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孩子是怎麽得胃病的?

孩子是怎麽得胃病的?

孩子胃病不可怕!

5歲的溫溫多次因“胃痛”接受治療。壹開始他媽媽以為有蛔蟲,他朋友媽媽說他可能是腸痙攣。結果他吃了很多藥,肚子還是疼!最後還是聽從了醫生的建議,做了胃鏡。我發現溫溫得了胃炎!

在門診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壹些寶寶長期腹痛、嘔吐、厭食、消化不良的情況。當醫生判斷可能是小兒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潰瘍,需要進壹步胃鏡診斷時,大多數家長都會很驚訝地說:怎麽可能小兒會有胃病呢?

對父母理解的小誤會

胃是我們熟悉的器官,它連接著上側的食道和下側的腸道。它的生理使命是暫時儲存吃下的食物,並對這些食物進行研磨和進壹步消化。它是身體的“倉庫”和“石磨”。在很多人的觀念裏,胃病是大人的事。通常,如果妳吃了太多辛辣的食物,久而久之,腸胃功能就會變差,胃部就會出現問題。事實上,年幼的嬰兒可能會得胃病。

1.父母誤以為是肚子疼。通常,嬰兒年齡越小,胃病的癥狀越不典型。學齡前的寶寶經常說自己肚子疼,卻不能明確指出疼的地方。隨著年齡的增長,疼痛頻繁,壹般為間歇性和復發性,可持續數分鐘至半小時。當疼痛加劇時,嬰兒會不由自主地啼哭。

2.被父母誤認為蛔蟲病。很多寶寶的腹痛往往與飲食有關,壹般發生在飯前,飯後緩解。

3.家長認為孩子說肚子疼是因為不想上學,是在裝病。有些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和學校,使得壹些不良情緒積累,導致身體出現癥狀,包括胃病。家長不能盲目的認為孩子是在裝病。

寶貝,胃病是有原因的。

小兒胃病的主要表現有很多,如長期慢性腹痛(主要是臍周上腹痛)、惡心、幹嘔、嘔吐、哭鬧、厭食、消化不良、腹脹、面黃肌瘦、便溏、嘔血、便血等。嬰兒胃病的主要原因如下:

1.幽門螺桿菌感染。它會導致潰瘍、胃炎甚至胃癌。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兒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主要原因。發現慢性胃炎患兒幽門螺桿菌檢出率為70% ~ 80%,消化性潰瘍患兒幽門螺桿菌檢出率為90%以上。還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具有家庭聚集性。所以,如果父母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患有胃病,寶寶在家感染的概率會大大增加。此外,胃炎還有其他原因,如細菌和病毒感染,可導致消化系統紊亂。

2.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與胃腸道的運動功能、消化液的分泌以及心理因素有關。寶寶的消化系統問題和癥狀壹般和飲食習慣有關。飲食習慣只是壹個外部環境。

3.物理因素。每個孩子的體質都不壹樣,包括環境因素、內在因素和遺傳因素。身體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壹種遺傳素質。美國壹項研究發現,1500種疾病與不同類型的人類DNA有關。

4.學習壓力和營養過剩。很多家長都急於讓孩子成功,以至於寶寶經常處於緊張焦慮的學習氛圍中,卻不知道長期的精神壓力是胃病的重要原因。飲食方面,孩子嬌生慣養,總擔心吃多了不豐富,導致腸胃負擔過重,消化吸收不好。

5.吸毒損傷胃黏膜。有些家長喜歡擅自給生病的孩子服用抗生素和成人藥物,實際上可能會導致胃黏膜損傷。孩子生病要註意用藥,盡可能選擇對胃影響小的藥物,減少胃黏膜損傷。同時要註意用藥時間,解熱鎮痛藥可在飯後服用,避免空腹給嬰幼兒用藥。壹定要及時就診,遵醫囑服藥。

預防兒童嚴重胃病

胃病是壹種慢性消化道疾病,完全可以預防和治療。

*調整飲食結構,改善飲食習慣。限制寶寶頻繁或過量食用高熱量、高脂肪食物。鼓勵寶寶多吃蔬菜和水果。特別註意:炎熱季節,限制冷飲的攝入。

*可以服用夏桑菊顆粒、荷葉、紫蘇、菱角等中成藥。按照醫囑給寶寶補脾胃。

*註意食物和餐具的清潔,讓寶寶養成飯前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

鏈接:寶寶食物堆積很常見。

食滯是中醫的壹個說法,是指由於飲食不當,食物積滯於胃腸道,脾運化失調而引起的小兒常見脾胃病。很多家庭對孩子吃的東西沒有太多限制,糖和油膩的食物也沒有控制,導致寶寶積食的現象比較普遍。以下情況可以幫助家長判斷寶寶是否有積食。

*平時胃口很好,但是最近沒胃口了。我經常說我的肚子很脹,很痛。嚴重者出現惡心、嘔吐、厭食、腹脹、腹痛、手腳發熱、皮膚發黃、精神萎靡等癥狀。

*呼出的氣有酸味。

*舌苔白而厚。

*大便幹臭,有大量排氣。

*最近睡眠不好,睡覺不穩,身體輾轉反側。

貼心提示:嬰兒食品就是這樣。

控制飲食,積食輕的寶寶,通過控制飲食可以很快恢復。如果給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量要小,吃七八成飽即可,可以分幾次吃。

嚴重者,尤其是上吐下瀉的寶寶,可以暫時禁食8 ~ 12小時,嘔吐停止後,口服清淡液體,如藕粉、蔬菜湯等。

運動鼓勵寶寶參加戶外活動,幫助他的腸胃蠕動。家長可以讓寶寶每天戶外運動30分鐘到1小時。晚飯後帶寶寶散步是個不錯的方式。

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每天排便兩次最合適,早上起床和飯後。另外,幫助孩子養成戶外活動的習慣,多運動可以促進消化吸收。

溫馨提示:什麽情況下需要做胃鏡檢查?

伴有反復腹痛、厭食、消瘦三大癥狀的學齡前或學齡期兒童,尤其是驅蟲治療無效並有以下癥狀者,通常需要進行胃鏡檢查:

*與飲食有關的反復嘔吐、反酸、腹脹;

*復發性腹痛,位置不準確,可局限於心窩,也可見於肚臍周圍,間歇性腹痛,可發生於夜間和清晨,無腸道寄生蟲感染史;

*不明原因的嘔血或黑便,且大便隱血試驗多次顯示陽性結果;有胃病家族史,寶寶病程3個多月,伴有面黃肌瘦、貧血、上腹痛等癥狀。

結論:

長期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可引起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營養不良性貧血,成年後胃癌的發病率也會明顯增加。所以家長要做“細心人”,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