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濕是指脾濕,如果脾的運化功能失調,濕從內生而致各種濕病,如臨床見到的腫‘、滿、脹、泄、帶等都與濕有關。
外濕是六氣之壹,當自然界濕氣太過則傷人而致病。如臨床見到的風濕痹證、風水暑濕病濕溫病等。簡單來說就是身體裏的津液沒有正常代謝,而是堆積在身體裏的某個地方,顯現出壹些癥狀,叫濕氣。
不管是外濕還是內濕都可以分熱濕和寒濕,下面我們就來捋壹捋熱濕和寒濕該如何辨別。
1、熱濕
熱濕的原因,有的是夏季天氣炎熱而且多雨,空氣中濕度較大,人體內的濕積留久了就會轉化成熱,還有的是因為陽熱體質使得自身從陽化熱與體內的濕氣相結合形成濕熱。
通常表現為經常感覺四肢沈重、在中午之後身體發熱而且不會因為出汗而減輕癥狀;在皮肉部位表現為濕疹和療皰;還有就是舌苔比較黃膩且口幹口苦,大便黃、尿黃。
熱濕的舌頭顏色是很紅的,舌苔卻是黃色的,而且很厚很膩。,中間還夾雜著紅色的壹點壹點,這個,我們叫芒刺,是熱性體質的標誌性舌頭表現之壹。
2、寒濕
般寒濕是由於自身的陽虛體質造成的。寒濕很多人平時比較怕冷,喝熱水的話會感到很舒服,舌苔大多比較薄且白而且還稍微有甜膩的感覺,口比較淡。
寒濕通常在經絡、關節部位比較常見,這時候可以使用祛風濕通經絡的藥物來去濕,寒濕停留臟腑部位的話,可以選用入臟腑的藥物來化濕或者使用燥濕藥來化濕。
寒濕的舌質偏淡,沒什麽血色,舌苔是白的,或者是水汪汪的,也可以很厚。
如果是偏虛偏寒的體質有濕氣的話,可能會伴隨著痰濕、寒濕、濕熱三種情況。
這個也是看舌苔的顏色,黃色為濕熱,白色或者水滑的,為寒濕或者痰濕。
有時候舌頭給出的信息不壹定是準確的,所以我們中醫說要四診合參,獲得的信息越多越好。
體內有濕氣的癥狀表現:
①口感:濕熱多表現為口幹口苦;寒濕或者痰濕多為口甜口黏不清爽;
②冷熱:濕熱的人多燥熱,寒濕的人多怕冷。但是不論濕熱寒濕,都可能會手腳冷,因為氣血運行不通暢。
③小便:在正常飲水的情況下,濕熱的人,小便仍然可能偏黃,量少;寒濕的人,無色/色白,量多,喝了就尿。
④睡覺:濕熱的人可能燥熱難入眠;寒濕的人可能困倦嗜睡。
需要註意的是:痰濕和寒濕也有壹定區別。痰濕體質沒有明顯的寒象,也就是沒有明顯的怕冷,或者喝冷東西容易拉肚子;反而,痰濕重的人,吃油膩的東西容易拉肚子。
濕氣是個很煩人的東西,很難講透講清楚;包括臨床醫生也是,只說妳有濕,卻總是語焉不詳。但是濕氣的危害卻是不言而喻的,有的人知道自己有濕氣,但就是分不清是熱濕還是寒濕。要調理就得找病根,病根找到了,才能對癥下藥。
平時我們可以多按摩壹下曲池、足三裏、豐隆這三大穴位,對於濕氣緩解和調理,都有著不錯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