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皮蛋是怎麽做的?找到解決辦法

皮蛋是怎麽做的?找到解決辦法

皮蛋原來叫“變蛋”,現在北方人也叫“皮蛋”。皮蛋大約是在14世紀,也就是明朝初年發明的,發明者沒有考證。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文字記載是珠玉山房雜部,寫於1504:混沌子:取壹桶炭灰,壹升石灰,加鹽水,放在鍋裏煮,壹旦溫熱,蓋上雞蛋。5月7日,黃色和白色會混合在壹起。

這個“亂孩子”就是最早的皮蛋。用木炭灰和石灰混合,塗在雞蛋上,利用強堿性物質促使雞蛋的成分發生化學變化,密封5735天,使蛋黃和蛋白質融合在壹起。之後,明末戴所著《養殘月序》中有“牛皮鴨”的配方:牛皮鴨:鹽十二兩,栗炭灰五升,石灰壹升,每百用之,照常鹽入壇。三天壹次,* * *三次,壹月封。

清初思想家、科學家方以智提出“宇宙(時間)在宇宙(空間)中轉動”,認為“宇宙在宇宙中,宇宙在宇宙中”,稱皮蛋為“變色蛋”:“池州(今安徽銅陵)產變色蛋,以五種灰、鹽混制,蕎麥粒灰呈黃白色。加爐炭石灰,綠而韌。”方以智認為,使用不同的炭灰,雞蛋會發生不同的化學變化,形成兩種不同的產物。方以智也認為這種“變蛋”是在古代“仙行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他描述“換蛋”之前有壹段話:“老學寺筆記、齊姚敏書有鹹掛子之法,以掛皮染鴨蛋。今吳人用虎杖根漬之法。”

查《老安學筆記》卷五:《齊·姚敏書》有鹹杭子法,用杭子皮泡鴨蛋。今天吳人用虎杖的根來染色,也是壹種古老的方法。《陶輟耕錄》也記載:“鹹行子今稱鹹行子,米湯拌鹽、草灰成鴨蛋。據《齊·姚敏書》記載,此處泛濫有杭木樹皮,故名。"再查《齊·姚敏書》卷六:"掛木皮,洗細莖,煮汁(煮時加壹升鹽,汁在甕中極冷(賈思勰解釋,汁若熱,蛋必腐壞,不長久)。蘸鴨壹月可吃,煮熟了吃,酒食兩用。如果鹽被切開,雞蛋會浮起來(如果鹽滲透,雞蛋會自己浮起來)。"

那麽什麽是杭木皮呢?賈思勰說:“爾雅說:‘掛,魚毒。’"郭璞(pú)註:"杭州大樹,似栗,生於南方,皮厚汁紅,隱有卵果。“如果沒有掛皮,虎杖根牛(懷疑是錯的)壹起幹。爾雅曰:“茶:虎杖。"郭璞註:"似紅草,厚而多刺,可染紅。"《玉片》解釋“杭”:“壹木之名,生玉章。煎汁,藏果藏蛋也不錯。”沈如雲《異物錄》:“杭子鏗鏘,亦用鹽水鴨,故以杭母樹皮汁腌之。這在今天我的家鄉到處都是,但它像蒼耳和有益母,莖也不是純木。小人打架,用樹葉摩擦皮膚(ruó),使之紅腫,以誣告仇人。說到藏鴨蛋,外面是染的,看起來像赭石。”楊萬裏有詩:“深紅色杭子淺紅魚(ZH m:壹種用鹽和紅曲腌制的魚)在江西很少見。”杭皮汁是紅色的,可以保存和染色。用杭皮汁腌制的鴨蛋,皮紅,所以又叫“杭子”。《覺廖玨雜記》:“南方人以鹽收鴨,謂之鹹杭子。”可見“鹹鴨蛋”就是鹹鴨蛋。

杭皮也是堿性的。說鹹鴨蛋是皮蛋的前提,是自然合理的。

到了清代,關於皮蛋有了更詳細的記載。《調律》:“鴨蛋以鹹砂塗寫,幹時澆發灰,然後黃直透。要做灰鹽鴨,月中做就中間黃,不然就偏了。”將頭發灰與水混合,使薩爾沙的黃色色素滲入蛋殼,將雞蛋打印染色。草木灰鹽產生強堿,然後蛋白質凝結成琥珀色半透明膠體,使蛋黃變成藍黑色。“半個月做壹次黃就中了”這種說法是基於潮汐原理的。農歷初壹和十五,月亮和太陽對地球的吸引力最大。這個時候鴨蛋的黃可以在中間,其他時候就會偏離。

至此,配料比例已經明確。《農桑食提要》:鴨蛋“每百個用十二兩鹽三升灰做成丸子。”《家居必需品全集》:“將廚灰篩成兩份,鹽壹份,拌勻。不過鴨蛋是用濃米湯泡過,用灰鹽滾過,儲存起來的。”《醒園錄》:“用石灰、炭灰、松柏灰、脊糖灰四塊(石灰壹定要少,不能等於每塊灰),加鹽拌勻,用濃茶葉攪拌混合,不硬不軟,包好雞蛋。放入壇中,用泥封好,可以用100天。它的鹽每個雞蛋只能用兩分錢,多了就太鹹了。另壹種方法:把蘆葦草和稻草灰分成兩份,石灰分成壹份。先用柏葉帶磨得極細,將泥與三灰混勻,加嶺糖拌勻,與濃茶汁、塑料雞蛋混勻,放在缸裏半個月,吃二十天。”這個時候的制作和今天沒有太大的區別。柏葉帶的化學反應在卵裏,它的圖案現在叫“松花”。

清代曾軼《中》說:“做皮蛋用的炭灰,必須是鐵匠鋪的。錫器做的木炭壹定是真正的栗炭(栗樹做的木炭),所以栗炭灰最適合做雞蛋。蓋子做出來後,黑而不辣,口感最好。石灰必須是廣灰(結塊的強堿性優質生石灰),先用水顯影,再用過篩的木炭灰和碾碎的細鹽調味。如果有十碗炭灰,石灰減半,鹽減半。倒在壹壺濃茶裏,攪拌均勻,幹濕兩用。雞蛋洗幹凈包好之後,用稻糠卷起來,20天左右就可以放進壇子裏了。”

皮蛋和高郵的鹹鴨蛋壹樣好吃。高郵這個地方產麻鴨,下的蛋又大又輕。《隨園食單》說:“高郵皮蛋最好,色細油潤,高雯端公最喜歡。席間,先拿它來孝敬客人,放在盤子裏。總是建議切開外殼,黃色和白色都用。不能留黃變白,這樣味道不全,油也散了。”高郵皮蛋有石灰、松柏灰、豆稭灰、鹽做的,也有紅茶灰、樺木做的。做成之後,蛋白質是透明的,雞蛋是黃綠色的。康熙《高郵縣誌》:皮蛋“以藥材腌制,色如蜜,紋如松葉,尤佳”。

湖南益陽也有不錯的皮蛋。關於益陽發明皮蛋的民間傳說有兩種。據說壹個農民建了壹座房子,房子後面有壹個石灰池。晚上,鴨子把它們的蛋放進石灰池裏。後來主人在石灰池中發現,蛋黃在剝皮後已經凝固,制作皮蛋的奧秘才被發現。有個開茶館的老頭。他每天都把吃剩的茶葉倒在門口的稻草灰堆上。他家養的鴨子喜歡晚上躺在這裏下蛋。老人後來發現灰裏有雞蛋,剝開嘗了嘗,沒放鹽,就用鹽水泡了。過幾天就鹹了,就是皮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