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妳有機會慢慢參觀三寶陶瓷村,那將是另壹個值得講述的故事。畢竟壹個地方最讓人感動的從來不只是這裏的風景,而是這裏的人。
漫步在景德鎮的鬧市,就像壹個普通的城市壹樣普通,但在城市東南十多英裏處是神奇的三寶陶瓷村。陶瓷村的每壹個工作室,似乎都有說不完的故事。
陶藝家李20多年前在山腳下建造了他夢想中的住所。起初,這裏只有壹個舊農舍和壹個陶瓷作坊。它看起來像壹個普通的農場院子,但門上有壹個洞,棕色的瓷磚和舊木頭墻以及嵌在墻上的各種瓷瓶和罐子。
土墻和陶罐營造出壹個簡約時尚的三寶村。
院子裏有壹條從外面引進的小溪,水清澈見底。壹些躺著的碗和瓦片被埋在泥裏。古老的木制農具靜靜地放在壹邊,褪色的紅色春聯貼在門上。草木深,苔痕無聲。只有時間照常流動,壹切都是不經意的,簡單的,沒有章法的,卻是自然的。現在它被稱為“世外桃源”,妳可以住在那裏,吃美味的食物。
對面是三寶國際陶瓷村美術館。在最原始的房子裏,往往能看到最當代的藝術品,再往山上走,伴著雲,伴著清溪,各種陶藝家工作室和陶瓷品牌的創作基地散落在沿途的青山之間。
這是三寶陶瓷村——三寶國際瓷谷的延伸。整個三寶應該是壹個活的博物館,生活在這裏的每個人幾乎都與陶瓷有關。
在陶藝咖啡館翻開壹本舊雜誌,看到這樣壹句話:“有壹個地方,普通青年叫景德鎮,文藝青年叫昌南古鎮,二流青年說是來這裏旅遊碰瓷的?除了讓生活更美好的杯盤,除了悠久的歷史,景德鎮被刷新了。有新有舊,有小有美,特別爽。”
溪水流過山谷裏的作坊,兩邊都染成了綠色。
我想,深陷其中的三寶村,就是這樣壹個在融合與碰撞過程中獨壹無二的地方。既有世外桃源般的幽靜氛圍,又孕育了現代感極強的陶瓷藝術。
就是藏在小鎮深山峽谷裏,經常有國際交流活動,壹切都是那麽不可思議,那麽自然。
2.青花瓷之鄉這個青花瓷之鄉是如此的平靜,妳幾乎看不到幾千年的痕跡。村口的大樟樹下總有孩子和人在乘涼,壹群鴨子從田裏蕩過來。
想更進壹步,第二天朋友帶我去了坑。坑不是坑而是村。
出城不過幾公裏,到了郊外,方才發覺“初夏依舊太平,芳菲未歇”這句話裏的“清河”二字用得好。現在已經沒有別的詞來形容季節和氣候了。朝霞透過花葉淡淡的,柔風吹過耳邊。天空中壹切都越來越清晰,卻沒有夏日的炎熱,綠色溫暖卻不渴望。
在村口的大樟樹下,我聽爺爺說起我的童年。
三面環山,地形狹長。長江支流小南河緩緩繞村而過。南宋姜奇《冀濤》記載:“入坑之石泥制作精巧,湖坑、脊背、界場之制作,首屈壹指。”
初夏的金坑村,荷花點綴在田野裏。
濕地裏有幾朵初綻的荷花,幾朵淺紅輕盈柔美,幸好遙不可及。否則,如果妳觸摸它們,它們似乎會溢出,擴散到透明的空氣中。深藍的背景下不時有白鷺起落,略顯沈悶的綠色莫名其妙地活潑起來。
田邊的幾棟老房子是“董嬌學校”——陶瓷文化交流的非營利組織。當我走進去的時候,我聽到壹陣笑聲。“來,喝茶吃杏子,有點酸,但是解暑。”黃老師正忙著招呼壹群客人。他們出身考古,在村裏“忙的時候種地,閑的時候考古”。還不如說他們像桃花源壹樣改變了人生。前不久景德鎮遭遇暴雨襲擊,他們聽朋友說街上就像過了壹條河,進了坑村。
沿著木棧道,可以走到復原後的古水雉,順著小路走。在森林深處,幾處宋代窯址和窯口被泥土和雜草掩埋。它們沈默著,隱藏著歷史的痕跡。
綠色是壹種年輕的顏色,是東方的顏色,古書上說“物生如色”。
別看“清”幾筆,卻是山河之重。它落在天地生長之初,它增添了生命的輕潤。它不需要解釋,它無處不在。
坑內優質瓷石,造就了宋代景德鎮青花瓷,“潔白無瑕,故別稱‘饒玉’。”景德鎮湖田窯的影子融合了白瓷的純胎質和青瓷的溫潤琺瑯,也是壹種青中帶白的清新之美。比如此時的壹場陣雨,幾乎給整個南方染上了壹層薄薄的淡藍色。
3.堯河邊的古鎮壹場龍舟洪水,浸濕了堯河兩岸的舊墻舊瓦,這裏屬於景德鎮浮梁縣,曾是景德鎮陶瓷工業的發源地。
下雨的時候,我和壹個朋友告別,來到姚河邊的古鎮住下。
在宋初,它通常被稱為“李窯”,因為有大量的瓷窯。清末,瓷業衰落後,改名為“瑤裏”。古鎮也可以算是壹個泛徽州圈。無論是中西合璧的獅子山,還是典型的徽派程氏宗祠,都能寫出昔日的繁華。
古鎮的雨不會掃興。又高又深的老房子正好放壹桌牌,看客似乎比玩家更有活力。婆婆趁著小雨,在山上背了壹捆柴火。如果明天早上雨還不停,做爐子就成問題了。
“有什麽好拍的?”我拿著相機,最多得到這樣的提問。也許對我們來說只是詩意,對他們來說不過是日復壹日。
夜雨把姚河水灌滿了,晨霧抹去了遠山的輪廓,森林呼吸著藍色的氣息,空氣中彌漫著青草的味道。
我撐著傘在河邊來回走了很久,也沒顧上下雨。天地間的雨落在天地間的寂靜中,所有的猶豫都會被沖走,融化成山澗的喜悅,唱出每壹個水花都是肯定的。
雨中要仔細審視景觀,村莊也要如此。伴隨著氤氳的水汽,綠松石潤澤而靜謐。大雨過後,遠處的山和村莊以及木橋小溪都不在霧和雨裏,像壹幅濕漉漉的青綠色的風景。那些石青、石綠、花綠交織在壹起,成為深淺不壹的微妙色彩。
明明沒有等的人,也不愛唱歌,卻忍不住哼唱“天藍等煙雨,而我在等妳?”我愛群山,風的溫度和雨聲。
壹切都那麽幹凈,不留壹絲痕跡,仿佛應該沒有後顧之憂。直到他們渾身濕透回到客棧,隔壁壹群北方大叔還在壹邊打牌壹邊看外面的雨,嘟囔著“壹直在下雨,我也不會告訴他們錯過了什麽。”
瑤裏離北邊不遠,在南邊附近。梨樹灘礦床是目前發現的最具代表性的窯址,燒制年代在唐代中期至明代中後期之間。南面是高陵,這裏出產制瓷所需的優質瓷土——高嶺土。
下料切邊?這是壹場人與泥與刀的對話。
在去高陵的路上,妳必須穿過東河。河岸上有壹個運送瓷石的古碼頭,久而久之自然成了集市。過去用石頭砌成的碼頭早已成了女人們洗衣服的地方。也許只有被獨輪車碾過的石板路上的凹痕,我會想起那段往返高陵運礦石的忙碌日子。
△芙蓉花後,古鎮迎來了雨季。
壹些臨街的老房子已經刷成了白色,墻上刷著嶄新的店名,仿佛閃爍著老街因旅遊而重生的渴望。難道連流淌了幾千年的東河之水都無法滿足嗎?
無論如何,我們走過石橋的那些日子,雖然匆匆,卻不曾猶豫,但畢竟是過客,走的那壹天是明明白白的。在清澈透明的季節,壹些梧桐樹已經長出了葉子,第壹個李子的酸味還沒有溢出我們的臉頰。
雨季的間隙,會有陽光落下,每壹寸陽光都值得珍惜。這是壹個夢想,壹個希望,壹個期待。下次和朋友約個時間。下次嘗試自己做壹件瓷器,煉泥,制坯,上釉,燒成?
把美麗和從容傾註到匣缽裏,所有的灼熱和傷痕都是生命的和弦,壹雙平凡的手捧出壹件青瓷,可以觸摸到天地最初的生意。我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慢慢了解這座最純粹最有魅力的陶瓷城市。
交通指南自駕:從上海開車到景德鎮大概需要6-7個小時。
高鐵:上海有直達景德鎮的高鐵,但班次較少,壹天兩班。也可以坐高鐵到婺源,換乘,更靈活。從北京出發,需要在上饒或者杭州轉車,全程八個多小時。
飛機:上海每天都有直飛景德鎮機場的航班;從北京到景德鎮每周大約有兩次直飛航班。
酒店住宿景德鎮桃溪川國貿酒店
位於陶溪川陶瓷文化創意園,是壹家以陶藝文化為主題的高端精品酒店。由原國有十大瓷廠之壹的“宇宙瓷廠”改造而成,頗具工業設計感,中庭水景,實木家具,墻上掛著景德鎮老瓷廠的畫,處處透著陶瓷的藝術氣息。出門可以逛逛陶溪川,周末還有陶瓷夜市攤,逛街吃飯都很方便。
地址:新昌西路150陶溪川創意園內。
敏感
行壹線空間壹系餐廳
餐廳的老板也是設計師。整個餐廳在細節上體現了光影,具有很好的美學空間設計。菜品也很驚艷,屬於創意菜,青檸鱸魚和酸湯牛肉值得推薦。
地址:三寶路110號
世外桃園餐廳
餐廳位於三寶陶藝村的老房子裏,環境與眾不同,古樸幽靜,有濃郁的鄉村風味。餐廳是景德鎮地方風味,屬於農家菜。因為食材新鮮,值得壹試,但是有些菜比較辣。
地址:三寶村四裏家
魏巡三包
位於三寶國際瓷谷,背靠大山,面向農村和風格的小農舍,裏面有壹個洞。菜品以當地農家菜為主,味道很正宗。
地址:京城鎮三寶路2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