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全國油菜籽價格

全國油菜籽價格

今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牢牢把握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的目標,努力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和歷史罕見的嚴重幹旱等不利影響。夏季糧油再獲豐收,畜牧水產穩步發展,菜籃子產品供應充足,農業農村經濟保持平穩發展勢頭,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撐。

壹是夏糧首次獲得“六連增”,夏油再創歷史新高。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夏糧總產量達2467億斤,比上年增加52億斤,增長2.2%,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今年夏糧生產有四個特點:面積繼續恢復,單產持平略增,優質率繼續提高,主產區貢獻突出。夏糧面積比去年增加約836萬畝,平均畝產比去年增加0.2公斤,夏麥優質率達到67.9%,提高4.7個百分點。夏季油菜籽收獲面積達到102萬畝,增加937萬畝,預計總產量1290萬噸,增加11.7%,創歷史新高。今年早稻豐收已成定局。預計全國早稻面積8800多萬畝,比上年增加300萬畝左右。畝產量比上年增加5公斤左右,達到歷史最高水平;預計總產量約660億斤,有望達到近8年來的最高水平。截至7月26日,全國早稻收獲已達791.2萬畝,占應收面積的89%。此外,天然橡膠總產量20.5萬噸,同比增長近80%;水果、蔬菜、茶葉、花卉等園藝產品生產繼續保持穩定發展。

二是畜牧業生產整體向好。今年以來,圍繞“穩生產、調結構、保安全”的方針,各地農業部門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甲型流感(H1N1),調控生豬,振興奶業,狠抓質量安全監管,取得了明顯成效。上半年,畜牧業生產穩定增長,肉蛋奶市場充裕,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豬牛羊禽肉產量3580萬噸,同比增長6.3%。其中,生豬出欄量增長7.9%,豬肉產量增長8.1%。上半年雞蛋產量1282萬噸,牛奶產量14120萬噸,分別增長1.2%和5.6%。總產量略有下降,但市場供應充足,蛋雞效益在回升。乳制品生產顯示出復蘇的跡象。自5月份以來,奶牛數量和牛奶產量都出現了環比增長。

三是漁業生產穩步增長。今年以來,全國漁業生產和漁業經濟運行呈現穩中向好態勢。水產品產量穩步增長。6-6月,全國水產養殖產量14910000噸,同比增長7.4%。漁業產業結構進壹步優化。6-6月,全國海洋捕撈產量473萬噸,同比下降4.6%,繼續實現負增長。水產養殖和漁業生產的比例結構繼續保持有利於改善生態環境的調整勢頭。國內水產品交易量和成交額同步增長,出口貿易降幅趨緩。據全國主要水產品批發市場交易情況統計,6-6月,成交量和成交額分別增長4.7%和6.2%。雖然綜合平均成交價格下降1.9%,但6月份成交價格上漲2.1%,繼續保持小幅上漲態勢。此外,今年農業部門組織了大規模增殖放流活動,水生生物資源保護力度明顯加大。根據計劃,今年中央財政將投入2億多元用於增殖放流,預計將帶動全國總投入近6億元,放流生產苗數有望達到260億株,是最廣最大的壹年。

四是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跨區機收成效顯著。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進壹步調動了農民購機積極性,促進了農機裝備結構的進壹步優化和農機作業水平的進壹步提高。到7月15,已落實補貼資金90.4億元,帶動農民購買補貼機具206萬余套,受益農民1.9萬余人。預計上半年全國農機總動力將達到8.5億千瓦,同比增長8%。使用性能優良、效率高的水稻插秧機、玉米收割機、谷物收割機和大中型拖拉機補貼資金達到56.3億元,占已落實資金的62.3%。小麥跨區機收面積2.63億畝,機收水平達到84%,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

五是鄉鎮企業保持增長,農墾經濟穩步發展。預計上半年鄉鎮企業實現增加值4.3萬億元,同比增長9.0%;農墾預計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21.8億元,同比增長1.6%,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延續2004年以來的良好發展勢頭。

六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高,重大動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據農業部上半年例行監測,與去年同口徑相比,畜產品合格率為99.5%,上升2.2個百分點;水產品合格率為95.8%,上升2.8個百分點;蔬菜合格率為95.9%,與去年基本持平。原料奶三聚氰胺檢測合格率達到100%。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大幅減少,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情進壹步降低。

第七,農民收入和外出務工人數略有增加。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2733元,增長8.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1%。其中,家庭經營性收入1512元,增長5.5%,工資性收入954元,增長8.4%,轉移性收入189元,增長31.4%,財產性收入78元,增長9.9%。據農業部對全國28個省(區、市)農村固定觀察點農戶調查,上半年農村勞動力外出人數同比增長1.6%。

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在多方面經受了嚴峻考驗,取得了顯著成效。這是各級農業部門和基層幹部努力工作的結果,是廣大農民群眾努力工作的結果,是黨中央、國務院顧全大局,果斷決策,加大強農惠農政策的結果。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三農”工作,采取了壹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取得了明顯成效。

壹是進壹步增加農業補貼,穩定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積極性。2009年,中央財政安排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業綜合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四項補貼”6543.8+023億元,比上年增加200億元,增長654.38+09.4%。繼續實施測土配方施肥、豬牛良種、村級動物防疫員、漁用柴油等補貼,整合資金設立糧棉油高產創建、基層農技推廣改革建設示範、漁民轉產轉業、漁業資源保護等補貼和補助。各項補貼政策的實施,明顯支持和促進了農產品生產。在繼續增加夏糧面積的基礎上,預計早稻和秋糧面積分別增加約300萬畝和13萬畝,全年糧食面積有望達到162億畝,比去年增加約2300萬畝。保護生豬生產能力,減少奶農非正常淘汰奶牛的現象。此外,購買農機具的補貼促進了農機行業的快速發展,農機企業訂單充足。部分重點企業上半年就業人數增幅超過20%。

二是大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村民生工程建設,改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條件,發揮擴大內需、促進增長的作用。去年四季度以來,中央財政安排了四批擴大內需投資,其中我部牽頭200.5億元,主要用於農村沼氣、動物防疫體系、優質糧食產業工程標準糧田、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國有墾區危房改造、漁政漁港、西部退牧還草工程等農業建設項目。截至6月底,已基本完成去年底51.5億元的新增農業投資建設任務。建成優糧工程標準農田430多萬畝,建成農戶沼氣池654.38+0.49萬口,改造農產品質量檢測實驗室7.7萬平方米,改擴建鄉鎮動物防疫獸醫站70萬平方米。據初步統計,中央財政51.5億元新增農業投資項目,直接帶動地方和農民投資超過76.8億元,增加鋼鐵、水泥、儀器設備制造等行業需求近6543.8+0.2億元,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近20億元。目前,其他幾個投資項目也在順利建設中,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是繼續實施糧食最低收購價和農產品臨時收儲政策,促進了部分農產品價格穩定。繼續實施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大幅提高最低收購價水平。對大米、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等主要農產品實行臨時收儲政策。海南、雲南墾區實行天然橡膠國家收儲。啟動“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三級響應機制,增加豬肉儲備。擴大奶粉收儲規模。據農業部調查,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實施效果明顯。7月17日,國有糧食企業白麥、紅麥、混合麥收購價格分別為每斤0.88元、0.85元、0.88元,比前壹周上漲0.22%、0.18%、0.24%,比去年同期上漲65438+。農產品臨時收儲政策抑制了部分品種的下跌趨勢。目前,大豆國有糧食企業銷售價格穩定在每斤1.85元左右;菜籽價格從每斤1.7—1.8元漲到1.9元。生豬收儲政策實施後,豬肉價格下行趨勢得到遏制。7月第三周生豬價格10.12元/公斤,自6月中旬以來連續六周小幅回升。玉米、大米、天膠、奶粉的臨儲也在壹定程度上起到了托市的作用。

下半年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任務依然艱巨。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的第壹年,也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關鍵壹年。奪取全年糧食豐收,保持農業各產業穩定發展,對於克服當前困難,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夏季糧油豐收標誌著糧食生產的良好開端,但實現全年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關鍵在秋糧,秋糧約占全年糧食的70%。目前晚稻種植全面展開,秋糧面積不斷增加。同時,由於今年春播和夏播期間,全國大部分地區降水充沛,土壤墑情適宜,播種質量高,作物出苗整齊,秧苗生長正常。因此,秋糧和年糧的穩定發展有著良好的基礎。當前,各級農業部門繼續加強政策宣傳和信息引導,狠抓雙季稻、晚秋作物的落實,強化畜牧業、水產等產業穩定發展各項措施的落實,積極部署農業防災救災工作,深入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努力實現全年糧油生產再獲豐收,實現全年農業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