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它最初被用作祭祀食物。粽子是用來祭祀的,不是祭祀最初的屈原。粽子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的。東晉範評《廟制》曰:“仲夏薦粟。”這表明在夏季至日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習俗。牛角小米,也就是喇叭形的粽子。所謂‘角’,是指古代最高的祭品是牛,粽子的形狀代表了角;小米是壹種黃色糯米。谷物制成的“玉米”代表“陽”;粟米用的‘茭白’(粽葉)是‘陰’,是陰陽合二為壹,意為驅邪,祈求平安。"
民間傳說
據唐慎雅治《屈原列傳》記載,屈原投江後,人們非常懷念他。每到五月初五,他就把食物裝在竹筒裏,扔到水裏祭祀。東漢建武年間,長沙有壹個叫曲輝的人。光天化日之下,他突然見到三閭大夫屈原,說祭祀用的食物被龍偷走了,並告訴他,如果以後再扔,就要用辣蓼葉和五色線包起來。這些東西害怕龍,他不會吃它們。區輝把這次奇遇告訴了村民,村民們按照屈原的指示認真地包粽子。這壹習俗壹直傳承至今。這個神奇的傳說,最早是梁代文學家吳筠寫的壹部誌怪小說,收錄在《續和》中。說明粽子是人們紀念屈原的祭祀食品,後來成為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食品。至於為什麽要扔到水裏,壹種說法是給屈原的,另壹種說法是扔到河裏餵龍。也就是說粽子是專門用來餵小龍的,免得它傷了屈原的身體。
為什麽後來用艾葉或者蘆葦葉和荷葉包粽子?《初學本》中有這樣壹段記載:漢朝建武年間,長沙人夜裏夢見壹個自稱三閭博士(屈原的正式名字)的人,對他說:“妳祭祀的東西都被河裏的龍偷走了,以後可以用艾葉包起來,綁上五色絲線。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把小米用樹葉包起來,做成角小米,代代相傳,逐漸發展成為中國的端午節食品。
粽子起源的另壹種說法:紀念貘
山西民俗學家認為,粽子的起源與古代三晉先民治水的故事有關。
作為古代歷史人物,據山西歷史學者考證,太謙治水早於大禹,是顓頊帝時代的治水官員。
當時的臺前正為治水而戰,南北奔湧分流分水,壹路到靈石山都被堵死了。太謙率眾在靈石山上作戰,開山排水工程異常艱難。人們日夜在山裏吃住,挖山。
當時水滿了沒法過,也沒有船。(王禹管治水的時候,是徒步走來走去的,所以三次沒進家門。據考證,臺前治水早於大禹,臺前治水以分水為主。治水的歷史和傳說只在山西流傳,而大禹掌管的是黃河,所以大禹的治水足跡和成就都大於太謙。)汾河兩岸家家都有和臺灣合作治水的勞工。為了保證糧食及時運送到工地,不耽誤和影響人們的糧食安全,人們想出了壹個水路運送糧食的辦法,用竹桶和蘆葦葉把糧食包起來,乘上木筏,向下遊送到治水的人手中。途中,很多食物也被水中的魚蝦吃掉。隨著人口的流動,這種食物很快就傳遍了漢族。
現在在山西,五月五日,人們祭奠汾神臺,粽子在祭品之列。粽子的起源粽子的歷史演變。
春秋時期,小米用茭白葉包裹成角狀,稱為“角粟”;用竹筒包裝的大米密封烘烤,稱為“筒粽子”。
東漢末年:草木灰浸泡小米,因水中含堿,小米用樹葉包裹成四邊形,煮熟後做成成廣東堿粽子。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做粽子的原料除了大米,還加入了益智仁,煮出來的粽子叫“益智粽子”。南北朝:雜粽子出現。品種增加了,飯裏混了動物肉、栗子、紅棗、紅豆,包好的粽子也作為禮物交流。
唐代:粽子用的米“潔白如玉”,粽子的形狀出現圓錐形和菱形。日本文獻中有“大唐粽子”的記載。
宋朝:有艾葉包的“艾香粽子”和“蜜餞粽子”。見蘇東坡詩“粽子裏見楊梅子”。這時也出現了用粽子堆成亭臺樓閣和木制車馬的廣告,說明吃粽子在宋代是非常時尚的。
元代:粽子的包裹材料由野菜葉變為野菜葉,突破了野菜葉的季節限制。
明代:出現了用蘆葦葉包裹的粽子,附加的材料已經出現了豆沙、豬肉、松子、棗、核桃,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清代:“火腿粽子”出現。
如今,粽子有成千上萬種。現在的糯米壹般都是用糯米殼包裹,但內涵和顏色要看當地的特產和風俗。比較有名的有桂圓、肉、水晶、蓮子、蜜餞、板栗、麻辣、酸菜、火腿、鹹蛋。
現在大家都知道粽子的起源了。說白了,主要是為了表示我們對屈原的尊重。這個意思現在最流行。當然,還有幾個其他的民間傳說也很有意義。可以多了解壹下。
拓展:不同地區端午節的粽子種類
廣東粽子
廣東粽子個頭大,外形獨特。除了鮮肉粽子和紅豆沙粽子,還有以雞丁、鴨丁、叉燒、蛋黃、香菇、綠豆沙為餡料的什錦粽子。以杏花樓、新雅為代表的廣式粽子,口感綿軟,味道濃郁。它的形狀底部是平的,正方形和五邊形,壹個角朝上,其余的向四面八方延伸。廣式餃子的品種很多,有栗子、鮮肉、蛋黃、香菇。枕包餃子有烤鴨、香菇、栗子、鮮肉、蛋黃、米仁等,其他還有堿水餃子、豆沙餃子、鮮肉餃子、鮮肉蛋黃餃子、紅豆餃子等。
閩南粽子
廈門和泉州的燒臘餃子和蘇打餃子在國內外都很有名。燒臘水餃的米飯壹定是最好的,豬肉是五花肉,先腌制香爛,再加上香菇、蝦仁、蓮子、紅燒肉湯、白糖等。吃的時候蘸上蒜泥、芥末、紅辣醬、蘿蔔酸等調料,香甜爽滑,油而不膩。
寧波粽子
浙江寧波粽子為四邊形,有堿水粽子、紅豆粽子、紅棗粽子等品種。其代表品種酸水粽子是在糯米中加入適量的酸水,用老黃葉包裹而成。糯米煮好後變成淡黃色,可以蘸白糖,又香又好吃。
嘉興粽子
嘉興粽子呈長方形,有鮮肉、豆沙、八寶等品種。比如鮮肉餃子,瘦肉裏往往夾著壹塊肥肉。餃子煮熟後,肥肉的油滲進米飯裏,入口肥而不膩。
北京粽子
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個頭小,呈斜四角形。在北郊農村,人們習慣吃大黃粽子,又粘又香,餡多是紅棗和紅豆沙。
其他著名的粽子還有四川和湖北的辣粽子,貴州的腌粽子和蘇北的鹹蛋粽子。此外,沈大成,嘉興粽子店,五芳齋和其他傳統專賣店供應“各種”粽子,如豆沙,鮮肉,白米,紅棗和紅豆,新鮮蛋黃。沈大成首創了咖喱雞粽子,這是豐富多彩的。各種粽子的品種、形狀、味道、顏色都不壹樣。廣式抱枕包裹的大粽子450克,而迷妳粽子只有2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