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認養農業讓“壹畝田”成新機遇
“認養了壹棵桃樹,很快就能吃上桃子啦!”重慶的“認養農業”發展有了新的聲音。
家住巴南區魚洞街道的居民在巴南東溫泉鎮黃金林村認養了壹棵桃樹,等桃子成熟後,她便可以收獲這棵樹上的所有桃子。這是巴南區打造的“壹畝田”認養農業活動。
在***享經濟背景下,走出敝帚自珍的格局,以統籌思維,整合資源,提升農業綜合產能。
潛在的市場消費需求、新時代的田園體驗需求、現代農業生態旅遊的市場需求以及農業經濟的賡續發展需求,催熱了“認養農業”。“認養農業”模式走紅全國,也把農業發展推向了熱潮。
在重慶,這種新型的認養模式已頻頻出現在水稻、生豬等為代表的種植、養殖業領域。
酉陽和騰訊***同推出了“何家巖雲稻米”線上認養計劃,把有歷史的花田梯田搬上雲端,為網友提供認養服務。依靠這種模式,重慶培養出壹個又壹個專業的種養植戶以及擅長經營的新農人。
認養農業發展模式,給農村帶來了客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成為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有利於農村強、農民富,助推鄉村振興。
中國進入後小康時代,“十四五”規劃中解決“三農”問題依舊是重要目標。
認養農業發展模式,壹方面促進了種植養殖透明化,保障了食品安全,讓消費者不僅可以吃得放心,還可以體驗農耕的樂趣。
另壹方面也是壹種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建立互利互惠、合夥人關系的新型生產經營方式,消除了消費者和生產者“最後壹公裏”的距離,讓鄉村直接連接消費者,雙方風險***擔、利益***享。
值得壹提的是,它還能與旅遊、養老、文化等產業進行深度融合,促使壹些新型農業企業發展壯大,帶動城市周邊村鎮實現城鄉聯動發展。
在形成規模化發展後,它還可成為吸引資本投入的壹件“利器”,更能促使其向品質化發展,形成品牌效應,對於生態農業而言大有裨益。
“認養農業”作為***享經濟的壹個表現形式,其持續發展離不開互聯網的滲透、政府的支持以及自身服務的深化。
“認養農業”在互聯網領域要持續加大營銷宣傳力度,建立完善的認養農業監管制度及發展政策保障體系,強化產品營銷渠道建設,打造特色品牌,開拓多方位的“互聯網+認養農業”新領域,讓“互聯網+認養農業”深入農業發展。
政府要抓好相關配套服務,比如在資金上,農業部門應設立專項資金,鼓勵更多經營主體從事認養農業生產;把毀約、違約納入個人征信,政府牽頭成立第三方機構,保障消費者和主體的相關合法權益;相關部門開展定向的種植、養殖技能培訓,建立多對壹或壹對壹的技術幫扶體系。
“認養農業”更應該深化自身服務,與休閑旅遊和鄉村養老相結合,整合資源,為認養者提供私人訂制服務,增強互動體驗,讓更多的農民、農村富裕起來。
唯有耕耘可收獲。讓“壹畝田”別有“壹番天地”,這是“認養農業”的正確打開方式,也是以後發展的必然趨勢。
期待大有可為的“認養農業”,為鄉村振興再建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