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男腎之法。
第壹,喝水補腎
我們體內的廢物主要由腎臟和肝臟處理。在新的代謝過程中,腎臟會將體內的廢物和雜質排出體外。多喝水可以幫助尿液排出,從而減輕腎臟的負擔。《本草綱目》初將水視為靈丹妙藥。人體百分之七十五是水,在水的分布規律上,大腦壹直處於絕對的主導地位。如果缺水,可能會造成體內毒素的堆積,從而加重腎臟的負擔。
第二,生津補腎
所謂體液就是我們常說的“唾液”,學名是唾液。唾液無色無味,正常人每天分泌壹升左右。主要由唾液腺分泌,具有潤滑口腔黏膜、溶解食物、促進吞咽的作用。它還含有澱粉酶和溶菌酶,可以幫助胃的消化。吞咽津液可以滋養腎精,保護腎臟。
第三,吃“黑”補腎
中醫理論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源。”腎臟主要靠後天的食物來支撐。《內經》有雲:“五谷用以養,五果用以助,五畜用以益,五菜用以盛。”這句話的大致意思是告訴人們,飲食需要均衡。現代研究表明,食物的顏色與營養價值密切相關。腎經中單獨黑色可以益腎壯腎,同時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延緩各器官的衰老,而冬季吃壹些黑色的食物會有更顯著的效果。
與羊肉、狗肉等具有補腎作用的食物不同,黑色食物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味道溫和,即使吃多了也不會讓人感到厭煩。這些食物有: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棗、海帶、甲魚等。
第四,運動補腎
進入冬季後,早睡晚起成了保護身體的常用方式。早睡可以使妳體內的陽氣不流失,使妳的身體保持正常的溫度。晚睡是指太陽升起後再起床,因為此時人體的陽氣迅速上升,大腦逐漸清醒。
冬天做壹些體育活動,不僅可以讓壹些壓抑的心情變得開朗,還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此外,腎主納氣,可幫助肺呼吸,預防各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腎和膀胱都是表裏之分,膀胱經經過人的背部。寒氣若想侵入人體,首當其沖。所以冬天要特別註意背部保暖。
第五,按摩滋腎
人們常說腰部是腎之府,經常按摩腰部可以防治腎虛引起的慢性腰肌勞損、腰酸背痛等癥狀。具體的按摩手法也很簡單。先將雙手手掌放在腰部,掌心對著皮膚,上下按摩腰部,直到腰部能感覺到熱度。每天早晚都可以再做壹次。
另外,中醫認為,人腳上的湧泉穴與腎經直接相連,也是人體濁氣下降的地方。經常按摩湧泉穴,可以益精補腎,強身健體,防止早衰的癥狀,同時對腎虛引起的頭暈、失眠、耳鳴有壹定療效。每天睡覺前,可以用溫水泡腳。同時可以用手揉搓按摩腳底,每次做100次左右。此法可滋陰補腎,祛內熱,尤其適用於中老年人常見的虛熱癥狀。
總結:文章介紹了補腎的五個小方法。用過之後,妳會發現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好,精神狀態也越來越好。不信妳試試,妳會很驚訝的。
2.壹種治療腎虛的中藥
首先,貴由藥丸
藥物配方:熟地黃240g山藥120g山茱萸(酒制)90g枸杞120g菟絲子120g鹿角膠120g杜仲(鹽炒)120g肉桂60g當歸90g附子(片制)60g。
主要功能:溫補腎陽,補益精氣。主治:腎陽不足,命門不固,神疲乏力,四肢冰涼,陽痿,遺精,不孕,腰膝酸軟,小便不利,四肢關節痛,周身浮腫;或火不能生土,脾胃虛寒,食量少,或惡心腹脹,或惡心噎膈,或肚臍腹部多痛,或大便不實,腹瀉頻繁。
用法用量:頂端為細粉。先將熟地黃蒸成糊狀,加入煉蜜制成藥丸,大小如彈珠。每次服2 ~ 3粒,開水送服。現代用法:蜜丸,每丸重9克,成人每次服用1丸,每日2 ~ 3次。7歲以下兒童劑量減半。
二、金匱腎氣丸
配料:生地、山藥、山茱萸(酒制)、茯苓、牡丹皮、澤瀉、桂枝、附子(制)、牛膝(去頭)、車前子(鹽制)。輔料是蜂蜜。
【主治】溫補腎陽,行氣利水。用於腎虛水腫,腰膝酸軟,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用法與用量:口服。壹次壹片,壹天兩次。
第三,縮春丸
主治:補腎利尿。用於腎虛引起的尿頻、夜遺尿。
用法與用量:口服。壹次3 ~ 6克,壹日三次。
四、真武湯
主治:太陽病出汗,難以理解。此人仍有發熱、心悸、頭暈、身體活動和振動。
用法:服五味,水八升,開水三升,每日七次。
五、五苓散
配料:去皮豬苓[12g]、去皮澤瀉[20g]、白術[12g]、茯苓[12g]、桂枝[8g]。
適應癥:
1.太陽病出汗後,出現出汗,胃幹燥,煩躁睡不著,想喝水的人也要少喝,這樣胃會更和諧。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止渴,則以此湯為主。2.中風發熱,不解煩悶六七天,表裏不壹,口渴飲水,水進則吐,稱為水逆。3.且傷寒已滿,服瀉心湯不可解,口渴易怒,小便不利。4.治療各種濕脘痞滿、飲水浮腫、嘔吐泄瀉、水寒射肺、或哮喘病、中暑煩渴、體熱頭痛、膀胱積熱、便秘口渴、霍亂吐瀉、痰飲濕瘧、身痛身重。
用法:搗爛成粉,壹日三次,取白飲壹方寸匕首(6g),多飲溫開水,汗自愈,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