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地錦草dijincao
別名奶漿草、鋪地錦、鋪地紅、草血竭、血見愁、鐵線草。
英文名EuphorbiaeHumifusaeHerba。
來源大戟科植物地錦EuphorbiahumifusaWilld,或斑地錦EuphorbiamaculataL.的全草。(右圖為地錦)
植物形態地錦:壹年生匍匐小草本,長約15厘米,含白色乳汁。莖纖細,假二歧分枝,枝柔細,初帶淺紅色,秋季變紫紅色,疏生短細毛。單葉對生,偶有互生者,柄短;葉片長圓形至長矩圓形,長約1厘米,寬3~5毫米,先端鈍圓,微凹陷,基部偏斜,邊緣有淺細齒狀缺刻,下面灰綠色或略帶紫色,無毛或疏生短毛。杯狀聚傘花序生於葉腋,花單性同株。總苞倒圓錐形,淺紅色,頂端4裂,裂片長三角形;腺體4,橫矩圓形,具白色花瓣狀附屬物;子房3室,花柱3,2裂。蒴果三棱狀錐形,成熟時先裂為3瓣,每瓣再2裂。種子卵形,黑褐色,外被白色蠟粉。花果期夏秋季。斑地錦:與地錦的主要區別在於葉片中央有壹紫斑,背面有柔毛;蒴果表面密生白色柔毛;種子有角棱。
產地分布生於路旁、田間。分布於全國各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全草,洗凈,曬幹。
藥材性狀地錦:常皺縮卷曲,根細小。莖細,呈叉狀分枝,表面帶紫紅色,光滑無毛或疏生白色細柔毛;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中空。單葉對生,具淡紅色短柄或幾無柄;葉片多皺縮或已脫落,展平後呈長橢圓形,長5~10毫米,寬4~6毫米;綠色或帶紫紅色,通常無毛或疏生細柔毛;先端鈍圓,基部偏斜,邊緣具小鋸齒或呈微波狀。杯狀聚傘花序腋生,細小。蒴果三棱狀球形,表面光滑。種子細小,卵形,褐色。氣微,味微澀。斑地錦:葉上表面具紅斑,蒴果被稀疏白色短柔毛。
性味歸經性平,味苦、辛。歸肝經、大腸經。
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臨床應用用量9~20克,水煎服或入散劑,鮮品30~60克;外用搗敷或研末撒。用治痢疾、腸炎、咯血、尿血、便血、崩漏、瘡癤癰腫。具有抑菌、止血和中和毒素等作用。
藥理研究有抗菌和抗寄生蟲及解毒作用;止血效果明顯。
化學成分含黃酮類化合物、沒食子酸、內消旋肌醇。葉含肌醇。另含槲皮素、東莨菪素、傘形花內酯、沒食子酸、α-谷固醇等成分。
使用禁忌血虛無瘀及脾胃虛弱者慎服。
相關藥方
①治牙齒出血:鮮地錦草洗凈,煎湯漱口。(《泉州本草》)
②治咽喉發炎腫痛:鮮地錦草15克,鹹酸甜草15克。搗爛絞汁,調蜜泡服,日三次。(《泉州本草》)
③治癰瘡疔毒腫痛:鮮地錦草,洗凈,和酸飯粒、食鹽少許敷患處。(《泉州本草》)
④治風瘡疥癬:地錦草同滿江紅草搗末敷。(《綱目》引《乾坤秘韞》)
⑤治纏腰蛇(帶狀皰疹):鮮地錦草搗爛,加醋攪勻,取汁塗患處。(《福建中草藥》)
⑥治火眼:地錦草熬水洗,或蒸豬肝食。(《貴陽民間草藥》)
⑦治跌打腫痛:鮮地錦草適量,同酒糟搗勻,略加面粉外敷。(《湖南藥物誌》)
煎藥鍋
煎中藥的器具以砂罐或瓷罐為佳,切忌用鐵、銅等金屬器具,因為大多數藥材與金屬接觸後,會發生化學變化,影響藥物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