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整天忙碌的人來說,臘月總是在不經意間突然到來,促使人們迅速回憶和總結即將到來的壹年。
臘月是壹年的結束,在隆冬。天寒地凍,雪凍,萬物殺戮,大地壹片寂靜。這個時候,農民終於可以放慢腳步,轉向迎年、忙年的活動了。
臘月,新年的大幕拉開。
春江水暖鴨先知。背井離鄉的遊子,總是第壹個聽到“年”的召喚,縱然千山萬水,萬裏萬裏,也擋不住!在民間傳說中,“年”是壹種兇猛異常的野獸。大概,燃放煙花爆竹還不足以讓它退卻。需要全家人聚在壹起,在大家的幫助下避免它的災難。
我忘不了1971年的臘月。那壹年,我在臨潼縣(今Xi臨潼區)的英語教師培訓班學習。臨近寒假,突然下大雪,道路封閉,公交車停運,渭河受阻!年關將至,歸心似箭,我們幾個人迫不及待,推著自行車冒著半夜的大雪踏上了回家的旅程。路上積雪太厚,無法乘坐,大家在天亮前走到渭河上的新豐渡口(當時這裏沒有橋),船夫卻以水位下降為由拒絕擺渡。最後,我們說服船夫開船,但是船在河裏擱淺了。我們被困在河中央,兇猛的河風刺痛著人們,直到下午渡船被拉出來。走了近壹天壹夜七八十裏路,那種又冷又餓的滋味我還記憶猶新,但我忘不了的是回家過年的急切心情!
在中國,人們在農歷十二月為春節做準備。
市場上的兒童
臘月趕集是老農民春節前的主題活動之壹。臘月裏的集市盡力向人們展示它的豐富多彩。不需要突然回頭,平時看不到或者不多見的商品都會在這個時候出現。壹年中很少出門的女人,在田裏辛苦勞作的男人,甚至行動遲緩的老太太,都會在臘月裏到集市上走壹走,看壹看。也許他們會選擇壹件他們想了很久的物品,或者他們可能會開始購買新年的必需品,從家具和衣服到肉類,蔬菜和糖果。更多的人什麽都不買,用他們的話說就是“逛”。“逛”年貨集是壹種生活享受,有點像城裏人逛公園看風景。但是市場上的誘惑五顏六色,層出不窮。妳怎麽能在公園玩得這麽開心呢?
臘月的集市,充滿了淳樸、親切、善良,彌漫著濃濃的鄉愁。
臘月的集市是孩子們的天堂,家庭的溫暖總能在這裏得到完美的體現。平時小氣的父母,到了臘月來趕集,就會變得大方起來。只要他們的孩子喜歡玩具和衣服,他們會毫不猶豫地付錢給他們。壹個貪吃的孩子,這個時候想吃什麽都能得到。以前的臘月市場,有民間雜技表演,小孩子是市場上最忠實的觀眾。
那時候沒有現在的“雙十壹”,人們也不知道什麽是“扒手黨”。臘月的市場是買賣雙方的狂歡。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有幸扮演了壹個賣家的角色,感受了臘月市場的熱鬧和瘋狂。當時壹進入臘月,市場裏的人突然多了起來,然後就是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在人群中推著自行車到處走是非常不明智和困難的。人群可能會讓妳難以移動。那時候我是壹個小商販,學名“個體商人”,經營毛衣和羊毛,並不時尚,也不能算是年貨的主流。但我也能窺見年度收藏的熱情。那時候最高的年貨是家電,先是電視機,洗衣機,後來是鋪天蓋地的VCD。盡管如此,這個小商販在臘月市場的營業額總是翻壹番。臘月被視為銷售的“黃金時刻”,壹天也不能耽誤。有壹年,臘月二十三,天下著大雪。我討厭糟糕的天氣,浪費了這個賺錢的好機會。於是我拿了30件毛衣去市場,掛在壹家商店的屋檐下,躲避風雪。誰知人們冒著大雪去趕集的人絡繹不絕,才過了中午,我帶的毛衣就賣光了!平時看著看著就在意不想買的款式顏色,突然變得大手大腳,幾乎不再砍價。就壹個字:“買”!臘月裏,人們仿佛成了“扒手”,即使是節儉的人,此時也難免奢侈。
近年來,年輕人通過網購購買年貨,臘月市場的人流量有所減少,但其繁華溫馨的氛圍卻壹如既往。趕過年是壹種民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回憶。
臘月本來是祭祀的月份。“臘”是古代對祖先和神靈“祭祀”的稱呼。在古代,每年的臘月初八,都要獵殺動物,祭祀上帝和祖先,以此來祈求長壽,避免災難。這種紀念儀式被稱為“狩獵祭祀”。因為“拉”和“狩獵”過了節日,“狩獵節”就變成了“臘祭”!秦朝時制定歷法,新舊交替的十二月稱為“臘月”,初八稱為“十二日”。
中國人都知道“臘八粥”是要在“臘日”喝的!以前顧名思義,我以為“臘八粥”是八種食材做的,後來才知道大錯特錯。古人認為,臘八粥是將四面八方的食物混合在壹起,與米飯同煮在壹個鍋裏,意為集萬物之大成,調和萬千之靈。關於“臘八粥”的起源眾說紛紜,有的說源於佛教徒,有的說源於人們對嶽飛的懷念,等等。小時候聽過壹個不壹樣的故事。母親說,很久以前,有壹個年輕人很懶,什麽都不吃。到今年臘八,他家已經沒飯吃了。小夥子餓了,搜米缸囤底,最後收集了壹點粉和五谷煮了壹碗粥喝。從那以後,他下定決心要懺悔。這就是臘八粥的由來。媽媽的故事壹直影響著我,也是我對臘八最深的記憶。
如果把整個臘月比作壹首過年序曲,臘八就是它發展的第壹個高潮。從此,仿佛響起了急促的鼓聲,“年”正式進入了快節奏!“竈王爺本名張,年年壹碗爛湯面”和“老天爺說好話,回宮送好運”。當我聽到這些說法的時候,已經是明年了!小年最重要的民間活動是祭祀竈神。“二十三,蜜瓜棒”,壹碗爛湯面送走了竈王爺,人們開始打掃庭院和客廳,清除汙垢,做節日食品,壹步步揭開“年姑娘”的蓋子,就像那首家喻戶曉的兒歌唱的:“掃房子,磨豆腐,燉豬肉,殺肥雞,做面條,蒸饅頭……”我們得忙到除夕。
臘月的回憶是豐富多彩的,家鄉的很多民俗都是難忘的,比如殺豬,蒸糕,貼對聯...宋代詩人歐陽修曾說“臘月之光,如怒濤”。在壹年之中,臘月確實是壹個特別的月份,每壹天都充滿了興奮和期待,散發著誘人的芬芳。如果把過年比作喝生命之酒,那麽臘月就是釀造這種甘露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在春節期間享受的就是這種體驗。所謂年味,全在過程中。
(作者單位:Xi市閻良區作家協會高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