的是這條農技問題下的三個回復時間分別是提問的當天、第二天和第六天。這樣的回復時間分布顯示了這條信息不太可能是“展示性”的廣告,而是真實的發生在鄉村公眾號上的日常情景。

翻閱多篇農技指導貼子後我發現了村委會的石宗兵是專業技術指導人員,各類臍橙種植技術問題都能應答如流,信手拈來。想必不僅在微信公眾號上會指導村民,田間地頭的技術幫扶也是常態化的。

我在比耳村的公眾號裏嘗試性的發了壹個遊客消息,向他們問好,祝比耳村的臍橙熱賣。當時已然是晚上10點半了,沒想到2分鐘內就收到了比耳村委會和村民們的回復,半個小時不到就陸續收到了6條感謝的回復。“為村”微信公號的效率和村民的熱情以及公眾號的活躍程度都令我驚嘆感動。

3、互聯網+農業在鄉村公眾號上真實的發生

比耳村的特產是臍橙,菖蒲塘的特產是柚子、獼猴桃、苗木等。這些特色農產品正在微信公眾號上推廣營銷,為村民們增加收入,拓展銷路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說來各位網友可能不信,就在我發帖的同時,我親眼目睹了壹次比耳村公眾號上的臍橙交易。

這位叫娜娜的網友可能是在網絡上得知了比耳村的臍橙信息,在我發帖前20分鐘前來詢問網購方式。比耳村公眾號管理員們告訴她在《村裏好貨》版塊裏下訂單,他們會把優質的臍橙寄給她。在另壹條消息的評論裏,比耳村的村民甚至已經和求購的網友談起了網上代理銷售臍橙的事宜。

為什麽村民要把最好的臍橙摘下來郵寄給客戶呢?

“壹份橙子10斤,賣68元,除去包裝和快遞等成本,每斤價格5元。以前哪賣過這麽高的價,最多也就2元壹斤。妳說我能不把最好的橙子賣給人家嗎?”

這是比耳村民余海對記者說過的話,而在我看到的微信公號上的網購記錄裏,這些質樸的語言變成了真實的行動,當村民感受到品牌所帶來的附加效益時,他們會像褚時健賣褚橙那樣堅定的維護村裏自家品牌的聲譽。我們必須客觀的承認,僅僅靠道德觀念去推行某項政策是艱難的,只有互惠互利的模式才能調動大眾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鳳凰縣菖蒲塘村的公眾號裏有村裏的微店,網上銷售土雞蛋、香辣豆腐、大頭酸菜、茶葉、湘西臘肉、蜜柚等農產品。還有村民曬單調侃網友下了單沒給聯系電話的圖片。

這些公眾號上的點點滴滴都展現了互聯網+農業的廣闊前景。“連接信息、連接感情、連接財富”不再是壹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

4、“為村”公眾號頁面的背後,是無數農村建設者的辛勞和奉獻

鄉村微信公號的建成和發展,不僅僅有紮根基層鄉村的村幹部和村民的努力、在外工作心系家鄉的務工人員的辛勞、騰訊公益誌願者的汗水,更有中國基礎建設者在廣大農村山區的奉獻。

農村地區不計成本的電網、通信、供水、交通等基礎建設投入,讓中國的鄉村地區具備了互聯網+鄉村結合的基礎和前提。

中國的農民樸實節儉,何曾想到智能手機、4G網絡、無線WIFI有朝壹日能覆蓋廣大人煙稀少甚至日益空心化的鄉村?

鄉村微信號的普及和深入離不開智能手機和高速便捷的網絡,而由此產生的流量費是村民們不得不顧忌的壹大障礙。鄉村建設者們在村子裏建設了無線發射器,實現了主要場所的WIFI覆蓋。

針對很多村民對智能手機和微信公眾號的不熟悉,“為村”項目的工作人員更是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壹對壹的培訓教導。鄉村公眾號不僅給村民帶來了財富上的創收,更創造了壹座心的家園。

5、“為村”公眾號是維系空心化鄉村情感的紐帶

中國近些年面臨著村莊大量消失,農村日益空心化的困境。當下的中國平均每天有近百個村落退出歷史,更多的鄉村在奄奄壹息,年輕人群離鄉進城務工,留守人員孤立閉塞。

離鄉之人在城市找不到情感的寄托和歸宿,留鄉村民陷入了孤寂與苦悶,春運的壹張張車票才能讓他們在團聚中找回鄉村往昔的歲月記憶。農村空心化帶來的影響是方方面面且極其深遠的,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系壹旦被切斷,鄉土所承載的文化就隨之煙消雲散。

“為村”微信公眾號的創立,讓天南海北的離鄉遊子在辛勞打拼之際能夠及時有效的了解家鄉的山山水水,家長裏短;讓村頭村尾各家各戶隨時隨地的交流信息,凝聚人心;讓農村基層組織更便捷的公開村務信息,化解內部矛盾,搭起了村民與村委會之間互信互通的橋梁。

在參與探究了比耳村和菖蒲塘村的認證微信公號後,我對“為村”項目的敬意很難用言語表達。誠然,目前鄉村公眾號的普及和推廣所需要的各項條件在很多鄉村還不具備,壹些鄉村公眾號的建設中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它仍然是壹次偉大的創新嘗試。

希望各位網友多多關註這些“為村”項目的公眾號,看壹看他們的特色農產品,讓互聯網的陽光灑在鄉村,照進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