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堅、巫金華)
胖大海(Seaphium lychnophorum Pierre)別名大海子、大海、莫大海、安南子、大桐果。為梧桐科多年生常綠喬木。產於印度、緬甸、泰國、馬來西亞、越南、柬埔寨、老撾等國,在我國廣東湛江、海南省、廣西東興、雲南西雙版納已有引種。以果入藥,含有戊聚糖、粘液質、揮發油和脂肪油等。果味甘、淡,性涼。有化痰、開聲音的功能。治感冒咳嗽音啞、咽喉腫痛、吐血、衄血、痔瘡腫毒等癥。
壹、形態特征
高20—30m。主幹直為圓柱狀,幼齡期少分枝,木質部松脆,樹皮具有縱向溝紋。葉互生,葉片革質,長卵圓形或三角狀卵形,通常3裂,長17—45cm,寬11—24cm,先端鈍或銳尖,基部圓形或截形。花雜性同株,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萼鐘狀,宿存,長5—10mm,5深裂,裂片披針形,外面被星狀柔毛;雄花具雄蕊10—15枚,罕至30枚,花藥及花絲均具疏柔毛,不育心皮被短絨毛;雌花具雌蕊1枚,子房由5個心皮組成,被短絨毛,柱頭2—5裂,退化雄蕊為壹簇無柄花藥,環繞子房著生。蓇葖果1—5個,著生於果梗,長18—24cm,基部寬5—6cm,呈船形,成熟之前開裂。種子梭形或倒卵形,長18—25mm,直徑12mm,深黑褐色,表面具皺紋(圖15—59)。
圖15—59 胖大海形態圖
1.枝葉 2.果實 3.種子二、生物學特性
(壹)生長發育習性
1.幼齡期株高增長快,且少分枝,4年生株高年增長量達2m以上,5—6年生平均只增長1—1.7m,6齡以後增長顯著減緩。胸圍4年生平均增長8cm,5—6年生僅增長5.2—5.9cm,6齡以後增長的幅度保持在4—4.5cm(表15—44)。
表15—44 胖大海各齡地上部生長情況* 因受1985年臺風影響。
2.胖大海頂端優勢強,幼齡期以主幹頂芽萌發抽梢壹直向上生長,至定植4年以後,在離地5—6m高處才開始油分枝,當頂芽受損傷或截頂時,則在傷口下1—8片葉的腋芽即萌發抽梢,抽出1—4條新的分枝,故在生產上通過打頂能促進枝條分枝,促生長矮化,增強抗風能力。
3.終年都抽梢長葉,抽梢盛期集中在春、夏、秋三個季節。枝條壹年能抽梢3—5次,每次抽梢期從頂芽萌動抽梢至葉生長穩定,壹般需要33—90天,少數亦有在90天以上的。枝條每抽壹次梢,均有壹段停止生長的時間,以貯藏養分供下壹次抽梢之用,停長期壹般為4—38天,也有少數植株沒有停長期,即當葉尚未生長穩定時,頂芽又已萌動抽出新梢。冬季低溫幹旱時,就極少抽梢,停長期顯著延長,個別達100天以上。
4.胖大海種植後13—14年開始開花,開花期3—4月,花序開花期短,壹星期左右便開放結束,開花期的月平均溫度為22.5—23.5℃。
(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
胖大海原產於熱帶,在引種區的年平均溫度為21—24.9℃。在海南,適宜生長的月平均溫度為24—28℃,當月平均溫度降至22℃以下,月平均最低溫度降至19.3℃以下時,抽梢停止。極端低溫為5℃時,葉尖幹枯,黃葉增多。
2.濕度
胖大海成齡期較耐旱,在冬春季幹旱,月降雨量在22mm以下,月平均相對濕度在84%左右,不會引起旱害,但對於壹些根部曾經受過損傷的植株,就會產生大量脫葉,必須進行澆水抗旱;當月降雨量超過500mm也影響抽梢。適宜生長的月降雨量為100—300mm。
3.光照
胖大海是喜陽植物,不論小苗或是成齡植株,當蔭蔽度太大時,就影響抽梢,在露陽下,芽生長肥壯,葉片寬大濃綠。
4.土壤
胖大海對土壤要求不嚴,在砂壤土、黃壤土和磚紅壤上生長良好,肥力高的土壤,能促進地上部生長迅速。
5.風
胖大海因莖稈細高,木質部松脆,根系不發達,抗風能力極差,在沿海臺風頻繁地區種植,極易造成斷幹或倒株,必須選擇避風地區種植。
三、栽培技術
(壹)繁殖方法
1.種子繁殖
采摘種皮呈黑褐色,表面具有明顯皺紋的成熟種子,播於潔凈的砂床上,開溝點播,溝距12cm,種子之間距離約5cm,深約3cm。播後用沙蓋種,再用稻草覆蓋畦面,澆透水,並保持畦面濕潤。種子千粒重1270g,每畝播種量約45kg。待出苗後,便可移入營養袋育苗,供育苗的營養土,用土與腐熟的牛糞,以3∶1的比例,或與堆肥以2∶1的比例混合均勻後,裝入長20cm,寬15cm的塑料袋中,袋底二角或二邊均要有排水孔,以防積水爛根。遮蔭、保濕,待苗長出新根後,便可逐漸減少蔭蔽,苗高30—50cm時便可定植於大田。
2.空中壓條繁殖
選取已木栓化的枝條,在距離頂端20—30cm處,進行環剝,環剝的寬度約3cm,深度至木質部為止,並輕刮去形成層,以防剝口愈合。環剝後約經1—2天,待傷口稍幹後,用濕椰糠或稻草裹濕泥包在傷口周圍,再用塑料膜包裹,約經2個月左右便長出新根,新根若已開始木栓化時,便可將枝條剪下假植於沙池中,或直接定植於大田,成活率可達80%以上。
3.嫁接繁殖
采用上部樹冠分枝,組織充實,直徑1—1.5cm的褐綠色較平滑的枝條,剪取長12—15cm壹段作為接穗,選和胖大海親和力強的同屬植物Scaphium wallichii Schott et Endl.作砧木進行枝接,成活率達50%以上。也可削取接穗的芽片進行芽接,成活率可達70%以上,且繁殖系數比枝接高。接穗和砧木愈合後,切去砧木的主幹,經常打去砧木上的萌芽。壹般芽接後40—60天芽片抽芽。在雲南西雙版納於6—8月高溫濕潤季節嫁接較好。嫁接苗於枝接後3個半月,芽接後半年即長出分枝,故嫁接繁殖對胖大海矮化、提前開花結果、控制雌雄花比例有著重要意義。
(三)選地與整地
選擇排水良好、避風的平地或坡地均可,先砍掉灌木、雜草,挖除樹根後便可種植。山坡地則必須先開成2m寬的等高梯田後種植,可防止水土流失。
(四)定植
春、秋兩季均可定植,選陰天或下雨前定植成活率高。行株距為4×4m,每畝種41株,挖長、寬、深各50cm的種植穴,每穴施腐熟牛欄糞或堆肥15—20kg,與表土混勻後,將苗去掉營養袋放在穴中固定正,埋土約20—30cm壓緊後,再培土至離地面約5cm,澆透水,遮蔭,保持植穴濕潤,待小苗成活後,便可逐漸去除蔭蔽物。
(五)間作
胖大海幼齡期少分枝,冠幅小,且生長周期長。原產地需要5—6年才開花結果,而引種地則需要13年才開花,為了充分利用土地,提高經濟效益,可考慮與農作物、南藥及經濟作物進行間作。在幼齡期分枝少,可間種花生、豆類等,既可通過固氮作用提高土壤肥力,花生藤、豆稈又是很好的有機肥。4齡以後已開始抽分枝,尤其是通過摘頂處理的植株,分枝已很旺盛,造成壹定的蔭蔽,可考慮與益智或白豆蔻耐陰作物間作,從而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六)田間管理
1.抗旱、排水
胖大海小苗根系不發達,在旱季必須註意澆水,雨季則要註意排水防止植穴積水造成爛根死亡。
2.除草、施肥
當定植後壹年內,熱帶地區雜草生長迅速,必須註意除草,以保證植株正常生長。每季度施肥壹次,每次每畝施尿素1—2kg,腐熟牛欄糞或堆肥800—1000kg,釆用穴施,穴長50cm,寬、深各30cm,施後再覆土。
3.摘頂
在胖大海定植後1年,株高已達1m左右,便可摘頂進行矮化栽培。其方法是用枝剪或芽接刀,在距離生長點約2cm處剪斷,大約經14—35天,便抽新的分枝,留分枝2—3條,待其連續抽梢2—3次後再進行第二次摘頂,壹般連續摘頂3次,便達到矮化的目的。
(七)蟲害及其防治
綠鱗象甲(Hypomeces squamosus Fabricius)成蟲為害葉和嫩莖,使葉片形成不規則的缺刻,嫩莖折斷。防治方法:(1)人工捕殺,利用成蟲的假死習性,用棍子輕打葉片,使昆蟲落地,集中殺死;(2)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或棉油皂50倍液噴霧。
四、采收與加工
胖大海果熟時就要及時采收,否則外種皮遇水即膨脹發芽。在產區因植株高大,壹般都是采取砍樹的辦法采摘果實,曬幹後即可供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