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滿足可口可樂的收購條件,匯源早已終止了16建立的銷售體系。員工從2007年底的9722人減少到2008年底的4935人,銷售人員從3926人減少到只有1160人。收購失手後,匯源果汁元氣大傷,短時間內難以重新組建銷售團隊,也對其造成巨大沖擊。
匯源果汁的問題在於其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過於陳舊。匯源果汁幾十年不變的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導致匯源果汁不賺錢,還賠錢。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匯源果汁”還是以傳播的方式經營企業,或者生產出來放在倉庫,然後找省級代理、市級代理做不同層級的代理,在傳統超市銷售產品。
這種方式的結果是,匯源果汁從生產出來,到送到消費者手中,需要半年到壹年的時間。這樣的匯源果汁肯定不好喝。現在城市裏大多數人都需要鮮榨果汁,“匯源果汁”的經營模式只能讓消費者喝到保存半年以上的果汁,太落後了。
為了完成收購,匯源集團瓦解了既定的銷售體系,雖然可能是因為這次收購的失敗導致了匯源果汁的拐點,但是高溢價收購涉嫌反壟斷法。如果收購成功,將擠壓其他果汁企業的生存空間和市場競爭力,導致本次收購失敗。
為了完成收購,匯源集團瓦解了既定的銷售體系,包括解雇大量員工。從2007年登陸港交所的9000多人減少到4900多人,銷售人員也從3000多人減少到1160人。很明顯,如果收購成功,切斷銷售系統是沒有問題的。
收購受阻後,匯源集團並沒有考慮如何更好地發展果汁飲料市場。收購受阻後,匯源集團並沒有考慮如何更好地發展果汁飲料市場,而是開始布局多元化戰略,收購三得利公司,開拓茶和咖啡飲料市場。參與中石化混改,獲得中石化的渠道資源,從而在主業之外進行更多投資,拓寬利潤來源渠道。
壹手打造果汁帝國的朱新禮,負債100億。某知名企業面臨“清盤”和破產的風險。不僅465438+億元資產被凍結,還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在網貸平臺借款400萬仍不夠。匯源果汁之所以面臨如此大的壓力,主要原因是陷入多元化困境,行業被收購後未能突圍。
匯源果汁的盲目擴張和過度投資導致資金周轉困難,進而影響了公司的整體發展。然而,隨著中國人對健康的關註,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轉向純果汁的生產和經營。而以農夫山泉NFC為代表的同類型新飲品,生產和壓榨技術更勝壹籌。
同時也更符合目前消費者的市場需求。多年未換的匯源果汁包裝也成為影響其銷量的因素。這樣的包裝,更環保,更好儲存,更適合飲用,更能吸引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匯源果汁還投資了農業、房地產等大量項目。據了解,匯源果汁在雲南普洱等地建設了熱帶亞熱帶果蔬種植基地和高原特色農產品加工區,還以“楊康小鎮”的名義進軍房地產領域。匯源果汁的盲目擴張和過度投資導致資金周轉困難,進而影響了公司的整體發展。中後期不敢短尾生存,導致其拖累嚴重,無法“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