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描述中秋節吃月餅的故事。

描述中秋節吃月餅的故事。

#中秋節#簡介中國傳統的中秋節是8月15日。因為它在秋天的中間,所以被命名。這壹天,天上有壹輪明月,圓如玉盤,所以有“中秋月圓”的美譽。更多相關資訊,請關註考耐特中秋頻道!

壹個關於中秋節吃月餅的故事。

月餅有著悠久的歷史,關於它的起源有許多不同版本的傳說。我試著列舉壹個:唐太宗慶祝土耳其軍隊凱旋回京,農歷八月十五,軍民徹夜狂歡。有人送給李世民壹個圓餅慶祝他的勝利,唐太宗指著掛在天上的明月,高興地把它命名為“月餅”。宋代文豪蘇東坡有句詩:“小餅如嚼月,有酥有喜。”到了明代,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逐漸在民間流傳開來。別出心裁的蛋糕制作者將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印在月餅上,這使得月餅成為中秋節的必備食品。如今,月餅已經成為人們中秋節送禮的首選,各企事業單位都將月餅作為員工福利。當人們走親訪友時,會帶壹盒月餅。往往是主人送他們去南方,南方送他們去西方,西方送他們去北方。也許北方在壹部喜劇中把它們還給主人,等等。有時候,拆開包裝,月餅已經變質了。中秋節前壹個月,每個商場都設立了月餅櫃臺。展臺和貨架上展示的盒裝月餅,造型精致獨特,包裝精美,有紙盒、木盒、鐵盒,甚至還有瓷器,有的還配以名茶名酒。月餅大多是圓形的,偶爾也有方形的。不知道能不能叫月餅。餡料的名稱更加多樣,有棗泥、豆沙、蓮蓉、百香果、菠蘿、蛋黃,甚至還有魚翅、鮑魚。更有甚者,甚至還有冰淇淋餡料,少則100元,多則幾百元、上千元,讓人張口結舌。至於味道,哼!我不能恭維妳。很多人壹口都不沾。棄之可惜。中秋節過後,商場裏的月餅價值玩起了“蹦極”,原本貴的價格被低價賣到壹至三折。即便如此,很少有人感興趣。

“真正受老百姓歡迎的食品,壹年四季都要賣。”媽媽的話很精辟。是啊!為什麽月餅只有在中秋節才會大規模出現在商場,而平時卻很難找到?似乎它們不再是人們垂涎的美食,而只是壹個季節裏的人情工具!

第二章描述了中秋節吃月餅的故事。

在中秋節的前壹天,我媽媽決定做壹些月餅來招待客人。我們現在在網上找出制作方法,然後去買材料,就可以做月餅了。我們決定做冰皮月餅。因為我們家通常在中秋節吃這種月餅。我媽先找了壹個大碗,把糖、糯米粉、小麥粉和壹些我不認識的面粉都放了進去。然後將這些粉末與水混合均勻。現在這鍋粉變得更粘稠了。我們決定用鍋蒸壹會兒。先準備綠豆沙吧。綠豆沙更容易準備——只需將綠豆煮熟,瀝幹水分。我們排幹了水,皮革業就熟了。妳可以開始做了。

煮好的冰皮很粘手,我就抄了壹點土豆粉,撒在包好的冰皮月餅上。我媽也去戴手套了。我媽媽先做了壹個。首先,她把綠豆沙包在壹個冰皮裏,把它變成壹個像餃子壹樣的圓球。然後把球放進做蛋糕的磨具裏,最後壹次壓制後,月餅就做好了。我也做了壹些。壹開始都不太好,有的太大了,有的太小了,有的露了出來。但後來,隨著我們越來越有經驗,我們終於做出了壹疊像樣的霜皮月餅。

這次做月餅不僅省了我們幾百塊錢,而且是壹次難得的體驗,真是壹舉兩得。

第三篇描述了中秋節吃月餅的故事。

期待著,期待著,壹年壹度的中秋節終於來到了我的身邊。爸爸,媽媽帶我去外婆家過中秋節。叔叔、伯伯、伯母已經來到奶奶家,正在熱火朝天地準備晚飯。有的在洗菜,有的在做飯,有的在洗水果,有的在切月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都很忙。逢年過節團聚的喜悅都暴露在每個人的臉上,笑著,開心著。廚房裏不時飄來蔬菜的香味,跳進我的鼻子裏。我深深吸了壹口氣,啊!好香啊!好香啊!讓我垂涎三千英尺。

吃晚飯的時候,我餓得像壹只“邪惡”的狼壹樣沖向餐桌。餐桌上已經擺滿了美味的食物,包括綠菜花、白薯、黃燦燦的玉米餅、香噴噴的烤雞、紅鯉魚...當然,還有月餅。當我拿起筷子時,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這時,奶奶建議孩子玩成語接龍。“我有壹個深思熟慮的計劃”——“竹報平安”——“安然無恙”...我嘴裏嚼著菜,含糊地回答“對牛彈琴”,把大家都逗笑了。我們在歡聲笑語中度過了晚餐。

晚飯後,大人在說話,而孩子在看電視和玩電腦。而是拿了壹塊月餅出去賞月。這個時候的月亮特別亮,特別圓,像壹個圓盤。在廣闊的夜空中,幾朵灰白色的雲伴隨著月亮,就像仙女在舞動圍巾。清爽的秋風拂過我的臉龐,清澈涼爽,舒服,非常舒服。在月亮的背景下,坐在壹棵樹下的小石凳上,賞月吃月餅,想著“嫦娥奔月”、“吳剛砍桂”等精彩的童話故事,思緒飄進了廣寒宮。“明月幾時有,向天要酒”“窮九月三更,露珠似月如弓”等詩句從我腦海中飄過。柳樹微微搖晃著枝條,“沙,沙,沙”,仿佛在欣賞美麗的月光...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讓人無法感知。夜累了,我們該回家了。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我們回家的路。

第四章描述了中秋節吃月餅的故事。

時間過得真快!又到中秋節了。中秋節吃什麽?這是中國很多人的本能。

按照傳統,月餅當然是中秋節的主角。但是按照當地的習俗,還是有壹些東西是必須要吃的。在南方,中秋節壹定要吃螃蟹、黃鱔和各種魚蝦。中秋節到了,蟹腳發黃,正是螃蟹肥美可口的時候。南方人吃螃蟹比北方人好吃多了。除了傳統的清蒸大閘蟹,還有烤蟹、炒蟹、蟹火鍋,無論是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還是只在陽澄湖學過,單純洗過澡的人。在北方,螃蟹和鰻魚應該是比較稀有的對象。中秋節,北方人的年夜飯要以大碗雞鴨魚肉和大碗烈酒為主。

吃完飯,泡壹壺茶,上點水果——在北方,中秋節各種蘋果、梨、葡萄都熟了。中秋節期間,梨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壹定要吃自己的梨,也壹定要吃壹整個梨。每個人分享壹個梨是不吉利的,意味著“分離”。情侶,夫妻,全家都要小心。

月餅在很長壹段時間內都不是稀罕物。他們遍布大街小巷。中秋節前,各種食品廠,賓館飯店,還有面包店都在搶著做月餅,希望中秋節前能賣個高價。中秋節過後,月餅的價格最終變成了“買壹送壹”、“1-5折特賣”、“跳樓大甩賣”,或者幹脆下架。隨著反腐的深入,政府對月餅的價格、包裝、內部輔料都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壹盒壹盒,包裝精美,裏面附有金銀的月餅也失去了奢侈品和“糖衣炮彈”的意義。今年,在各大超市,月餅的包裝簡單了很多,價格也大幅降低,月餅終於回歸了原狀。

畢竟,中秋節是中國農耕文化的體現。中秋節前後,是壹年辛勞的收獲季節。月餅本身也有慶祝豐收和祭祀天地的目的。所以諸神“用”了之後,便宜了壹切眾生。

在北方,大家都習慣吃廣式月餅——硬皮。餡料主要是五仁、豆沙、棗泥、白糖、豬油、青絲(比如北京的不請自來紅、不請自來白)、椰子、百果等。,以甜膩餡為主;後來其他月餅餡料逐漸“入侵”,也有黑芝麻、鹹鴨蛋黃、火腿等,略鹹。

第五章描述了中秋節吃月餅的故事。

有人說,父母是世界上最容易滿足的人。我想是的!因為時間的原因,今年中秋節我不能回家看望老人,和他們壹起過節。

前幾天收到壹盒精美豪華的月餅,讓老公郵寄給爸媽。計算的日期應該是中秋節前壹天收到。

果然,就在昨天下午,我剛走出教室,媽媽的電話就打來了。第壹句竟然是:“霞霞,謝謝妳!您郵寄給我們的月餅我們已經收到了!”

媽媽的壹句話:“夏夏,謝謝妳!”“讓我熱淚盈眶,語言幾乎哽咽。聽到我沒有回音,我媽在電話裏急切地問:“怎麽了?妳為什麽不說話?“媽媽,妳想讓我說什麽?只是壹盒月餅。對養了十幾年的孩子說“謝謝”值得嗎?這壹小盒月餅和妳對我的愛相比,難道不是微不足道嗎?

這時,父親也在電話那頭嘮叨:“妳送我們這麽漂亮的月餅幹嘛?”妳留著當禮物吧!我們年紀大了,吃不了幾個,多浪費啊!“聽著父親的話,我的心也很痛。為什麽我的父母不能享受更好的東西?為什麽他們要給他們認為需要的人?他們吃了是不是浪費?

這些是我的父母。他們總是知道如何給予,卻不知道如何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