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改革開放三十年農民在溫飽問題解決方面的變化有哪些?

改革開放三十年農民在溫飽問題解決方面的變化有哪些?

改革開放30年了,可以說,這30年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最快的時期,是我國綜合國力增強最快的時期,也是我國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生活條件變化最大的時期。1978年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恰如壹夜春風,吹開了千樹紅蕾、萬村新綠。30年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發生變化有多大我說不好,但僅從我們身邊日常的衣、食、住、行的變化,就能體會和領略到改革開放大潮的滾滾濤聲。衣———改革開放前,人們的衣著雖比解放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於長期實行布料定量供應,人們衣著的款式仍很單調,多數以棉布為主。每人擁有的衣服為數也不多,壹套服裝要穿好多年,兄姐長大了,留給弟妹穿,舍不得丟棄。記得我五年級畢業時,不知那個時候怎麽畢業時間是冬天。要照全班合影,老師讓我們回家穿新衣服,我本來就只有那身唯壹的且補著幾塊補丁的衣裳,可天真的我還是到家中吵著讓母親找新衣裳。母親翻箱倒櫃半天也沒找出壹件可供我穿的新衣服來,最後母親只好用當兵的大哥寄回的那頂墊些紙我才能戴住的軍帽把我哄到了學校。時間壹過三十年,每當我看到當年五年級畢業時的照片,就會記起那頂軍帽,更不會忘記那段艱難的歲月。如今,每個家庭不分男女老少,每人都有好多套衣服,春夏秋冬齊備,而且不斷更新品種,更新款式。服裝的品種越來越多,檔次越來越高,壹進服裝市場,男女老少各種成品服裝,品種繁多,款式各異,任由選購,價格便宜,比到裁縫店訂制還合算。很多家用的縫衣機成了家庭陳列品。如今在人群中妳若見到有人穿補丁衣服,那是小青年們為了好看而特意制作的。過去的女人忙著補補丁,現在的女人忙著比新衣。現如今是舊衣服(確切地說是過時的衣服)越積越多,看那衣櫃裏疊滿的舊衣服,留之無用,棄之可惜,真為舊衣愁啊!食———“民以食為天”。改革開放之前,廣大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尚未解決,相當壹部分人仍處在半饑半飽的狀態,機關幹部、城鎮居民實行口糧和其他副食品(包括大米、豬肉、魚、油、糖、豆等)憑證定量供應,煤炭、火柴、肥皂、草紙等也要憑證購買。那時,經常出現買物排長龍的現象。同時,由於片面強調糧食生產,忽視多種經營,強調勞力歸田,不準農民外出經商,限制農民超量飼養“豬牛羊”,造成農村長期以來處在百業雕零、集體經濟薄弱、農民生活貧困的狀態。改革開放之後,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糧食連年獲得豐收。糧食的充裕帶動了多種經營的全面發展,農村呈現壹派“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的喜人景象。市場繁榮,物產豐富,品種齊全,除了魚肉蛋菜之外,還有鮮活、熟食、丸類、腌制品和各種小食、水果、煙茶酒以及魚膠、魚翅、燕窩等高檔食品,琳瑯滿目,應有盡有,大大滿足了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需要。只要手裏有錢,什麽東西都可買得到,人們可根據各自的需要,自由選購。長期困擾農民的溫飽問題解決了。隨著溫飽問題的解決,人們對飲食的要求發生了變化,不僅要吃得飽,還要吃得好、吃得巧。不少家庭為了圖方便,省時間,逢年過節、做生日、辦喜事,全家人上酒樓品嘗美味佳肴。家裏來了客人,電話壹撥,飯菜送上門,方便又省事。近年來,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方式的逐步改變,“流動飯店”、“宴席大篷車”、“廚師上門”等各類形式的流動餐飲服務應運而生,為農民提供包括桌椅、餐具、買菜、加工、衛生在內的“壹條龍”服務,給廣大農民群眾帶來了實惠和方便。今昔對比,正如我們山丹壹位文壇老前輩詩中所說:“過去是壹年裏吃不上幾回席,現如今是壹年裏沒有幾天不吃席。”住———改革開放前後對比,人們的居住條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改革開放前,農村人家幾乎都是用土塊修建的四梁八柱房子。改革開放後的這些年農村歐式建築,兩層小洋樓撥地而起。室內的裝修及家具、電器,由低級到高級,客廳的陳設由木制的沙發換成高級紅木或真皮沙發。電視機從黑白到彩色,由小到大,由電子式的到液晶、等離子式的,壹家擁有二三個電視機的家庭為數不少。人們所謂的“三大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逐步升級。70年代是自行車、縫衣機、收音機,80年代是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90年代是摩托車、電腦、空調器。不少家庭還有電飯鍋、消毒櫃、音響、錄像機、微波爐等等。各家各戶普遍安裝了電話,手機的普遍使用就更不用提了。壹些家庭還購置了小汽車。行———改革開放使交通建設空前大發展。改革前家鄉的路況很差,路面狹窄,都是泥土路,崎嶇不平,遇上雨天,車輛行駛十分困難,搖來擺去如跳“搖擺舞”。如今,交通運輸網絡,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汽車可直通各鄉村。路面普遍進行拓寬硬化。車輛種類繁多,有豪華大巴、中巴、大中小型客車、的士、公***汽車、摩托三輪車等。人們外出探親、出差辦事或旅遊,既方便又快捷。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遊享受大自然風光,欣賞祖國錦繡河山,成為人們追求的新時尚。衣食住行的巨大變化,尤其是那些親身經歷了大躍進、人民公社化、經濟困難和“文化大革命”時期,在人生道路上飽嘗了酸甜苦辣的中老年人感受更為深刻,他們高度贊揚改革開放的強國富民政策,從心底裏發出***同的心聲:“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