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長江白鱘是卵生嗎

長江白鱘是卵生嗎

長江白鱘是卵生嗎

 長江白鱘是卵生嗎,長江白鱘是我國著名的壹種魚類,長江白鱘有著“中國淡水魚之王”之稱的長江白鱘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正式宣布滅絕,那麽長江白鱘是卵生嗎?

 長江白鱘是卵生嗎1

  白鱘是“體外受精”。鱘魚都是體外受精。

 鱘魚都是卵生,這個根本就不用說。

 白鱘又稱作中華匙吻鱘,另名為中國劍魚,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類。因為其吻部長狀如象鼻,又俗稱為象魚。

 白鱘為半溯河洄遊性魚類。棲息於長江幹流的中下遊,也可在河口鹹淡水水域成活,偶亦進入沿江大型湖泊中,大的個體多棲息於幹流的深水河槽,善於遊泳,常遊弋於長江各江段廣闊的水層中;幼魚則常到支流、港道、甚至長江口的半鹹水區覓食。

 白鱘生殖季節約在3~4月,產卵場所在長江上遊重慶以上,水流較急流速約0.49米/秒、水深10米以內、底質多為巖石或鵝卵石的河段,比較集中的產卵場在江安縣附近的長江河段和四川宜賓柏樹溪附近的金沙江河段。四川省宜賓縣柏溪鎮對岸約500米江段是主要天然產卵場。

 雌魚產卵量很大,壹次可產數十萬粒魚子,雄魚同時排出精液,為魚卵受精。因為產卵地水流較急,在水浪中進行受精時,受精不完全,所以存活率不高。受精卵在孵化過程中,遇上食肉魚類和其它天敵、敵害,或者大風浪,會有壹定的損失,最後能存活的少之甚少。

 成熟卵呈灰黑色,卵大,卵隨水漂流發育,幼魚至長江口肥育生長。

 2019年12月23日,長江白鱘(白鱘屬僅含1種)被正式宣布滅絕。據說與長江修建大壩使白鱘失去產卵地有關。

 長江白鱘是卵生嗎2

  壹、白鱘為什麽不人工繁殖

 溫馨提示:白鱘屬於野生保護動物,保護野生動物從自身做起,拒絕買賣野生動物制品,不幹擾野生動物的自由生活。

 目前社會上存在的食用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等行為,既是壹種社會陋習,也是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活動屢禁不止的原因之壹。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杜絕食用野生動物,它們不屬於餐桌。

 1、據我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科學家表示,長江白鱘壹直沒有人工養殖成功的案例,此前因缺乏技術、硬件條件,人工養殖的白鱘其存活時間最長只有29天。

 2、由於生態環境惡化,白鱘的分布區在逐漸縮小,數量也在逐年減少,且個體也越來越小,目前我國已具備相關的養殖條件,但卻再沒有捕獲過活體長江白鱘。

 3、2019年12月23日,長江白鱘(白鱘屬僅含1種)被正式宣布滅絕。

  二、白鱘生長在哪裏

 1、白鱘是半溯河洄遊性魚類,其生長地區為長江幹流的中下遊(也能在河口鹹淡水水域中生活),有時會進入沿江大型湖泊中。

 2、白鱘善於遊泳,個體較大的白鱘壹般生活在幹流的深水河槽,常遊弋於長江各江段廣闊的水層中,個體較小的白鱘常在支流、港道或長江口的半鹹水區覓食。

 3、白鱘的繁殖季節為3-4月份,產卵場所多為長江上遊(重慶地區以上)水流較急(流速約0.49米/秒)、水深在10米以內、底質為巖石或鵝卵石的河段。

 4、白鱘集中的產卵場為四川省江安縣附近的長江河段、四川省宜賓縣柏樹鎮溪附近的金沙江河段,其中柏溪鎮對岸約500米江段是主要的天然產卵場。

 本文由作者上傳並發布(或網友轉載),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長江白鱘是卵生嗎3

  長江白鱘被正式宣布滅絕

 7月21日,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發布全球瀕危物種紅色目錄更新報告,宣布長江特有物種白鱘滅絕,長江鱘野外滅絕。

 根據IUCN更新的物種紅色名錄,長江特有物種白鱘已經滅絕,長江鱘(達氏鱘)野外滅絕。白鱘最後壹次出現在長江宜賓南溪江段是在2003年,而長江鱘(達氏鱘)因為未能發現除增殖放流種群外的幼魚而被評估為野外滅絕。

 IUCN發布的全球鱘魚再評估結果顯示,世界現存的26種鱘魚正全部面臨滅絕風險。經過仔細計算的評估結果表明,鱘魚在過去三代中的.下降速度比以往預想的還要快。在IUCN物種紅色名錄中,鱘魚極危17種,瀕危3種,易危5種。

 報告同時指出,在全球範圍內,鱘魚面臨的主要威脅包括:野生魚子醬和魚肉的非法貿易帶來了非法捕撈,水壩阻斷了它們的遷移路線,不可持續的沙石開采破壞了它們的產卵場,以及棲息地喪失。

  全球拯救淡水生物多樣性迫在眉睫

 近年來,中國不斷加大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力度。中國農業農村部陸續發布了《中華鱘拯救行動計劃 (2015- 2030)》《長江江豚拯救行動計劃 (2016-2025)》《長江鱘(達氏鱘)拯救行動計劃 (2018—2035)》。

 計劃中對於中華鱘的現狀描述是“產卵頻率降低、洄遊種群數量持續減少、自然種群急劇衰退”,對於長江鱘則是“自然繁殖終止、野生種群基本絕跡、人工群體亟需保護”。

 危起偉表示,“長江鱘和中華鱘不應該只有滅絕壹種未來。它們的人工繁殖已經突破,建立了壹批人工群體,但自然種群的恢復任重道遠。所幸‘長江大保護’已成中國***識,‘十年禁漁’、《長江保護法》等利好政策已陸續開始實施。”

 世界自然基金組織(WWF)北京代表處副總幹事(項目)周非表示,“這次紅色名錄更新結果提醒我們需要通過搶救性保護來扭轉淡水生物多樣性喪失的趨勢,更需要規劃和實施系統性保護措施解決長期威脅

 我們需要更多機構和社會力量的參與與支持,幫助長江鱘早日‘降級’,更好地守護江海洄遊的中華鱘,***創江海生態系統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