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顱骨通常由29塊骨頭組成。另外有3對聽小骨位於顳骨內。腦顱位後上方,略呈卵圓形,內為顱腔,容納腦。面位於前下方,形成面部的基本輪廓,並參與構成眼眶、鼻腔和口腔。
腦顱骨
腦顱骨:成對的:頂骨,顳骨,不成對的:額骨,篩骨,蝶骨,枕骨。
記憶口訣:蝴蝶展翅底中坐,後枕前篩前上額,壹塊頂骨頂中央,兩塊顳骨嵌兩側。
面顱骨
面顱骨:成對的:上頜骨,腭骨,顴骨,淚骨,下鼻甲,鼻骨,不成對:犁骨,下頜骨,舌骨。
記憶口訣:鼻上淚,顴甲腭,不成對,犁下舌。
顱的整體觀
顱頂面觀:冠狀縫,矢狀縫,人字縫。
顱後面觀: 乳突,枕外隆突,上
項線,
顱底內面觀:⑴ 顱前窩,雞冠,篩孔,篩板,
⑵ 顱中窩:垂體窩,視神經管,頸動脈溝,破裂孔,眶上 裂,圓孔,卵圓孔,棘孔,三叉神經壓跡。
⑶ 顱後窩:枕骨大孔、舌下神經管內口、枕內隆突、橫竇溝、乙狀竇溝、頸靜脈孔、內耳門。
顱底外面觀:由前向後:骨腭、牙槽弓、鼻後孔、犁骨、切牙孔、腭大孔、卵圓、棘孔、下頜窩、關節結節、破裂、頸靜脈窩及孔、枕骨大孔、枕髁、莖突、乳突、枕外隆突、莖乳孔。
顱側面觀:外耳門、顴弓、顳窩(顴弓上方)、顳下窩(顴弓下方)、翼區、翼上頜裂、翼腭窩(上頜骨體、蝶骨翼突、腭骨間),翼腭窩的交通:向前經眶下裂通眶腔;向後上經圓孔通顱中窩;向後經翼管通顱底外面破裂孔;向外經翼上頜裂通顳下窩;向內經蝶腭孔通鼻腔;向下經翼腭管、腭大孔通口腔.。前面觀:眶:眶上孔(眶上切跡);眶下孔/裂/溝/管;淚囊窩;淚腺窩;骨性鼻腔;前;梨狀孔;後;鼻後孔;中;骨性鼻中隔;外側壁:上、中、下鼻甲及鼻道、鼻旁、額竇位於額骨眉弓深面、開口於中鼻道前部(篩漏鬥)。篩竇位於篩骨迷路內,分前、中、後三群,前中群;
開口於中鼻道,後群:開口於上鼻道,蝶竇位於蝶骨體內,開口於蝶篩隱窩,上頜竇位於上頜骨體內,開口於中鼻道.。
新生兒顱的特征
新生兒顱的特征:腦顱大於面顱(8:1),腦囟,前囟、後囟、乳突囟、蝶囟;上、下頜不發達,鼻旁竇未發育,乳突不明顯。
編輯本段腦顱骨
腦顱骨***有8塊,包括不成對的,即前方突出的額骨(frontal bone)1塊,下方顱底中部的1塊形如蝴蝶的蝶骨(sphenoid bone),其前方的篩骨(ethmoid bone)、後方突出的枕骨(occipital bone),頭頂兩側各1塊的頂骨(parietal bone),兩耳處各1塊的顳骨(temporal bone
)。 [1]
額骨
額骨(frontal bone)位於顱的前上方,分三部:額鱗;眶部;鼻部。額骨內有空腔叫額竇,開口於鼻腔。
頂骨
頂骨(parietal bone)位於顱頂中部兩側,為方形扁骨,分內、外面,四角四緣。
枕骨
枕骨(occipital bone)位於顱的後下方,前下部有枕骨大孔,以此孔
分四部,後為鱗部,前為基底部,兩側為側部。
枕骨的內面:枕骨大孔向前上為斜坡,枕骨大孔的前外側有舌下神經管。在枕骨大孔後方有枕內脊向後上延伸至枕內隆凸,其上方有矢狀溝,兩側有橫溝。
枕骨外面:在枕骨大孔兩側有枕骨髁。大孔前方有隆起的咽結節,大孔後方有枕外脊、枕外隆凸,隆凸向兩側有上項線,其下方有與之平行的下項線。
顳骨
顳骨(temporal bone)位於顱骨兩側,分3部,顳鱗、鼓部
和巖部。
顳鱗呈鱗片狀,前部下方有顴突,與顴骨的顳突形成顴弓。顴突後端下方有下頜窩,窩的前緣隆起叫關節結節。
鼓部是圍繞外耳道前面、下面部分後面的骨板。
巖部有三個面,尖端朝向前內側,前上面中部有壹弓狀隆起,其外側為鼓室蓋,靠近錐體尖處,有三叉神經壓跡。後上面近中央部分有內耳門。下面對向顱底外面,近中央部有頸動脈管外口,在錐體尖處形成頸動脈管內口;外口的後方為頸靜脈窩。窩的外側有細而長的莖突和乳突,二者根部有莖乳孔。乳突內有空腔叫乳突小房,上方較大,叫鼓竇(乳突)。
蝶骨
蝶骨(sphenoid bone)位於顱底中央,形如蝴蝶,分體、小
翼、大翼和翼突四個部分。
體部位居中央,上面構成顱中窩的中央部,呈馬鞍狀叫蝶鞍,中央凹陷叫垂體窩;體部內有空腔叫蝶竇,向前開口於鼻腔。
小翼從體部前上方向左右平伸,根部有視神經管,兩視神經管內口之間有視交叉溝。
大翼由體部平伸向兩側,可分三個面:腦面位於顱中窩,眶面朝向眶,顳面向外向下。大翼根部由前向後可見圓孔,卵圓孔和棘孔。體部兩側有頸動脈溝。在小翼和大翼之間有眶上裂。
翼突位於蝶骨下面,由內側板和外側板構成,兩板的後部之間有楔形深窩叫翼突窩,翼突根部有前後方向貫穿的翼管。
篩骨
篩骨(ethmoid bone)位於兩眶之間,分篩板、垂直板和篩骨迷路三部,約成“巾”字形。篩板正中有向上突起的雞冠,表面有篩孔。垂直板向下伸出,組成鼻中隔。篩骨迷路位於篩板兩側內有篩竇,竇口通鼻腔。迷路外側面組成眶的內側壁,叫眶板,迷路的內側面有上、中鼻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