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樹。又名墨旱蓮、海桐、千樹。它是壹種落葉樹。主產於安徽、湖北、江西、廣東、廣西、貴州、四川等省。以根皮、果、葉入藥。含有多種生物堿,主要抗癌成分為喜樹堿、10-羥基喜樹堿、11-羥基喜樹堿、10-甲氧基喜樹堿、11-甲氧基喜樹堿、脫氧喜樹堿、喜樹堿、喜樹堿。它味苦、涼、有毒。根皮和果實具有抗癌、清熱、殺蟲、消積的作用。對胃潰瘍、胃腺癌、結腸癌、直腸癌、惡性葡萄腫、絨毛膜癌等有較好療效。但是毒性反應大。葉可治癰、瘡、癤、腫。外用治牛皮癬。臨床上多用於提取喜樹堿。
壹.形態特征
落葉喬木,高20-25米,樹幹直,樹皮灰色至灰黑色,光滑或淺裂成縱溝,幼時呈淺灰色,脫落後光滑。單葉互生,橢圓形,卵形或橢圓形,先端漸尖或銳尖,全緣或微波形,頂部深綠色,光滑無毛,背面淡綠色,稀疏灰黃色皮毛。花單性,簇生成頭狀花序;雌花序頂生,雄花序腋生;花萼5裂;花瓣5;花盤杯狀;雄花有10枚雄蕊;雌花子房下位,花柱2-3裂。果實多為圓頭復果,核果窄而長圓形,翅窄,頂端有宿存花序,成熟時呈褐色(圖19—10)。
圖19—10喜樹形態圖。
1.花枝2。果枝3。花瓣和雄蕊脫落後的雌蕊4。雄花
第二,生物學特性
喜樹是壹種速生樹種,根系深,發芽力強,生長快。在年生長周期中,2月下旬,當平均溫度達到8-10℃時,汁液流動並開始發芽。3月下旬氣溫15℃左右時,葉片開始展開,4-5月開花,10-165438+10月果實成熟。壹年中,6月前幼苗生長緩慢,7-9月生長最快。千粒重33克,每公斤約3萬粒。
性喜溫暖濕潤,不耐寒冷幹燥。適宜在年平均氣溫13-17℃,月平均氣溫1℃,年降水量1000mm以上,分布均勻,空氣相對濕度80%以上的地區種植。
性喜陽光,但苗期和幼期對遮蔭較耐受。據人工林觀察,陰坡比陽坡長得快,樹幹較直。像12年生的人工林,生長在陰坡的樹高11m,DBH為22.1cm,但葉片薄,莖長,組織疏松。DBH陽坡樹高9.6米,16.8厘米。在強光條件下,多分枝,樹冠大,莖形差,但葉片深綠色,濃密。
我喜歡肥沃濕潤的土壤。在石灰巖風化土、沖積土、河灘沙地、河岸等地下水位高的地區生長良好。在土壤肥力較差的粗砂質土、礫石土和幹燥淺石質山區生長不良。它對土壤酸堿度的適應範圍很廣,能在酸性、中性和弱堿性土壤上生長。
抗病蟲害能力強,但對煙霧敏感,不適宜在煙害嚴重的工礦區種植。
第三,栽培技術
土地選擇和土地準備
苗圃地應陽光充足、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灌溉方便。然後挖深20cm,破土耙平,按1-1.2m寬度做邊框..邊框長度不定,邊框高度20cm,邊框溝寬度25cm。種植地點的選擇不夠嚴格,路邊、房子、空地也可以種植。常用的造地和整地。如零星栽培,即按照孔徑50cm,深度40cm挖坑。斑塊栽培時,按3×4m的行距開洞。
(2)育種方法
主要用種子繁殖。2月底至3月中旬播種。播種前將種子分層。多用鉆,間距30cm。播種後覆土1-2 cm厚,蓋草保溫濕潤。播種後8天左右即可出苗。當種子發芽並覆蓋土壤時,及時清除稭稈。苗高約10cm,苗間距18-24 cm。育苗時要及時中耕除草,做到地面不板結,不見雜草。追肥3次,即間伐後、7月底、落葉前追肥人畜糞尿水1次。通過適當的管理,當壹年生苗高80-100 cm時,可以在苗圃種植。每畝播種量4-6公斤,種苗產量1萬-1.5萬株。
(3)種植
它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而變化。冬季落葉後,春季發芽前種植。2月或3月初的早春適合江西。種植前,用有機肥或肥沃的土壤填滿挖好的坑。種植時,要求種植正確,舒根和物質。具體方法見歐李種植。如果種植大苗,要設置支撐,防止被風吹動,影響成活。
(4)現場管理
1.中耕除草
除草松土的周期和次數取決於雜草的生長情況。壹般在幼林期或雨季前後進行,此時雜草生長旺盛。第壹次,夏播夏收比較好。此時草嫩,土壤濕潤,翻耕後剛好用作肥料,有利於促進幼林生長。第二次在8-9月的雨季,松土除草可以防止土壤水分蒸發。65438+種植後0-2年要松土除草兩次,以後每年壹次。森林形成後,就不再單獨耕種了。
2.施肥和灌溉
對幼樹進行適當的施肥和灌溉是促進樹木快速生長的重要措施。施肥應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追肥壹般結合除草松土,主要是有機肥和人畜糞便。在壹些幹旱地區,或者在7-8月的旱季,幼林遭受幹旱時,要及時灌溉,保證成活。
移除分蘗
新栽幼林往往從樹樁上萌出,消耗養分,影響樹幹生長。所以要把除草和松土結合起來,剪掉它的新芽,培土,直到把切口埋起來。
4.土地利用
比如,在幼林封育前,可以在成排幼林之間種植農作物、其他藥材、綠肥等。間作作物的類型有豆科作物和其他矮小作物,如大豆、花生和蔬菜。不要在高莖、塊莖和藤蔓之間套種。間作時,作物也要與樹幹保持壹定距離,以免影響幼樹生長。森林形成後,還可以間作壹些喜陰性的藥用植物。
(5)害蟲及其防治
Parasacon社會沃克損害葉片與幼蟲。嚴重的時候葉子都吃光了,只剩下枝條和葉柄。江西、浙江壹年2-3代,以2代為主。幼蟲在樹幹下部結繭越冬。防治方法:冬季和7-8月份,在受害樹木附近挖繭或破開樹幹上的蟲繭;用400倍的魚藤中性皂液或300倍的Bt乳化液噴灑。
第四,收獲和加工
(1)收獲
據報道,喜樹不同部位的喜樹堿含量也不同。其中種子含量為0.03-0.04%,樹皮和根皮為0.01-0.02%。不同地區的收獲期不同。果實在10—11成熟時采收。根皮、樹皮壹年四季均可收獲,但以秋季剝皮為佳;春夏秋三季都可以采葉,但春夏不能采太多葉,以免影響樹木生長。
(2)加工
果實和葉子可以在收獲後直接幹燥。根皮和樹皮,采收後應先除去外層的糙皮,然後曬幹或曬幹,或曬幹研末作藥用。
五,種子。
選擇生長快、材質好、午後樹直、樹冠完整對稱、果實多、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的成熟樹作為留種母樹。10-11期間,果實淡黃色時采收。采集時敲掉或摘成球狀,在陽光下暴曬2天,去掉果梗,晾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