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洋蔥種植技術

洋蔥種植技術

栽培技術

洋蔥是壹種常見的蔬菜,耐運輸耐儲存。可食用部分為肥大的肉質鱗莖,有特殊的辣味,能增進食欲,治療多種疾病。它不僅耐儲存,還可以脫水加工成出口蔬菜。洋蔥根據鮮莖皮的顏色可分為紅皮、黃皮和白皮。按鱗莖形狀可分為扁平型、長圓形、長方形、球形、扁圓形五種。不同的球形與早熟和晚熟有關。壹般球形越扁,成熟越早。不同洋蔥品種產量不同,早熟的平型品種壹般畝產4500-5500斤左右;中晚熟品種壹般畝產5000-5500公斤。種植洋蔥的經濟效益在每畝3000-6000元之間。而且易於管理,是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的好模式。適宜作為蘿蔔、白菜收獲後的嫁接蔬菜。

播種育苗

洋蔥育苗

(1)播期。播期的選擇取決於當地的溫度、光照和所選品種的成熟度。洋蔥對溫度和光線很敏感。因此,秋播對於播期的選擇非常重要。要培育壹定程度的壯苗,防止入冬前苗長太多。通過春化作用,第二年春天將出現早期抽薹。漯河地區通常在9月10-20播種,苗齡50-60天。(2)苗床準備。苗床應是地勢高、排灌方便、土壤肥沃、近年無蔥蒜作物的田地,中性壤土為宜。苗床不宜施太多基肥,以免幼苗生長過快。壹般100平方米苗床施有機肥300公斤,過磷酸鈣5 ~ 100公斤。耕耙2 ~ 3遍,將基肥和土壤充分混合均勻,耕地深度約15cm。然後耙耕,做壹個寬1.5 ~ 1.6 m,長7 ~ 1m的床,然後播種育苗。(3)播種方法。壹般有條播和播種兩種播種方式。1.條播:先在畦沿上開9 ~ 10 cm的溝,溝深1.5 ~ 2 cm。播種後,用掃帚掃壹掃畦裏的土,然後用腳把畦裏的土夯實,再澆水。2.播種:先給苗床底部澆水,滲透後鋪壹層薄薄的細土,然後播種,再覆土1.5cm..為了加快出苗,可以進行浸種催芽。浸種是將種子在冷水中浸泡12小時,取出晾幹至種子不粘結。催芽是將種子浸泡,然後在18-25℃的溫度下催芽,每天清洗壹次種子,播種至芽露。(4)播種量。播種量也與幼苗的健壯程度和先抽薹有關。密度太高,苗細,密度太細,苗長得太粗,容易抽薹。壹般每100平方米苗床面積播種600-700克種子。苗床面積與種植地的比例壹般為1: 15-20。(5)苗木管理。播種後,苗床必須保持濕潤,以防止土壤壓實影響種子發芽和出苗。要等幼苗長出第壹片真葉後再適當控制澆水。當幼莖長到4-6厘米左右時,形成弓形,稱為“拉弓”;從子葉出現到胚莖變直,稱為“拉伸”。壹般播種前給腳底澆水,播種後壹般不澆水,等“拉弓”的時候再及時澆水,保證整苗。如果底水不足或播種前沒有澆水,播種後壹般要澆水2 ~ 3次。結合苗期澆水追肥,促進幼苗生長。施肥量為每畝10 ~ 15公斤氮肥,或1,000 ~ 1,300公斤腐熟的人糞便。噴新高脂膜保肥保濕。當幼苗長出1 ~ 2片真葉時,要及時除草,進行間苗,苗距保持3 ~ 4米,條播長度3厘米左右。

整地和施肥

洋蔥不適合連作,也不適合與其他蔥、蒜類蔬菜連作。洋蔥根系淺,吸收能力弱,耕地不要深,但要細。秋耕,前茬作物收獲後,耕深約15 cm。耕地後,耙它做邊界。邊界的大小取決於氣候和土地的灌溉和排水條件。壹般可修建寬2米、長10米的寬邊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單位面積種植的植物數量。如需間作套種,應根據間作套種作物的要求確定畦寬。種植前應結合耕地施基肥,根據土壤肥力和不同類型的基肥確定基肥的施用量。壹般每畝可施1330 ~ 3340公斤優質腐熟糞肥,再配16-20公斤過磷酸鈣和適量鉀肥。用基肥,鋪得寬壹點,然後在犁地時充分攪拌耙勻,使土肥混合均勻。

種植作物

(1)分級選苗。種植時要選擇根系發達、生長旺盛、大小均勻的苗木;淘汰過旺苗、矮化苗、病苗和分枝苗,以及長得過大過小的苗。按苗高、苗厚,壹般分為三級:第壹級苗高約15 cm,厚0.8cm;二級苗高12 cm,厚度約0.7 cm。三級苗高約10 cm,厚約0.6 cm。分級後,同樣大小的幼苗可以壹起種植,進行分類管理,在田間生長壹致。(2)種植密度。洋蔥植株直立,合理密植可顯著增產,是洋蔥高產的關鍵措施之壹。壹般行距為15-18厘米,株距為10 ~ 13厘米。每畝可種植3萬株左右。種植密度要根據品種、土壤、肥力、苗木大小來定。壹般早熟品種要密植,紅皮品種要疏植,地力差的要密植,大苗要疏植。洋蔥要在保持壹定個頭的前提下,種植到最大密度。(3)種植時間。秋季適宜的種植時間是種植後使根重新生長,而不是使植株生長越冬。如果種植過早,植株開始生長,越冬苗過大,容易導致第二年提前抽薹。如果種植太晚,根系還沒有恢復生長,容易受到凍害。壹般在嚴寒到來前30-40天種植為宜。漯河地區壹般種植時間為10年末至110年初。

田疃管理

(1)水。洋蔥在種植後20天左右進入緩苗期。因為種植時溫度低,不能大量澆水。澆水過多會降低地溫,減緩幼樹出苗。同時,新栽幼苗的新根還沒有發芽,不能缺水。因此,洋蔥在這個階段應該多澆水。每次澆水量要少,總的原則是不要使幼苗萎蔫,不要幹地,以促進幼苗快速生根成活。秋季種植的洋蔥苗成活後將進入越冬期。為了保證種植的洋蔥苗安全越冬,需要及時澆水。越冬後變綠,進入莖葉生長期。這個階段對水分的要求應該是既要澆水促進生長,又要控制澆水防止生長過快。控制澆水的方法叫“蹲苗”,蹲苗要根據種植後的天氣情況、土壤性質、生長情況來掌握。正常情況下,蹲苗應持續15天左右。當洋蔥苗外葉深綠色,蠟增多,葉肉變厚,心葉顏色變深時,蹲苗完畢,開始澆水。以後每隔8 ~ 9天澆壹次水,使土壤幹濕交替,促進植物生長,防止白長。收獲前7-8天停止澆水。(2)受精。洋蔥每畝需氮13 ~ 15公斤,磷8 ~ 10公斤,鉀10 ~ 12公斤。壹般洋蔥從種植到出苗延遲都是不追肥的。越冬後結合澆灌越冬水,每畝施人糞尿1,000 ~ 1,300公斤。春天變綠的時候結合澆綠水,再施綠肥。(3)中耕松土。松土有利於洋蔥的根系發育和鱗莖膨大,壹般在苗期進行3-4次,結合每次澆水;莖葉生長期應進行2 ~ 3次,植株閉合後應停止中耕。中耕深度應在3厘米左右,定株處淺,離株處深。(4)清除蟑螂。對早抽薹的洋蔥,在花球形成前從花芽下部切下,或從花芽頂端分開,自上而下撕兩片,防止開花消耗養分,促進側芽生長,形成更飽滿的球根,同時噴施地果壯地靈。實踐證明,對於提前抽薹的植株,采取抽薹措施後仍可獲得壹定的產量。

收獲莊稼

洋蔥的收獲通常是在五月底到六月初。當洋蔥葉自下而上逐漸變黃時,假莖變軟,開始倒伏;鱗莖停止膨大,外皮革質,進入休眠期,表明鱗莖成熟,應及時采收。收獲後,洋蔥應該在地裏曬幹2-3天。直接上市的可以從根上剪下來,從鱗莖上部的假莖上剪下來,然後裝筐賣。如果妳需要儲存洋蔥,不要去除莖和葉。等葉子幹到七八成的時候,妳就可以把莖葉編起來,掛在通風陰涼幹燥的地方,這就叫掛蔥,或者放在袋子和籃子裏儲存。

編輯本段以控制害蟲和疾病

洋蔥常見的病害有霜黴病、紫斑病、萎縮病、軟腐病等。常見的害蟲包括蒼蠅、薊馬、紅蜘蛛、蠐螬和蠐螬。在田間管理中,要仔細觀察各種病蟲害的發生情況,摸清病蟲害的危害,及時購買藥物進行防治,采取物理、生物、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法,保證洋蔥苗的健康生長,達到高產的目的。

洋蔥霜黴病

1.癥狀損害是淡綠色和橢圓形。嚴重時蔓延到上半年,植株變黃或死亡,病葉倒“V”形。當濕度高時,該疾病生長出白色至紫灰色的黴菌層。感染後鱗莖變軟,植株矮化,葉片扭曲變形。2.噴灑90%三乙基磷酸鋁粉劑400-500倍,或75%百菌清粉劑600倍,50%甲霜靈銅800-1000倍,72.2%普力克水溶液800倍等。每隔7-10天。

洋蔥灰黴病

1.癥狀初期,葉片上出現白色橢圓形或近圓形斑點,多由葉尖向下發展,逐漸連成片,使洋蔥葉片卷曲死亡。濕度大時,枯葉上產生大量灰黴病菌。2.防治初期交替噴灑500%多菌靈或70%甲基硫菌靈500倍液,必要時噴灑50%咪鮮胺或50%撲爾敏和50%農利靈1000 ~ 1500倍液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