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玉桂粉與桂皮有關系嗎?

玉桂粉與桂皮有關系嗎?

桂皮又稱肉桂、官桂或香桂,為樟科植物天竺桂、陰香、細葉香桂、肉桂或川桂等樹皮的通稱。本品為常用中藥,又為食品香料或烹飪調料。商品桂皮的原植物比較復雜,約有十余種,均為樟科樟屬植物。各地常用的有8種,其中主要有桂樹、鈍葉桂、陰香及華南桂等其他種類多為地區用藥。各品種在西方古代被用作香料。中餐裏用它給燉肉調味,是五香粉的成份之壹。即《本草拾遺》之月桂,《海南本草》之天竺桂。《本草圖經》載:"天竺桂,生西湖,功用似桂,不過烈,今亦稀有"。《本草綱目》載:"此即今閩、粵、浙中山桂也,而臺州天竺最多,故名,大樹繁花,結實如蓮子狀,天竺僧人稱為月桂是矣"。以上描述,與今之樟科植物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的形態及產地吻合。本種的皮在江西、福建、湖南、湖北部分地區使用。今市售桂皮是樟科樟屬樟組(Sect. Cinnamomum)中多種供藥用或香料用植物的樹皮,有些地區將藥用桂皮又稱為官桂肉桂(學名:Cinnamomum cassia,異名Cinnamomum aromaticum)為樟科常綠喬木,又名玉桂、牡桂,高達10米以上,樹皮灰褐色,樹皮厚可達13毫米,具強裂辛辣芳香味。葉互生或近對生;長橢圓形,或橢圓披針形,長8-20厘米,寬3-5.5厘米;頂端急尖,葉基寬楔形;全緣,具離基三出脈。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小,徑5毫米,花被裂片橢圓形,長3毫米。果橢圓形,長10毫米,徑7-8毫米,熟時紫黑色。植物各部,如其樹皮、枝、葉、果、花梗都可提取芳香油或桂油,用於食品、飲料、香煙及醫藥,但常用作香料、化妝品、日用品的香精。樹皮出油率為2.15%,桂枝出油率為0.35%,桂葉出油率為0.39%,桂子(幼果)出油率為2.04%。樹皮被叫作桂皮。肉桂原產中國,分布於廣西、廣東、福建、臺灣、雲南等濕熱地區,其中尤以廣西最多。越南、老撾、印度尼西亞等地亦有分布。肉桂大多為人工栽培,且以種子繁殖為主,這樣可使其後代保持親本的特性,以獲得枝下較高的樹幹,有利於剝取桂皮,因此在生產上很少用無性繁殖方法培育苗木種植。多於秋季剝取,刮去栓皮、陰幹。因剝取部位及品質的不同而加工成多種規格,常見的有企邊桂、板桂、油板桂、桂通等。陰香(學名:Cinnamomum burmannii)屬樟科,為常綠高大喬木。葉不規則對生或散生,革質,卵形至長卵形,長6-10厘米,寬2.5-4厘米;葉頂短漸尖,基部闊楔形;具明顯離基三出脈,脈腋無腺體,以此與香樟區別。圓錐花序生枝頂或葉腋,花被長5毫米,內外均被毛。果卵形,長8毫米,果托齒裂,齒頂端平。其葉可作芳香植物原料,亦可入藥(味辛,氣香,能祛風)。此樹也提供木材,常在園林作綠化樹、行道樹。分布於海南,廣東、廣西、江西、浙江、福建、雲南等地。陰香皮乃陰香的樹皮,又名廣東桂皮(《中國樹木分類學》、坎香草、陰草《生草藥性備要》、山肉桂、山玉桂、香膠葉《嶺南采藥錄》、膠桂、土肉桂、假桂枝、山桂、月桂、野玉桂、鴨母桂、香膠仔、潺桂。 細葉香桂(學名:Cinnamomum subavenium)屬樟科,為常綠喬木,高達20米,胸徑達50厘米;樹皮灰色,片狀剝落。葉互生或近對生;葉片橢圓形,卵狀披針形,長3.5-13厘米,寬2-6厘米;葉全緣,三出脈明顯。圓錐花序腋生,花淡黃色,長3-4毫米;花被片近橢圓形,長3毫米。果橢圓形,長7毫米,徑5毫米,熟時藍黑色。樹皮含芳香油,作食品加工調料。天竺桂(學名:Cinnamomum pedunculatum),又名普陀樟,星散分布於中國東部沿海的狹窄範圍,因種子間歇結實,加上人為幹擾頻繁,林下很少見到幼苗幼樹。主要分布於上海、江蘇、浙江、新竹、臺北等錫蘭肉桂(學名:Cinnamomum verum,異名Cinnamomum zeylanicum)是雙子葉植物藥樟科樟屬植物,原產斯裏蘭卡,在中國廣東海南、廣西南寧、臺灣均有栽培。其樹皮,亦稱錫蘭肉桂。在歐美,英文所稱 Cinnamon 多指此類。樟科(Lauraceae)植物,學名為Cinnamomum cassia。樹皮芳香,亦稱肉桂,可作香料,味與產自錫蘭肉桂的桂皮相似,但較辣,不及桂皮鮮美,且較桂皮厚。肉桂皮含有1~2%揮發油,主要成分是肉桂醛(C9H8O)。肉桂皮用作菜肴的調味品,特別用於利口酒和巧克力。南歐人對肉桂的喜愛勝於桂皮,在北美則肉桂粉不問來自中國肉桂抑錫蘭肉桂,均不加區別地壹起出售。

肉桂皮從莖和枝條剝取,擱置幹燥後,卷曲成卷。有的品種則為刮取。刮取者薄而為亮紅褐色,未刮過的樹皮厚而為灰色。肉桂粉淺紅褐色。中國產肉桂的香味稍遜於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產者,三者均具芳香,味甜而辣。越南肉桂(西貢肉桂)質地最佳。中國肉桂和牡桂(C. loureirii)的未成熟果實貼生於硬而具皺的灰褐色杯狀花萼中,通常長11公釐(0.4吋,包括萼筒);上部徑約6公釐(0.25吋),連萼筒摘下幹燥即稱肉桂芽。有似桂皮的芳香和肉桂皮的甜辣味,用於食品調味。

Cortex Cinnamomi Cassiae  (英)Chinese Cinnamcn, Cassia Bark

別名 玉桂、牡桂、菌桂、筒桂、大桂、辣桂、桂。

來源 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樹皮。

植物形態 常綠喬木,芳香。樹皮灰褐色,幼枝有四棱,被灰黃色茸毛。葉互生或近對生,革質,長橢圓形至近披針形,先端短尖,基產楔形,上面綠色,有光澤,離基三出脈;具葉柄。圓錐花序腋生;花被片6,白色;能育雄蕊9,3輪,內輪花絲基部有腺體2,子房卵形。漿果紫黑色,橢圓形,具淺杯狀果托。花期6~8月,果期10月至次年2~3月。  多為栽培。產於雲南、廣西、廣東、福建。

采制 多於秋季剝取栽培5~10年的樹皮和枝皮,曬幹或陰幹。

性狀 本品淺槽狀或卷筒狀,長30~50cm,寬或筒徑3~10cm,厚2~8mm。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橫向微突起的皮孔及細皺紋;內表面棕紅色,平滑,有細縱紋,劃之顯油痕。質硬脆,斷面顆粒性,外層棕色,內層紅棕色而油潤,兩層間有1末淡黃色線紋(石細胞帶)。氣香濃烈,味甜、辣。

化學成分 含揮發油、油中含桂皮醛(cinnamaldehyde)、醋酸桂皮酯(cinnamyl acetate)、丁香酚、桂皮酸、笨麗酸乙酸、桂二萜醇(cinnzeylanol)、乙酰桂二萜醇(cinnzeylanine)。性味 性大熱,味辛、甘。功能主治 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用於陽痿、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經閉、痛經、溫經通脈。

化學成分含揮發油,油中含桂皮醛(cinnamaldehyde)丁香酚(eugenol)等,含鞣質及粘液質。

附註 主產於斯裏蘭卡的“錫蘭桂皮”系錫蘭肉桂的內皮,常10~40薄片重疊卷成細長筒狀或雙筒狀,每片厚約0.5mm,外表面黃棕色,平滑,有波狀縱線紋。  西班牙語中叫:canelo,la [1] 企邊桂:呈長片狀槽狀形,左右兩邊向內卷曲,卷邊呈半筒形,槽的中心略凸起,外皮下凹,長43cm左右,寬4~6cm,外皮棕灰白色或棕褐色,兩端各有5mm削去栓皮的斜面呈棕色。全體有不規則的橫生皮孔和多數微突起的小瘤點。偶有略突起的橫紋及灰綠色花紋(苔蘚類植物著生後留下的痕跡,俗稱彩皮)。內表面暗紅棕色或棕色,光潔,用指甲刮劃時可見深棕色油紋。氣芳香濃烈,味甜辣。

板桂:呈板片狀,兩邊稍向內彎曲,外皮粗糙,灰褐色;內皮暗紫色,斷面油層棕褐色,外層棕紅色,壹般油少渣多,香氣及甜辣味較淡。

油桂:半邊竹筒狀槽形,兩端略呈斜面,外表呈灰棕色或棕褐色,常有灰綠色花斑(彩皮),內表皮暗棕色,質硬而脆,斷面內層油層集中分明,稍有光澤,黑色或棕褐色,外層紫紅色,氣味濃烈,味甜辛。

桂通:呈雙圓筒形或圓筒形,外表灰棕色,有細皺紋及小裂,皮孔橢圓形,偶有凸起橫紋及灰色花紋。內表皮暗棕色。質硬而脆,斷面紫紅色或棕紅色,氣香,味甜辣。又名“桂皮”、“桂爾通”。

桂心:形態與桂通相同,只是外表的栓皮層已被刮除幹凈,內外皮均呈棕黃色。

桂碎:大小不規則片塊狀或短卷筒狀,外皮灰棕色,斷面和內皮呈棕色或棕褐色,氣香,味甜辣。

肉桂商品中有將不能制成企邊桂或板桂的老桂皮制成桂楠,多呈不規則塊片狀,大小不壹,厚約0.4~0.8cm,皮較厚而粗糙,略扭曲,油少,嚼之渣多,味微辛辣。

進口肉桂常稱為安南肉桂,國產肉桂常稱為西玉桂,故分別有安企邊桂、安板桂、安桂楠;西企邊桂、西板桂、西桂楠之稱。進口肉桂與國產肉桂性狀主要區別為:進口肉桂通常較相應國產肉桂皮厚,香氣濃;進口肉桂內表面顏色較深呈棕色至棕褐色(國產肉桂呈棕紅或紫紅色)且具細密縱紋,光滑(國產肉桂則不平坦);進口肉桂通常栓皮比相應國產肉桂薄,且“彩皮”明顯;進口肉桂斷面白細胞環帶不及國產肉桂明顯,且味甜明顯。

進口肉桂中,又有高山肉桂、低山肉桂之分;據說高山肉桂系野生品,低山肉桂系栽培品,二者區別如下:

高山肉桂:外皮表面細皺,“彩皮”明顯,皮厚,體重,斷面白細胞環帶不明顯,內表面細致光潤。含油量高,香氣濃,辛味淡而甜味厚。最佳者習稱“綠水清化肉桂”,用開水沖泡,其水清而帶綠色(有人認為綠水系加工而成)。

低山肉桂:外表粗糙,皮薄,體較輕,斷面石細胞環帶較明顯,內表面略粗糙。臺揮發油量較少,香氣差,甜味淡,辛味較濃。

進口肉桂中之上品其內表皮膩滑如玉。又以越南北圻清化所產最有名,故名為“清化玉桂”。

國產肉桂中自80年代起在廣東信宜及廣西部分地區有類似進口肉桂的移植產品出現,商品統稱為“南肉桂”。質量接近於進口肉桂。1.官桂功效與肉桂相似,而力薄;桂心入心脾經,補陽活血善治心腹冷痛,又能引血化汗化膿,外科常用作內托癰疽痘瘡之用。

2.肉桂、桂枝:肉桂與桂枝同生於桂樹,肉桂為桂樹皮,桂枝為桂樹嫩枝。二者皆有溫營血,助氣化,散寒凝的作用。但肉桂長於溫裏止痛,入下焦而補腎陽,歸命火,桂枝長於發表散寒,振奮氣血,主上行而助陽化氣,溫通經脈。 3.肉桂,附子:肉桂與附子皆為補腎陽益命火之品,二藥常相須為伍,用以溫腎補火祛寒,然不同之處,附子辛苦熱燥烈,走而不守,能回陽救逆,可治脈微欲絕之虛脫之證;肉桂甘熱而益火消陰,能溫營血,能走能守,又能引火歸元,宜治下焦虛寒證。

不做藥用用的話對香料不是很敏感的廚子是分不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