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皮的形態特征
①小葉白蠟,又名:小葉白蠟* * *淮南子* * *、小葉白蠟* * *淮南子* * *高* * *、小葉青檀* * * *別錄* *、小葉白蠟* * *唐草藥*
落葉喬木,高約10米。樹皮淡灰棕色,平滑,老時淺裂縫;小枝也是光滑的,皮孔稀少,並且它們是寬橢圓形的;芽短而寬,密被棕色絨毛。單數羽狀復葉,對生;葉軸光滑,無毛;通常5小葉,很少3、7小葉,葉柄長5 ~ 15 mm,光滑無毛;葉卵形,很少長圓形或寬卵形。頂部1最大,長8 ~ 11厘米,寬4.5 ~ 6.5厘米。堿基對最小,長4 ~ 6厘米,寬3 ~ 4.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略圓,邊緣略呈鋸齒狀。花和葉同時開放,或稍晚於葉,圓錐花序生於當年葉的小枝和葉腋頂端;花小,花萼杯狀,4裂;沒有花冠;雄蕊2,外露;雌蕊2,心皮合生,柱頭2裂。翅果倒披針形,窄或稍寬,長約3厘米,頂端呈窄圓形或窄形。花期為5-6月。結果期為8-9月。
②小葉白蠟
形態與前種相似,主要區別有:小葉小,卵圓形或圓形,長2 ~ 4 cm,寬1.5 ~ 2.5 cm,最後壹對小葉不比其他小葉小或微小;葉子光滑,兩邊無毛。有壹朵花冠,花瓣線形,淺綠色。五月開花。結果期為9月。
③秦嶺白蠟
落葉喬木,高達20米。冬芽有鐵銹色的絨毛。奇數羽狀復葉,有7-9個小葉和極短的葉柄;葉片卵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8 ~ 18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淺波狀鋸齒,下中部或其基部有銹色絨毛。圓錐花序長大,頂生;花白色,花萼大,4裂;花瓣在基部呈線形,向頂端逐漸擴展成勺形;雄蕊和花瓣壹樣高。翅果線形匙形,長2.5 ~ 3厘米。六月開花。
秦皮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6-12g。外用:適量,煎服洗眼或取汁治眼斑。
秦皮的註意事項
脾胃虛寒者不宜服用。
①本草經註:大戟為使。邪惡的山茱萸。
②《藥性論》:厭惡苦味,防葵花。
③“本馮靜元”:胃虛者忌食少食。
秦皮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利濕,平喘止咳,明目。治療菌痢、腸炎、白帶、慢性氣管炎、目赤腫痛、風中流淚、牛皮癬。
(1)經典:治寒濕痹,洗寒,除熱,目白膜。
②鱉露:可用於治療男性少精、女性帶下、癲癇、小兒發熱,可做洗眼湯。
③藥性理論:明目,除肝久熱,兩眼腫痛,風淚;治療小兒體熱:湯浴。
④《日華子本草》:清肝益精,明目,小兒熱驚,面風痹,清熱。
⑤張:治婦崩。
⑥《本草湯》:主熱瀉重,下焦不足。
⑦《吉林中草藥》:治腸風血。
⑧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治療腸炎、腹瀉。
⑨“陜西中草藥”:治麥粒腫。
秦皮補方
①治熱瀉者:白頭翁、黃柏、黃連、秦皮。服四味,以七升水,煮二升,除我,溫服壹升。如果不愈合,就多服壹升。* * *《傷寒論》白頭翁湯* * *
②慢性細菌性痢疾的治療:秦皮、地榆、香椿皮,均為三錢產。用水煎服。* * *河北中醫手冊* * *
③治瀉:秦皮三錢。加水煎煮加糖,分成幾份。* * *黑龍江常用中藥材手冊* * *
(4)治目赤眼瘡:壹大兩大。用白瓷碗泡大量清水,春夏久食不止,見青色,即以竹簽頭觸之,點青汁,仰面而臥。在患病的眼睛裏,妳還是先從大眼角跟著,不怕輕微的疼痛。妳在吃飯的時候測壹下三五度,就是側臥,引流熱汁,但是每天十幾度。忌醋、蘿蔔* * *“近效藥方”* * *
⑤麥粒腫和大便幹燥的治療:秦皮三錢和大黃。用水煎服。孕婦不宜服用。* * *河北中醫手冊* * *
⑥治婦女帶下出血:秦皮三兩,牡丹皮二兩,當歸壹兩,皆用酒洗凈,煎碾成粉,煉蜜大如丸,梧桐樹。每天早上服五元,配白湯。* * * "草藥語" * * *
⑦治驚風、癲癇、發熱、汽化熱:秦皮、茯苓各壹錢,甘草五錢,燈芯20支。用水煎服。* * *兒科總結* * *
⑧治療銀屑病:苦石榴皮壹至二片。加入半盆水煎服,用煎劑沖洗患處,每日壹次或每兩至三天壹次。藥水溫熱後仍可使用,每次可洗三次。壹直洗到痊愈。* * *全展板病作品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