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粉
原料:米粉,榨菜絲,肉絲,鹽,味精,醬油,雜骨湯,幹椒粉,蔥花,熟豬油。
制法:①肉絲,榨菜炒香,調正味,加雜骨湯,燜熟,待用。 ②取碗放入鹽,味精,醬油,幹椒粉
,雜骨湯,熟豬油,蔥花待用。 ③鍋燒開水,下入米粉,燙熟,撈出放入碗中,澆肉絲即成。
2、荷蘭粉
原料:荷蘭粉,香油,鹽,味精,醬油,香醋,腐乳,油蘿蔔米,花生米,幹椒粉,芝麻醬。
制法:
①將荷蘭粉用涼粉刮刮制成絲,盛入小碗。
②將所有料依口味澆在涼粉上。
洪江鴨血粑
原料:嫩仔鴨壹只,糯米,紅椒,色拉油,鹽,味精,白酒,甜醬,紅油,香油,仔姜片,幹椒節,蔥花。
制法:
①將糯米洗凈,溫水浸泡1~2小時,紅椒切塊待用。
②鴨宰殺:將鴨血淋在瀝幹水的糯米上,凈鴨斬成塊待用。
③拌勻鴨血的糯米,上籠蒸熟,壓成條下入五成熱油鍋中炸黃瀝出,放涼後,切厚片。
④鍋中放油,下鴨塊煸炒至肉將離骨時,烹白酒,加入鹽,甜醬,仔姜片,紅椒塊,幹椒節以及水,放入鴨血粑燜至入味,淋紅油、香油盛入碗內,撒蔥花即成。
紅燒豬腳
原料:凈豬腳,色拉油,鹽,味精,料酒,醬油,糖色,白糖,蔥花,姜塊,蔥把,桂皮,八角,整幹椒。
制法:
①豬腳斬成塊,焯水。
②把姜,蔥把,桂皮,八角,整幹椒炒香,放豬腳煸幹水份,烹料酒,糖色,醬油,炒上色加水,調正味,小火燒至酥爛,進味。
③食用時,揀出姜,蔥及香料,盛碗中,撒蔥花。
寶慶豬血丸子
寶慶豬血丸子的主要原料是豆腐,先用紗布將豆腐中的水分濾幹,然後將豆腐捏碎,再將新鮮豬肉切成肉丁或條狀,拌以適量豬血、鹽、辣椒粉、五香粉以及少許麻油、香油、味精、芝麻等佐料,攪拌勻後,做成饅頭大小橢圓形狀的丸子,放在太陽下曬幾天,再掛在柴火竈上讓煙火熏幹,煙熏的時間越長,臘香味越濃。也有做壹鐵架,架下用火爐焚燒鋸木屑、糠皮、谷殼或木炭熏烤,此種熏法特別講究火候,不能過急過猛,否則口味不佳。丸子熏幹後即可食用。最流行的食法是爆炒。
豬血丸子色、香、味俱佳,臘辣可口,增進食欲,且易於保藏,至少半年內不會變質,同時還攜帶方便,煮熟切成片即可食用,是宴客時壹道開胃的冷盤。
臘味合蒸
“臘味合蒸”以各種臘熏制品同蒸,風味獨特,是湘菜中傳統風味名菜。此菜臘香濃重,鹹甜適口,色澤紅亮,柔韌不膩,稍帶厚汁,且味道互補,各盡其妙。
原料:臘豬肉200克,肉清湯25克,臘雞肉200克,味精0.5克,臘鯉魚200克,熟豬油25克,白糖15克
做工:
1.將臘肉、臘雞、臘魚用溫水洗凈,盛入缽瓦內上籠蒸熟取出。臘雞去骨,臘肉去皮,臘魚去鱗;臘肉切4厘米長、0.7厘米厚的片,臘雞、臘魚切成大小略同的條。
2.取瓷菜碗壹只,將臘肉、臘雞、臘魚分別皮朝下整齊排放碗內,再放入熟豬油、白糖和調好味的肉清湯上籠蒸爛,取出翻扣在大瓷盤中即成。
註意:
1.“臘味”是湖南的主要特點之壹它有多種原料,主要有豬、牛、雞、魚、野鴨等品種。制臘豬肉:將帶此豬肉5000克,洗凈濾去水,切成5大條,加精鹽250克、花椒子10克、火硝1.5克、白糖50克,腌4天後翻動壹次,再腌3天取出以清水洗凈,在條肉的壹端系上麻繩,掛在陽光下曬2天,然後掛在熏房裏,用鋸木屑、幹果殼或糠殼作煙料,連續熏36個小時,每條豬肉呈煙熏黃色,即成臘肉。制臘雞:將凈雞從脊背部剖開,去掉食袋和內臟,在大腿肉厚的部位劃壹刀,使作料入味,腌制方法同臘肉內。制臘魚:鮮魚500克,每條魚從脊背上剖開去掉鰓和內臟,洗凈濾去水,用精鹽250克、花椒子10克、火硝1.5克、白糖50克拌勻,腌3天後洗凈,掛在陽光下曬2天,然後掛在熏房裏繼續熏36個小時,即成臘魚。
2.臘雞先去身骨,再去腿骨,壹定緊貼骨頭進刀,註意保持雞形完整。臘魚去鱗,去脊背骨、胸骨,並保持魚肉形狀。臘肉居中,臘魚在左,臘雞放右整齊排入碗中。
3.加幹紅椒、豆鼓合蒸味更香。
4.臘味品種多樣,亦可更換品種。
5.蒸籠蓋嚴,中火蒸1小時左右即成。
冰糖湘蓮
原料:湘白蓮200克,罐頭青豆25克,鮮菠蘿50克,罐頭櫻桃25克,桂元肉25克,冰糖300克,水650克
做工:
1、將蓮子去皮去芯,放入碗內加溫水150克,上籠蒸至軟爛,桂元肉溫水洗凈,泡5分鐘,潷去水,鮮菠蘿去皮,切成1厘米見方的丁。
2、炒鍋置中火,放入清水500克,再放入普溏燒沸,待冰糖完全溶化,端鍋離火。用篩子濾去糖渣,再將冰糖水倒回鍋內,加青豆、櫻桃、桂元肉、菠蘿,上火煮開。
3、將蒸熟的蓮子潷去水,盛入大湯碗內,再將煮開的冰糖及配料壹起倒入湯碗,蓮子浮在上面即成。
註意:
1、蓮子加溫水和純堿,用毛刷刷洗,見不變紅,換水刷洗,刷至表皮時,取出用小竹扡戳入,頂去蓮心,再蒸發。
2、冰糖與水的比例為:1:0.6,過少則蓮子浮上來。
3、如果暫時不蒸,切不可在冷水中久泡,否則不易蒸發。
湖南臘魚
制作方法:熏制臘魚壹般選用鯉魚、青魚、草魚等鮮魚作為原料、依鮮魚的大小和剖割方法不同,可分為臘塊、臘皮、臘刀魚三種。壹般1.5公斤以上的鮮魚,砍頭去尾除內臟,將魚肉砍成3.3厘米見方的魚塊,制作成臘塊魚,1.5公斤以下的鮮魚,從背面剖開成片、肉厚處再打壹花刀,便於腌透,然後加工制成臘皮魚,200克以下個體較小的鮮魚、通常剖割腹部除去內臟,制成臘刀魚。
魚體剖割後,用清水漂洗幹凈,每100公斤鮮魚用鹽8~11公斤進行腌漬,腌6~8天出缸(盆),曬至體表沒有水分時,再用微火熏煙6~8小時,熏煙時要控制煙量和溫度,並每隔2小時翻動壹次,使魚體充分均勻受到煙熏,以提高魚品質量。
湘西菜豆腐
制法:
(1)用豆腐文火煮開,與南瓜花、青菜、胡蔥合蒸。
(2)用油爆辣椒粉與之混合即成。
特點:香辣鮮嫩,常用作菜肴,又可以菜代糧。
豬血丸子
豬血丸子,又稱豆腐圓子,是湖南邵陽地區的傳統家常菜。是每年的十壹、十二月份,幾乎家家戶戶都制此品,以供數月之需。
原料配方:血豆腐50塊,雞蛋16個,鮮豬血1000克,鮮豬肉750克,精鹽150克,辣椒粉200克
制作方法:
1.先將豆腐放筐內濾水,豬肉切碎,把雞蛋煮熟。
2.將豆腐揉成糊狀,加入肉末、豬血(留250克上色用)、食鹽、辣椒粉,攪拌均勻。
3.把拌好配料的豆腐糊分成16等分,捏成坨,每份包入壹個去殼的熟雞蛋,搓成圓球狀。
4.逐個將丸子外面粘上壹層鮮血,平擺在木板上,放太陽下曬幹(要曬二三天,如怕變質,可烘幹)即成。
產品特點:做好的豬肉丸子,形圓色黑。食和時切成3毫米厚的片狀,蒸煮皆可,佐酒下飯均宜。這種丸子易貯存、攜帶,如貯藏得法,可放至第二年的五六月份。
口味蝦
草龍蝦掐頭去尾後再用刷子大力刷,然後加足了辣椒、朝天椒、花椒、八角、茴香、孜然、大蒜、生姜等種種調料以酒爆炒,最後還得煮透。端上桌的口味蝦紅通通壹片,又噴香撲鼻,辣得人猛吸涼氣卻欲罷不能。
湘味方肉
制法:
(1)將中方肉剔去排骨,切除不規則邊緣,整成長方形塊。
(2)用竹簽或燒烤叉朝腹內肌肉穿刺若幹小孔(但不穿透皮),再從橫截面內層穿刺若幹小孔。這樣便於燒烤時蒸發水分和排出氣體。
(3)將叉從中方瘦肉穿刺固定。待瓦缸升旺火後,雙手握住叉柄平放在缸邊上燒烤,並隨時翻動烤叉,註意火力的均勻及大小及肉色的變化情況。
(4)燒烤過程中如果肉皮出現氣泡,要馬上用竹簽從氣泡的對應肌肉面穿刺放出氣體。
(5)食用時,將熱的酥方皮先劃成4塊,再切解成4厘米長、3厘米寬的長方小塊,放在原方肉上裝盤,隨著荷葉夾或雙麻餅、甜醬、大蔥、蔥花、雞湯壹並上席。
東安子雞
制法:
(1)將去毛、開膛處理後的整雞煮沸片刻,到筷子插得進為止。
(2)取出待雞冷後用手按住刀往下切,壹般塊形較大,使切後能拼成雞的形狀。
(3)將調好醋、姜、辣椒、鹽的雞湯淋入,用大碗扣住,反復淋數次,直至調料味基本上滲入雞肉為止。
發絲百葉
原料:生牛百葉750克,濕澱粉15克,水發玉蘭片50克,味精1克,幹紅椒末1.5克,精鹽3克,牛清湯50克,芝麻漬2.5克,蔥段10克,熟茶油100克,黃醋20克
做工:
1、將生牛百葉分割成5塊,放入桶內,倒入沸水浸沒,用木棍不停地攪動3分鐘,撈出放在案板上,用力搓去上面的黑膜,以清水漂洗幹凈,下冷水鍋煮1小時,至七成爛撈出。
2、將牛百葉逐塊平鋪在鉆板上,剔去外壁,切成約5厘米長的細絲盛入碗中,用黃醋10克、精鹽1克拌勻,用力抓揉去掉腥味,然後用冷水漂洗幹凈,擠幹水分。
3、玉蘭片切成略短於牛百葉的細絲。蔥切成2厘米長的段取小碗1只,加牛清湯、味精、芝麻油、黃醋10克、蔥段和溫澱粉兌成芡。
4、炒鍋置旺火,放入茶油,燒至八成熟,先把玉蘭片絲和幹椒末下鍋炒幾下,隨下牛百葉絲、精鹽2克炒香,倒入調好的汁,快炒幾下,出鍋即成。註意:
本品註重刀工,百葉切得愈細愈好。火旺油熱,迅速煸炒,烹汁後顛翻幾下,立即出鍋。
酸魚
這是苗族廚師的廚藝。將魚剖開洗凈,撒上糯米、幹椒粉,放壇子內腌上半月余,待魚酸後出壇油炸,撒上蔥花、姜末即成。此菜酸香四溢。
主席紅燒肉
配料:
五花肉壹斤半,洗凈,切約2厘米見方的塊;蔥半兩,切段;老姜壹塊,拍破;花椒二十余粒;八角四、五粒;山奈四、五粒,冰糖半兩,紅燒醬油三大匙,鹽適量,鮮湯約二斤。
操作:
1、將肉放鍋內,加入鮮湯(清水也可)置旺火上燒沸,撇去浮沫。
2、放入蔥、姜、花椒、鹽、八角、山奈、冰糖、紅燒醬油。
3、改用微火,壹直保持沸面不騰,燒至汁濃肉粑,撿去姜、蔥不要,起鍋即成。
土家族油餡
土家族、苗族創造了多種多樣的小吃食品,具有鮮明的民族地方色彩。湘西點心品種很多,如“油餡”、“燈芯窩”、“驢打滾”、“綠豆頭”、“油茶湯”等。“油餅”,土語叫“油串”,集市常見。
制法:
(1)將糯米浸泡後磨漿,裝入布袋濾幹水分。
(2)用豆沙、白糖、鮮肉泥等作餡心,制成餅狀;或用米漿倒入平底小勺內,以蝦米、熟豌豆作餡心,覆蓋壹層米漿。
(3)待油熱後,入油鍋炸制見微黃色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