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泥鰍養殖:將稻田加高加寬後,在稻田中挖緩沖池和池塘,消毒施肥後,每平方米投放30-40條泥鰍,規格為5-8g/尾。泥鰍正常進食後,每天投餵壹次,投餵量為泥鰍體重的5%。2.田螺養殖:將稻田加高加寬,然後消毒施肥,然後每畝稻田放養5000-10000螺種。
壹、稻田如何養殖泥鰍螺
1,稻田泥鰍養殖
(1)稻田改造
1.泥鰍養殖:將稻田加高加寬後,在稻田中挖緩沖池和池塘,消毒施肥後,每平方米投放30-40條泥鰍,規格為5-8g/尾。泥鰍正常進食後,每天投餵壹次,投餵量為泥鰍體重的5%。2.田螺養殖:將稻田加高加寬,然後消毒施肥,然後每畝稻田放養5000-10000螺種。
壹、稻田如何養殖泥鰍螺
1,稻田泥鰍養殖
(1)稻田改造
①選擇水源充足、排灌性能好、日照充足、通風溫暖的水田進行養殖,土質以粘土為適宜。
②水田壟高約40-50cm,寬約50cm。水田內設置排水溝和進水口,排水溝和進水口處安裝防逃逸設施。
③在進水口挖壹個緩沖區,面積約4平方米,深度約60cm。
(4)在水田中間挖壹個圍場,面積約為水田的6%。圍場內部呈梯形,中間深度為1.5m,兩端略高於中間,約80cm。導流溝呈十字形,從池塘中心向堤岸四周延伸至堤岸3m位置。
(2)飼養泥鰍品種
(1)把稻田裏的水排幹,晾3-4天左右,然後每畝撒120-150kg米糠,第二天施300kg腐熟有機肥,然後把稻田裏的水蓄到15-30cm左右,放入泥鰍籽。
②移栽後7-10天左右投放泥鰍種,每平方米投放泥鰍30-40條,規格為5-8g/尾。如果是雙季稻,泥鰍種要在第二次移栽後放入。
③放流的泥鰍要求無損傷、健康、無異常。
(3)飼養
(1)第壹周投放由米糠和蠶蛹粉制成的飼料,每3-4天投餵壹次。
(2)泥鰍正常進食後,每天投餵壹次,投餵量為泥鰍體重的5%左右,投餵飼料可以是麥麩、豆渣、蚯蚓等制成的混合飼料。
3泥鰍習慣在夜間覓食,所以投餌時間壹般選擇在傍晚,此時水溫較暖,泥鰍也比較活躍,有利於壹次性投餌。
(4)雨天或稻田施肥、施藥時,不進行投餵。
(4)管理
(1)當稻田水呈黑色,或顏色過濃,水質過肥,或溫度超過30℃時,要及時註入新水,保證稻田水深在6cm左右。
(2)春秋季節,淺灌。到了夏天,就加深了。
③下大雨時,要及時檢查防逃設施,避免泥鰍逃跑。
2.稻田養殖蝸牛
(1)稻田改造
①選擇水量充足、水質好、排灌性能好、向陽背風的水田進行耕作。
(2)將田埂加高加寬至50厘米以上。
③在水田內設置進水口和出水口,並在進水口和出水口處設置防逃逸設施。
(4)在稻田中挖十字形或井字形溝渠,溝渠的深度和寬度約為30-40厘米。
⑤在田埂邊緣挖壹個方形或長方形的田螺坑,蓄水深度約60-80cm,約占水田的10%。
⑥改造水田前,每畝水田施生石灰漿50公斤消毒,然後每畝水田施腐熟豬糞或牛糞300-500公斤。
(2)放養蝸牛
(1)放生的蝸牛要大,殼面完整,受驚嚇時迅速縮入殼內為宜。
(2)3月-10期間分批或壹次,盡量避開炎熱季節。
③每畝稻田放養釘螺5000-10000只,規格在10g以上。
(3)飼養
①可用於飼養的主要食物有米糠、菜餅、麥麩、豆渣、浮萍、菜葉、動物下腳料等。
②當水溫低於15℃時,無需進料。水溫20-28℃時,需要大量投餵飼料,每天早上或晚上各壹次。
③飼餵應在多個位置進行,飼餵位置應固定,並在田間均勻分布。
④應根據蝸牛的攝食情況調整攝食量。
⑤螺螄產仔時,飼料顆粒要很細,飼料中要混入雞蛋或甲魚飼料。
(4)管理
①要求水田水質富含浮遊生物,溶解氧在3.5mg/L以上,水深約10cm。如果水溫過高或過低,可以通過調節水深來調節。
②定期追肥。根據水質差異,每畝地每次施有機肥50-100kg或化肥0.5-1kg。
(3)當水體缺氧或水溫過高時,及時註入新水,每次換水量約為四分之壹至二分之壹。
(4)夏季,換水頻繁。早春和深秋,換水次數較少。
⑤下雨時,檢查防逃設施,防止蝸牛逃跑。
二、蝸牛是吃什麽長大的?
1.河螺的食性比較雜。在野生狀態下,它們主要以水生植物的嫩莖葉、藻類、細菌、有機碎屑和浮遊生物為食。
2.如果蝸牛是人工飼養的,就要施適量的有機肥,培養浮遊生物為蝸牛提供食物。此外,還可以餵蔬菜、米糠、浮萍、豆渣、麥麩、魚內臟、菜餅、豆餅等。其中,魚內臟需要切碎後與米糠等飼料混合後再餵食,而菜餅、豆餅則需要浸泡至變軟後再餵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