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常識
壹、消防政策:
“預防為主,防消結合”;消防工作,包括防火和滅火,
1.“預防為主”就是要處理好防火與防火的關系,與火災作鬥爭。
為了預防火災,我們必須把防火放在首位,從思想上、組織上、制度上采取各種積極措施。
2.“防消結合”就是在積極做好防火工作的同時,要重視人力物力。
技術上,做好充分的滅火準備。加強企業內部義務消防隊伍建設,配備充足的消防器材,加強消防訓練,做好值班戰備,做到常抓不懈。壹旦發生火災,能夠迅速及時的撲滅,將火災隱患降到最低。
二、消防任務:
1.控制和消防所有火災和爆炸的不安全條件和因素;
2.限制和消除火災、爆炸蔓延和擴大的條件和因素;
3.保證有足夠的消防人員和滅火器材,以便壹旦發生火災,能及時撲滅。
損失;
4.確保有足夠的安全出口和通道供人員逃生和物資疏散;
5.徹底查明火災爆炸原因,做到“三不放過”。也就是,(不明原因不放手;事故責任和員工未接受教育;不要放過預防措施;)
三、常用消防器材的使用
1,滅火器的使用方法
壹旦發生火災,就近拿壹個手提式滅火器,另壹只手拔出保險栓,上下晃動幾次,站在火場上風3-4米處。握緊手柄,對準火源根部,不斷向前推,直到火熄滅。
2、消火栓的使用
使用消火栓時,先關閉所有滅火場所的電源,打開消火栓的玻璃門,按下手動報警按鈕,與之相連的水泵會自動加壓。接好水龍帶槍後(打開水閥後,水槍頭要拿平),指揮火勢,直到把火撲滅。
3.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如果發生火災,當地溫度達到(紅色)68℃時,噴頭上部玻璃管會自動破裂並噴出火焰。
4、煙霧探測器自動報警系統
當大量人員聚集在壹起吸煙,或者有短路或斷路引起煙霧時,當煙霧達到壹定濃度時,會自動向消防主機發送信息。
四、當發現火災時,應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撥打火災報警電話119報警。報警時要沈著冷靜應對,說明起火的確切位置、起火單位名稱、所在街道、報警人姓名和電話、起火位置和火勢大小。比如在比較偏僻的地方,要安排專人在路口接應消防車,以免耽誤救援工作;
2、現場負責人立即組織力量,迅速疏散被困人員,幫助其逃生,壹定要註意路線,不能乘坐電梯,並切斷電源,及時制止火勢蔓延並找到水源(消防栓)投入救援工作;
3、現場工作人員應立即向管理處報告,救援人員應首先救援老、幼、病、殘、孕婦女,救援物資壹般先貴後貴,防止不法分子趁機進入;
4.火災撲滅後,管理處應派專人保護現場,協助公安消防部門調查。
五、消防中心值班員職責
1,負責火災監控,壹旦發生火災,按工作程序啟動各種消防設備,使其正常工作。
2.負責本責任區消防設施和器材的維護。
3.負責記錄相關消防表格。
4、負責緊急情況下使用公共廣播系統引導和疏散人員和重要物資。
5、掌握各崗位的工作技能,必要時履行任何崗位安全員的職責。
6、掌握和宣傳法律法規常識,積極參加消防培訓,掌握器材性能和使用方法。
7、定期進行消防安全檢查,發現火災隱患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並監督消除火災隱患。
8、負責消防中心的清潔衛生工作。
9.服從上級的工作安排。
10,兼職監控中心,跟隨監控中心安全員值班。
六、消防員應急隊伍責任標準
1.努力學習消防業務知識。熟悉消防設施設備的性能,做到“三懂、三會、三會”。
2.配合消防中心保安確認火警。
3.巡視查看火災隱患和消防設施是否到位。如有遺失,及時向專屬領導報告,並通知管理處調查處理。
4.如遇火災,立即按手動報警,或打電話給消防中心,說明起火的具體位置和燃燒的物質。同時使用就近的滅火器和消防栓滅火,控制初期火勢,直至上級和消防人員到達。上級領導到達現場後,應服從領導和指揮,做好滅火、疏散和疏導工作,維護現場秩序,做好防範工作。
七、燃燒的條件
1.燃燒,俗稱火,是指可燃物質與氧氣或氧化劑發生化學反應放出熱量,通常伴有火焰和煙霧。
任何物質燃燒時,都有壹個從未燃燒狀態到燃燒狀態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點火源。缺少任何壹個條件,燃燒都不可能發生,這三個條件必須結合起來,相互作用,否則燃燒就不會發生。
凡是能與空氣中的氧氣或其他氧化劑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質都稱為可燃物,可分為三類:壹是氣態可燃物(如氫氣、壹氧化碳等。),二是液體可燃物(如汽油、酒精等。),第三,固體可燃物(如木材、衣物等。).任何能幫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燒的物質稱為助燃劑,如空氣、氧氣、高錳酸鉀等。任何能引起可燃物質與助燃物質發生燃燒反應的能源,稱為點火源。點火源可分為:明火、化學熱能、電熱能、光能等。
2.預防火災的基本措施
預防火災就是消除燃燒的條件,防止其發生,從而達到預防火災的目的。預防火災的基本措施是:
(1)、可燃材料的控制
具體方法是:控制可燃材料的儲存;用不易燃或不可燃材料代替易燃或可燃材料;用防火塗料浸漬可燃材料,以提高其耐火極限;保持可燃物質處於良好的通風狀態,以降低可燃氣體、蒸汽和粉塵的濃度,並將其濃度控制在爆炸下限以下。
(2)助燃材料的隔離
隔離助燃物就是破壞助燃條件,具體措施如下:易燃易爆物品的生產在密閉設備中進行;將易於自燃的物品與空氣隔絕儲存;變壓器內充有惰性氣體,用於防火;關閉防火門窗,切斷空氣對流;用沙子和土壤覆蓋可燃液體。
(3)、消除點火源
消除點火源就是破壞燃燒的熱能。具體措施是:安裝防雷防爆裝置;采取控溫、遮光等措施,避開點火源;建築物之間應設置防火墻,同壹建築物的不同樓層之間和同壹樓層的不同區域應安裝防火卷簾。
3、滅火的基本方法
所有滅火方法都旨在破壞已經發生的燃燒狀況。火災發生後,往往根據燃燒物質、燃燒特性、火災現場的具體情況和消防器材的性能進行滅火。具體的滅火方法主要包括:
(1)、窒息滅火法
窒息滅火法是根據可燃物燃燒需要足夠的空氣(氧氣)的條件,采取適當的措施阻止空氣流入燃燒區,或用不燃性和惰性氣體稀釋空氣中的氧氣含量,使可燃物無氧熄滅。這種滅火方法適用於封閉房間、生產裝置和設備容器內的滅火。
2、冷卻滅火法
冷卻滅火法是根據可燃物質燃燒時必須達到壹定溫度的條件,將水或滅火劑直接噴灑在可燃物質上,使可燃物質的溫度降低到燃點以下,從而終止燃燒。這種方法也可用於冷卻未燃燒的物體,如建築構件和設備,以防止它們在熱輻射的影響下燃燒或爆炸。
(3)、隔離滅火法
隔離滅火法是以燃燒發生時必須有可燃物質為條件,將與可燃物質相鄰的可燃物質隔離,防止燃燒進壹步蔓延。
(4)、壓制滅火法
抑制滅火法是將滅火劑噴灑在燃燒物體上,使其參與燃燒反應,使燃燒中產生的自由基消失,形成穩定的分子或低活性自由基,從而結束燃燒。
八、常用消防設施、設備和器材
1.滅火器
滅火器是壹種可以靠人力移動的便攜式滅火器。它由氣缸、氣缸蓋、瓶膽、噴嘴等部件組成。該滅火器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用途廣泛,是撲救初期火災的必備滅火設備。所以在各種物業場所廣泛配備。
滅火器的種類很多,根據移動方式主要有手提式和推車式滅火器。以下主要是手提式滅火器,按其所含滅火劑種類分為水、化學泡沫、幹粉、二氧化碳等。
(1)水滅火器。這種滅火器主要裝有水和少量添加劑。清水滅火器和強化液體滅火器都屬於水滅火器。使用時,請將滅火器直立放置在距離可燃物10米處。摘下安全帽,用手掌拍開杠桿頂端凸出的頭部,將噴出的水對準燃燒最猛烈的地方。隨著噴射距離的縮短,操作者逐漸靠近燃燒物,這樣水就壹直噴向燃燒物,直到火被撲滅。
(2)化學泡沫滅火器。這種滅火器是比較常見的簡易滅火器,適用於撲救木材、絲織品等壹般固體物品的火災,不適合撲救油類和帶電電氣設備的火災。平時放置時,不宜搖晃或傾斜過猛。使用時,只需把手提式滅火器的桶倒過來搖晃幾下,桶內的酸堿就能充分混合產生化學反應,產生的氣體和噴出的泡沫液體就能滅火。
(3)幹粉滅火器。幹粉滅火器以高壓二氧化碳為動力,噴射管內的輕薄幹粉覆蓋燃燒物,使其與空氣隔絕,達到滅火的目的。幹粉滅火器適用於撲滅從石油產品、可燃氣體、可燃液體和電氣設備輸入的火災。使用時,將滅火器噴嘴對準著火處,拔下保險銷,按下手柄或提起拉環,瓶內壓縮氣體向火焰根部噴射幹粉。
(4)二氧化碳滅火器。二氧化碳是壹種相對穩定的不可燃、不助燃氣體。二氧化碳滅火器是壹種有效且適用範圍廣的滅火器,滅火後無殘留。壹般來說,固體、液體和帶電設備都可以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滅。使用時,取下保險銷,按下手柄,對準火焰根部即可噴出。
以前有壹種鹵代烷滅火器被廣泛使用。因為使用的化學試劑會破壞地球上空的臭氧層,影響人類的生存環境,所以已經被禁用。
九、消防管理組織
物業管理公司總經理當然是防火第壹責任人,全面負責所轄物業的防火工作。
防火領導小組組長壹般由總經理擔任,副組長壹般由安全部門負責人擔任。專職防火辦公室壹般設在保衛部。為加強物業的消防管理,物業管理公司應在保安部成立專職消防隊(組),負責消防中心的監控,並定期進行消防安全檢查。除專職消防隊(組)外,還必須建立義務消防隊,由管理公司中身體素質好、吃苦耐勞、不怕困難、勇於犧牲的員工組成。
X.消防管理措施
實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誰主管,誰負責”原則的中心是層層落實防火責任制,調動各部門、各崗位和全體員工做好防火工作的積極性。作為物業管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應當對本單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負全責;物業管理公司各部門經理對本部門的消防安全負責;每個班組的負責人甚至每個員工都要對自己管轄範圍內的消防安全負責。這樣消防工作就可以層層落實,人人有責,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縱向到底,形成壹個整體的、全方位的消防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