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調整心態。
首先要有“脫壹層皮”的心理準備。投身養殖業,就是投身於壹個辛苦行業。俗話說的好,要用畜生的錢,就要同畜生眠。意思是說,和畜生吃住在壹起還不夠,還得和畜生睡在壹起,當然不是要妳和畜生去睡,而是要妳對它們精細管理,第壹時間掌握它們的動態,隨時為它們提供服務。這就充分地說明了賺畜生錢的辛苦程度。反正什麽事,什麽人,都不會輕輕松松就成功的。搞養殖業,僅僅有物質的準備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準備養羊之前,先問問自己,心理準備好了嗎?
其次要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養殖業特別是養羊,雖然不像種樹、造林有那麽長的周期,但也不會“早見棉花晚見紗”。養牛羊賺錢是肯定的,不過就是有壹個滾雪球的過程。從引進種羊,到種羊飼養,配種繁殖,這是壹個周而復始,慢慢積累的過程。加上欄舍建設,牧草種植,疫病防制,品牌創建,市場營銷,就是壹個系統工程,這些都需要時間去操作。可以說,沒有3-5年的打拼,要想成功是不現實的。
再則要有畜生緣。俗話說靠畜生賺錢,得有畜生緣。什麽是“畜生緣”?我個人的理解是搞養殖的人,得和畜生要有某種緣分。比如妳養羊。看到羊就有壹種親切感,羊屎本來是臭的,但是妳可能覺得這很正常,比狗屎強多了;羊有股膻味,但是妳可能感覺這氣味沒有什麽,我聽得慣。這就證明妳和羊有壹定的緣分,可以從事養羊。如果妳看到羊就就煩躁,聞到羊那股膻氣就惡心,那妳千萬莫入這壹行。
2、謹慎引種。
現代社會網絡發達,信息量非常大。網絡上各種各樣的供種信息多於牛毛,五花八門,魚龍混雜,良莠難分。大家不要輕易相信網站報紙上那些山東濟寧所謂的萬頭牛羊養殖場和所謂的省農科院畜牧調撥基地,更不要相信他們所謂的什麽證件牌匾,在引種之前壹定要多方考察。他們其實就是牛羊中介(販子),他們通過壹些不正當的手段賣給引種戶高價羊劣質羊,懷化好幾個到山東買肉牛、肉羊的老板,大部分都以失敗而告終。懷化壹個姓韓的老板,從山東買回20多頭肉牛,到場後就開始發病,慢慢的消瘦,久治不愈,半年後差不多死光了,10多萬元打了水漂,損失慘重。後來經過專家確診這批牛得的是牛結核病。這樣的事情在懷化就有好幾起。所以引種最好就近解決,也可以到真正的科研繁育機構進行引種.當地無法解決的,如果運輸距離過遠,引種壹定要慎重。壹定要想好萬全之策。
了解疫情。引種前,壹定要了解引種的地方是否有疫情發生,如果自己沒有把握,最好到畜牧水產局部門咨詢。如果是跨省引種,必須先到畜牧水產局部門辦理相關登記手續。不然引進的牛羊有某種傳染性疫病,那就必須捕殺,捕殺的動物不是火化就是深埋,壹切損失個人承擔。像五號病,羊快疫、結核病等,都是捕殺的對象。
3、切忌跟風。
國人從眾心理非常普遍,看到別人搞什麽也就跟著上。電視臺報紙某專家說到某品種好大家就壹哄而上,現在典型的就是黑山羊熱,壹些人不註重當地消費習慣及消費能力也去盲目引種黑山羊,結果得不償失,比如浙江福建地區就不認黑山羊,他們比較喜歡吃白山羊,連波雜羊頭上和腚溝那壹點雜色他們也挑剔,引種前壹定要考察好消費市場。因為妳養的羊 不可能全部自己消費,妳養的羊是銷到什麽地方,消費者對羊肉有什麽特別的要求,這些都要事先做好調查。還有就是妳養的羊吃什麽?是野草還是人工種草?是舍飼、放養還是半放養?羊放牧對植被損壞是很大的,當地有沒有禁令?這些事情在養羊之前都要了解清楚。壹定要根據自己的條件和優勢來決定養什麽品種的羊,采取哪種方式來養。
4、種植牧草。
很多養羊戶咨詢種草養羊方面問題,我給大家壹些建議,以便糾正大家對種草養羊的認識誤區。
首先自己不做實驗盲目聽信種子賣家誇大其詞的宣傳,什麽壹畝草勝過十五畝良田壹畝草可以養五十頭牛百只羊千只鵝等等,這些都是很不負責的說法,種草就像種糧壹樣,必須有好水好肥好管理才能高產,沒有這些前提什麽品種都不行!就是滿足了牧草的生長條件也不可能像售種單位宣傳的那樣高產。根據過來的經驗,壹畝牧草大約能保證十五只羊需要,還需要搭配壹定得稭稈和精料。
適合養羊的牧草品種很多,大致可分為三大類:禾本科的黑麥草、蘇丹草、甜高粱、雜交狼尾草;豆科牧草有紫花苜蓿、白三葉、紅三葉等;還有菊科的菊苣、奇可利;紫草科的俄羅斯飼料菜等。要根據當地的氣候和所養的品種來選擇牧草品種。首先要保證適口性、常年供草及壹定的產量,不必過分追求高產量。因為高產跟營養價值是相對的,產量越高營養價值就越低,比如甜高粱在株高八十厘米時收割不但營養價值高適口性還好,要是等到抽穗的時候,營養下降,表皮堅硬,粗纖維增加,單寧含量上升,飼餵效果就大打折扣。我們湘西水熱比較充足,可以種植壹些光熱效率利用較高的牧草,比如九月黑麥草,二月份蘇丹草,甜高粱,墨西哥玉米等。
有的牧草有壹些禁忌,壹定要註意。如紫花苜蓿在餵給的時候不能有露水,壹次給予量不能太多,由於紫花苜蓿中含有大量的可溶性蛋白質和皂素,應該和其他牧草或者稭稈混合飼餵,否者容易發生脹鼓病。甜高粱、蘇丹草幼苗期和霜打之後含有氫氰酸容易導致中毒也不能飼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