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原因
1、原發性:臨床上很多病人的鼻出血找不到明確的原因,多見小兒或青少年,出血部位多在鼻中隔李氏區,多易自止。
2、外傷性:挖鼻時損傷鼻粘膜是鼻出血的常見原因。
3、鼻中隔偏曲及穿孔。
4、鼻部炎癥:如急性鼻炎、鼻竇炎、萎縮性鼻炎等。
5、腫瘤:鼻腔、鼻竇或鼻咽部的良性、惡性腫瘤都可引起鼻出血。
6、環境因素:如空氣幹燥、氣壓低,容易引起鼻出血,在空調房間因空氣幹燥也可引起鼻出血。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全身原因
1、高血壓和動脈硬化。
2、靜脈壓升高。
3、全身出血性疾病:如凝血機制障礙 ,血小板異常或毛細血管病變。
4、內分泌紊亂[2]。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對鼻出血病人,治療上要遵照“急則治其標”之原則,使用各種止血方法,使鼻衄停止。常用的外用止血法如下:
1.冷敷法以冷水浸濕的毛巾或冰袋敷於患者的前額或頸部。
2.壓迫法用手指揉按患者入前發際正中線1-2寸處,或緊捏壹側或兩側鼻翼,以達止血目的。
3.導引法令病人雙足浸於溫水中,或以大蒜搗爛,敷於足底湧泉穴上,有引熱下行,協助止血的功效。
4.滴鼻法用香墨研濃汁,滴人鼻中,也可用滴鼻靈或1%~3%麻黃素液等滴鼻。
5.吹鼻法用血余炭、馬勃、百草霜、三七末、雲南白藥等藥末吹人鼻腔,也可將上述藥物放在棉片上,貼於出血處,或填塞鼻腔。
6.鼻腔填塞法用上述方法而未能止血者,可用明膠海綿或凡士林紗條填塞患側鼻腔;若仍未達止血目的,可行後鼻孔填塞法。[3]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針刺療法
(1)實證鼻衄:主穴取合谷、上星。配穴,心火亢盛者取後溪;肺經熱盛者取尺澤,並刺少商出血;胃熱熾盛者取上巨虛;肝火亢逆者取太沖、丘墟。毫針刺用瀉法。
(2)虛證鼻衄:取上星、三陰交。方法:患者取半坐臥位,先針上星,再針三陰交,輕刺激,留針20壹30分鐘;上星穴針後不灸,三陰交針後可灸3—5壯。
飲食療法
(1)藕汁蜜糖露:鮮藕適量洗凈,榨汁100。150毫升,加入蜂蜜15~30克,調勻內服。每日1次,連服數日。
(2)茅根竹蔗水:白茅根60~120克,竹蔗100~300克,煎水代茶飲。
(3)韭菜根90克,搗汁,用童便或冷開水沖服。
(4)鮮韭菜壹小把,洗凈切碎,置幹凈研缽中搗爛,用布包裹後擰取其汁,放於開水內燉熱,每次服1酒杯。
(5)烏豆圓肉大棗湯:烏豆50克,龍眼肉15克,大棗50克,加清水3碗煎至2碗,早晚分服。
(6)崗稔果煲瘦豬肉:鮮崗稔果60克(幹品用15克),豬瘦肉60克,加清水3-4碗煎至l碗,分服。
(7)早蓮草紅棗湯:旱蓮草50克,紅棗8-10枚,加清水2碗煎至1碗,去渣飲湯。
說明:(1)壹(3)適用於實證鼻衄。(4)~(7)適用於虛證鼻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