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黃芪的功效、作用及禁忌

黃芪的功效、作用及禁忌

壹、黃芪的功效

黃芪具有益氣固表、止汗生肌、利水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氣虛、乏力、中氣郁結、慢性腹瀉、脫肛、便血、表虛自汗、癰腫、慢性潰瘍、血虛、面色萎黃、內熱、口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黃芪能益氣補中,可用於固表斂瘡。

可以作為增強能力,抵抗疾病的良藥。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黃芪含有皂甙、蔗糖、多糖、多種氨基酸、葉酸、硒、鋅、銅等微量元素。具有增強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血壓的作用,並具有廣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實驗性腎炎蛋白尿,增強心肌收縮力,調節血糖含量。黃芪不僅能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血供,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延緩細胞衰老的進程。黃芪食用方便,可煲湯、熬膏、泡酒、入菜。

二、黃芪的作用

1,益氣固表,利尿排膿,斂瘡生肌。可用於治療氣虛乏力、不思飲食、大便溏泄、中氣不舒、泄瀉不止、脫肛、大便出血、表虛自汗、氣虛黃芪水腫、癰腫難潰、慢性虛脫、血虛痿軟、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2.具有增強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血壓和廣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實驗性腎炎蛋白尿,增強心肌收縮力,調節血糖含量。

3、增強機體抵抗缺氧和應激的能力,促進機體新陳代謝,提高心臟功能。

4.具有降低血壓、調節血糖的作用,可作為糖尿病患者的輔助用藥。黃芪同時具有抗菌和抑制病毒的作用。

黃芪有什麽作用?五個健康的黃芪食譜分享。

5.用於氣虛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中氣不暢、泄瀉不止、脫肛、大便出血、表虛自汗、氣虛水腫、潰瘍等癥。

6.體弱多病的人可以增強體力,增強抵抗力,幫助恢復。

三、黃芪食療的功效

黃芪是人們常吃的純天然制品,民間流傳?經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順口溜的意思是黃芪常被用來煎湯或代替茶葉泡水,有很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黃芪和人參都是補氣的良藥。人參強調補益元氣、回陽救逆,常用於虛脫、休克等急癥,效果良好。而黃芪則主要用於補虛,常用於長期體質下降、言語無力、脈弱的人。有些人在天氣變化的時候容易感冒,這就是中醫所說的?手表不結實?黃芪可以用來固表,經常服用黃芪可以避免經常感冒。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黃芪具有增強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血壓的作用,並具有廣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實驗性腎炎蛋白尿,增強心肌收縮力,調節血糖含量。黃芪不僅能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血供,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延緩細胞衰老的進程。黃芪食用方便,可煲湯、熬膏、泡酒、入菜。

四、黃芪健康食譜推薦

黃芪方1:黃芪建中湯

配方:黃芪30g,白芍18g,桂枝9g,生姜9g,炙甘草6g,大棗(碎)6g,樹膠(焦糖)30g。

功效:溫中,補虛,止痛。

用法:熬湯取汁,加入麥芽糖,然後用文火慢慢溶化,分兩次服用。

功效:中焦虛寒,裏急乏力。該證表現為腹部壹直疼痛,喜歡溫壓,懶於說話;或者心在悸動,坐立不安,越累越難看;或伴有神疲乏力、四肢無力、手足煩躁發熱、咽幹口燥、舌淡苔白、脈細。

黃芪方二:黃芪補肺飲

配方:黃芪30g,赤芍、桂枝各15g,生姜10g,大棗10,煎服。

味道:甜,微溫。歸經:肺、脾、肝、腎經。

功效:本方用黃芪益氣活血,用赤芍活血化瘀,用桂枝溫通血脈。用於氣虛血瘀,皮膚麻木,肢體疼痛或半身不遂。

黃芪方3:黃芪桂枝五物湯

用量:黃芪9g,桂枝9g,白芍9g,生姜18g,大棗4枚。

用法:敷藥,以水六升,沸二升,分七次溫服,每日三次。

功能:益氣溫經,活血止痛。6主治血痹。皮膚不敏感,脈搏略澀緊。

黃芪食譜4:當歸黃芪烏雞湯

原料:烏雞250克,當歸15克,黃芪20克。做法:烏雞洗凈切塊,當歸、黃芪洗凈,壹起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文火煮。調味後上桌。

做法:喝湯吃肉,每天早晚壹小碗。秋冬可以壹天喝壹兩次,春夏壹周喝兩三次。

營養價值:補益氣血,固腎調精。適用於氣血兩虛、腎虛等月經病,癥見月經不準、月經量少、色淡、神疲乏力、氣短、多夢失眠、頭暈、腰酸、面色蒼白者。

關註養生的朋友,對當歸、黃芪、烏雞湯壹定會很熟悉。當歸的補血,黃芪的補氣,烏雞的滋陰補腎的功效,組合後可謂是極好!長期使用能使女性氣血和諧,皮膚光滑白皙有光澤。

黃芪食譜五:參芪大棗粥

原料:黨參20克,黃芪15克,大棗10枚,大米100克。

制作:先將黨參和黃芪加水煎煮。文火燉40分鐘後,去渣留汁,加入大米和大棗煮成粥。每日1劑量,分1-2次,7天為壹療程。

功效:黃芪、黨參用於健脾益氣,大棗用於協同作用。用於脾虛,體虛,自汗,飲食減少,或容易感冒。[2]健脾益氣,調和中焦。適用於慢性胃炎長期虛弱,出現精神萎靡、畏寒肢冷等癥狀。

五、黃芪禁忌

1.從體質上來說,黃芪最適合氣虛脾虛濕盛,容易浮腫,肌肉較軟的人,尤其是腹肌。很瘦很壯的人不適合。從身體狀況來說,感冒或月經期不要吃黃芪。

2.從季節來說,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黃芪。感冒為什麽不能喝黃芪粥?因為黃芪是外強中幹,幫助身體關門,防止外邪入侵。但當身體已經感受到了外界的邪惡,就會變成壹扇緊閉的大門,把疾病留在體內,沒有辦法發泄。同理,春季是毛發生長的季節,人體需要申報毛發,不宜吃黃芪。

3.腎病屬於陰虛,濕熱毒用黃芪者,壹般會有毒副作用,應禁用。因為黃芪味甘,微溫,陰虛患者服用會助熱,容易傷陰活血;而濕熱、熱毒過盛的患者,則容易郁結邪氣,使病情加重。如果壹定要服用黃芪,壹定要聯合使用。

4.陰虛患者使用黃芪時,必須與滋陰藥物配伍,如生地黃、熟地黃、玄參、麥冬、天冬、玉竹等。濕熱患者壹定要配伍清濕熱的藥物,如黃連、茵陳、黃芩等。熱毒過盛者,須配伍清熱解毒藥物,如黃連、梔子、大黃、敗醬草等。

5.西方最新研究的結果也證實,服用黃芪時,最好不要服用壹些免疫抑制劑和抗腫瘤藥物,否則會相互幹擾。另外,有些品種有壹定的毒性,不能隨便服用。劑量最好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