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鱅魚百科全書

鱅魚百科全書

鱅魚,又稱鰱魚、鰱魚、包頭魚、鱅魚、鰱魚、麻魚,有的也叫公魚。它是壹種淡水魚。被稱為“水中清道夫”,是中國四大魚類之壹。

目錄

1.生活習慣

2.形態特征

3.分布範圍

4.育種技術

5.營養價值

生活習慣

鱅魚生長在淡水湖、河流、水庫和池塘中。多分布於淡水區中上層。鱅魚性情溫順,不愛跳躍。濾食性,主要吃浮遊動物如輪蟲、枝角類、橈足類(如劍水蚤),也吃壹些浮遊植物(如矽藻、藍藻)和人工飼料。生長迅速,最大個體可達40公斤。

形態特征

鱅魚側面扁平,頭非常大。嘴大,末端位置,下顎略微向上傾斜。鰓耙很細,呈頁狀,但不團結。口咽腔上部有壹個螺旋狀的鰓上器官,眼睛小,位置低,不需要。吞咽齒呈勺狀,光滑。鱗片較小,腹面只有腹鰭,甚至有帶皮質腹緣的肛門。

胸鰭很長,末端遠遠超過腹鰭的基部。尾鰭分叉,背鰭上有3根硬刺;7背鰭軟條;1 ~ 3條臀鰭硬棘;臀鰭軟條有12到14。上半身灰黑色,腹部灰色,兩側有許多淡黃色和黑色的不規則斑點。體長可達112 cm。

分布範圍

鱅魚起源於中國,並被引入世界各地的淡水中,這在壹些國家引起了生態問題。

育種技術

病害防治魚病防治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魚病壹般發生在大麥黃白露心。壹個是水溫逐漸上升,壹個是水溫逐漸下降。這兩個季節是魚病的高發季節,需要提前預防。防病采用先殺蟲後消毒的方法。通過目測或顯微鏡診斷魚病,對癥下藥。

A.寄生蟲病:每年4-5月殺蟲壹次,7-8月在有大量有機肥的水體殺蟲壹次。大水面常見的寄生蟲病有:a .中國鯡魚病:其癥狀是魚卵或蠕蟲寄生在魚的鰓上,少量寄生蟲寄生時無明顯癥狀。大量寄生蟲寄生時,病魚鰓上粘液增多,鰓末端腫脹、蒼白、呼吸困難。主要由阿維菌素或擬除蟲菊酯類藥物控制。

B.錨地病:其癥狀是病魚表面可見大蠕蟲,寄生部位充血發紅,煩躁不安,食欲不強,繼而魚體消瘦死亡。主要由阿維菌素或擬除蟲菊酯類藥物控制。

b、暴發性出血性疾病:癥狀為眼球突出、充血;體表充血發紅。有兩種:

壹、原發性出血性疾病:剛絕育。

b、繼發性出血病:先是底層魚死亡,下層理化指標嚴重超標,繼而大面積死亡。先殺蟲,再殺菌,根據情況調水。

營養價值

吃鱅魚的魚腦含有壹種人體所需的魚油,魚油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能維持、改善和提高大腦功能。魚腮下的肉呈透明膠狀,富含水分和豐富的膠原蛋白,可以抵抗人體衰老,修復身體細胞和組織。

【食用:鱅魚味甘,性溫,適合大多數人食用,尤其是體質虛弱、脾胃虛寒、營養不良者。經常食用還能滋潤皮膚。上火的人要吃。適合體質虛弱、脾胃虛寒、營養不良者食用;咳嗽、水腫、肝炎、頭暈、腎炎、體虛者宜食。

避免過多食用鱅魚,否則容易導致疥瘡。此外,患有瘙癢性皮膚病、內熱、蕁麻疹、癬等疾病的人也不宜食用。而且魚膽有毒,不宜食用。鱅魚性溫涼,有發熱、蕁麻疹、癬癥、瘙癢性皮膚病者不宜食用。

1、鱅魚性溫,有發熱內熱、蕁麻疹、癬和瘙癢性皮膚病的人不宜食用,吃多了容易生疥瘡。

2.鱅魚膽汁味苦、性寒、有毒,用於靜脈註射時有短期降壓作用,但降壓有效劑量與毒性劑量非常接近,臨床需慎用。營養鱅魚是壹種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魚類。每100克鱅魚含蛋白質15.3克,脂肪0.9克。此外,鱅魚還含有維生素B2、維生素C、鈣、磷、鐵等營養成分。

鱅魚對心血管系統有保護作用。富含磷脂,能提高記憶力,尤其是腦髓的垂體後葉素含量很高。經常食用可以暖胃、消除頭暈、益智商、助記憶、延緩衰老、滋潤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