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原住民的印第安人、因紐特人 阿留申人
印第安人現狀
根據美國國務院的資料,目前美國有印第安人253萬多人,分屬560多個部落,居住在200多塊印第安保留區內。
印第安人的總體收入水平遠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年收入25000美元以下的占41.7%,高於美國28.7%的平均水平。印第安人中,中低收入的人口占總人數的絕大多數。
印第安人的教育水平也是全美最低,大學以上文化的為7.6%,而美國的平均水平為15.5%,比印第安人高出壹倍多。碩士以上學歷的印第安人比例不到4%,美國的平均水平為9%,也是高出壹倍多。
印第安人的失業率也是全美最高的,壹般高於平均水平二三個百分點。
美國現有562個印第安部落(tribal nations),分散在美國本土48州和阿拉斯加州,印第安保留地總面積約為2240萬公頃。規模最大的12個印第安部落為:切羅基族(Cherokee)369 035人,納瓦霍族(Navajo)225 298人,蘇族(Sioux)107 321人,齊佩瓦族(Chippewa)105 988人,喬克托族(Choctaw)86 231,普韋布洛族(Pueblo)55 330人,阿帕齊族(Apache)53 330人,易洛魁族(Iroquois )52 557人,拉姆畢族(Lumbee)50 888人,克裏克族( Creek)45 872人,布萊克福德族(Blackfoot)37 992人,奇克索族(Chickasaw)21 522人。
因紐特人
因紐特人是北美原住民族之壹,分布於北極圈周圍包括加拿大魁北克、西北地區、育空地區等地,說因紐特語。因紐特人屬於愛斯基摩人的壹支(另壹支為尤皮克人),不過有人認為愛斯基摩人是當地其他印第安人部落對他們的稱呼,意思是“吃生肉的人”,帶有貶義,因此他們自己稱為因紐特人。因紐特的意思為人,因紐特人認為“人”是生命王國至高無上的代表,故外界也逐漸改口稱呼他們“因紐特人”,以尊重其文化精神。
阿留申人
美洲、亞洲北部少數民族。自稱“尤南幹”。約5500人(1978),主要分布在阿留申群島和阿拉斯加半島;另有部分人於19世紀初移居到科曼多爾群島(俄羅斯),是前蘇聯最小的民族之壹。屬蒙古人種。使用阿留申語,分烏納拉斯卡、阿圖、阿特卡3種方言,屬愛斯基摩-阿留申語系。無文字。信萬物有靈(見原始宗教),部分人信東正教。體質特征、語言和文化與愛斯基摩人相似。多數研究者認為,阿留申人原是愛斯基摩人的壹支,約在4000年前經白令海峽從亞洲遷移到美洲,後又從阿拉斯加遷到阿留申群島。在18世紀俄國殖民者入侵前,人口為2.5萬。主要以狩獵為生,獵取鯨、海獺、海獅、海豹、海象、馴鹿及熊等,並從事捕魚和采集。使用標槍、矛、梭等工具。用海豹皮制造小皮舟(稱“比達卡”)和大木框船(稱“烏米愛克”)。用木、石、骨、象牙制作工具、器皿和飾物。已知自然銅的冷鍛法。社會組織以村莊為單位,由親屬家庭組成。首領世襲,管轄幾個村莊,多至壹個島嶼。後在俄國殖民者的虐待下,人口銳減,傳統經濟文化遭到破壞。1867年,俄國把阿拉斯加連同阿留申群島壹起賣給美國。少部分阿留申人被俄美公司於19世紀初遷到科曼多爾群島,該島現為堪察加州的阿留申區。1867年阿留申群島並入美國之後,島上的阿留申人曾遭受美國統治者的奴役。第二次大戰期間,被迫遷居阿拉斯加東南部。現在經濟和文化深受俄羅斯人和美國人的影響,生活發生很大變化。住在美國的阿留申人多在肉類加工廠從事非技術勞動,保留有編織、木雕等手工藝生產。住在蘇聯境內的多在國營農場從事狩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