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過冬的方式
植物在快到冬天時聚積了大量養分,然後在秋天時落葉,樹木失去蒸騰作用,減少體內熱量和水分的散發,從而可以安全越冬。
常青綠樹采取“穿甲戴盔”的方法傲雪抗嚴寒。例如松樹、柏樹在其樹皮和葉表面分泌出壹層蠟質,既可禦寒又可防止自身水分蒸發。
其它如椿樹、杏樹、槐樹等則分泌出膠質物以禦寒防凍。壹些樹木和灌叢則采取“舍末保本”的方法,丟掉“包袱”和“累贅”,以便安然越冬。
而壹些根莖葉植物如韭菜、蓮藕等采取“兩條戰線”與嚴寒抗爭。壹方面結籽傳宗,另壹方面毫不留情地“丟葉圖存”,第二年再發芽生長。有的植物通過體內糖化酶的作用,把蛋白質和澱粉,轉化為糖並溶於水,從而增加植物細胞液的濃度,是細胞組織不易結冰。這樣就大大增強了植物抗寒禦凍的能力,所以它們能夠安全越冬。
動物過冬的方式
松鼠和野兔都要把窩墊暖了,找到松塔啊、榛子啊、橡子什麽的儲備食物,它們冬天都不冬眠。還有,它們還要換毛,冬天要換上與夏天不壹樣的毛。還有狗、貓,它們的過冬方式也是換毛。
蛇是集體冬眠的,它們互相摟抱在壹起,壹起冬眠,春天再醒來那樣可以取暖,提高溫度。如果單獨過冬會凍死的,它和青蛙壹樣也是變溫動物,聚在壹起可以減少死亡率。愛爾蘭的蛇冬眠時,幹脆跑到水裏,凍成冰棍。蛇的體溫會隨外界氣溫的下降而下降,所以,常常幾十條或上百條群集在壹起冬眠,適應低溫環境。
熊冬眠是因為冬天不容易找到食物,到了秋天它們就大吃特吃,使自己長胖,冬天就靠脂肪來提供養料。但是,冬眠時,它們還會醒過來的。
兔子有厚厚的毛保暖,所以冬天也不怎麽怕冷。但如果皮毛被弄濕,兔子便很容易著涼。所以主人要特別留意,冬天別為兔子洗澡。
壹般來說,貓的冬天不用特別保暖,因為它們的毛已經提供了足夠的保護。而且當它們感到寒冷時,它們會自己去尋找溫暖的地方藏身。如果它們毫不客氣地上了妳的床,甚至鉆進了妳的被窩,那就是它們怕冷了。
蝙蝠也是冬眠的。它在山洞裏用後足的尖爪攀住石縫,頭朝下懸在空中,壹“吊”就是半年。
刺猬冬眠時,蜷縮壹團,遠看好象壹個大絨球。它在巢穴中冬眠時,體溫下降到9度。冬眠中的刺猬會偶爾醒來,但不吃東西,很快又入睡了。冬眠的刺猬如果過早醒來會被餓死的。
有的動物如候鳥,會飛到南方去過冬。如天鵝,平時聚居在北方,秋天便攜老帶幼,到長江中下遊壹帶過冬,來年春天再返回繁殖地生兒育女。候鳥的遷徒方式也不壹樣,大雁是白天飛,晚上睡,燕子是晚上飛,白天睡。
丹頂鶴,本來生活在北方,也都是定期飛到南方過冬,春天再北返。
我還知道的候鳥有杜鵑,黃鸝,小燕子等,它們是隨著氣候變化而遷徙的鳥。
我知道有些動物壹般在原地過冬,如喜鵲,麻雀,兔子等。
我知道有些動物事先儲備好糧食在洞裏過冬,如小螞蟻,小松鼠等.
我們中國獨有的珍貴的中華秋沙鴨就世世代代生活在美麗富饒的長白山。它們每年冬季飛到南方過冬,春天飛回故裏。它們喜歡以現成的樹洞為家。它們把選好的樹洞加工裝修壹番,在洞底墊上碎木屑羽毛等,為了讓將來出生的小鴨住得更舒服些。
青蛙為什麽要冬眠?因為青蛙是兩棲動物,它的身體表面光滑,沒有毛和羽毛。它是變溫動物,身體體溫調節能力很差,隨著氣溫變化而變化,如果它不冬眠,它就會凍死的。冬眠時,它就降低新陳代謝,盡量用已有的養分來生活,不吃也不喝。到了春天再醒來。
蜜蜂到了深冬季節,除了取食貯存的蜂蜜獲得熱量外,還圍著蜂王“抱成壹團”,組成壹個蜂巢團,使蜂巢裏的溫度保持在35℃左右。如果外層的蜜蜂冷得受不住了,它們就來個裏外“換防”。對那些幼蟲,工蜂會像稱職的保姆那樣,每天給幼蟲餵食1300多次。同時,工蜂們還聚集在壹起,形成壹道保溫層,使幼蟲免受嚴寒的侵襲。如果幼蟲仍感到寒冷,工蜂們便張翅舞足,使蜂房內溫度升高。
有些鳥壹年四季都在繁殖區域裏生活,沒有隨季節的不同而遷徙的習性,如喜鵲、麻雀,這類鳥叫做留鳥。有些鳥每年隨著季節的不同而改變它們的生活地區常常在壹個地區產卵、育雛,到另壹個地區越冬,這類鳥叫做候鳥。有些候鳥總是在秋天時,從北方高緯度地區飛到某地過冬,對這壹地區來說就是冬候鳥,如大雁、野鴨等。冬候鳥往往在第二年的春夏季,又飛回北方的繁殖地區。而有些候鳥總是在春夏季飛到北方築巢、孵卵、育雛,到秋冬時再飛往南方,對這壹地區來說就是夏候鳥,如家燕、白鷺、杜鵑等。候鳥的遷徙是有規律的,通常是壹年兩次,壹次在春季,壹次在秋季。例如,中國的鴻雁、丹頂鶴、燕子等候鳥,它們在中國東北、華北等地繁殖,遷徙到長江以南過冬。天鵝夏季在中國東北、華北壹帶繁殖,秋冬季節飛到印度等地過冬。引起鳥類遷徙的原因很復雜,現在壹般都認為遷徙是鳥類的壹種本能,是鳥類對外界生活條件長期適應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