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火宮殿臭豆腐
長沙火宮殿的臭豆腐是湖南最有特色的傳統美食。它是以白豆腐為主料,用特制的鹵水浸泡,油炸而成的豆制品。
其形狀為黑色,以臭命名,創造了中國飲食文化的特例,並在黑與白、臭與香、焦與嫩、剛與柔的對立統壹中,將中國飲食的審美趣味推向極致。
原傳承人江丙坤於1908年將其帶到火宮,距今已有110多年的歷史。其工藝包括制鹵、制坯、浸泡、炒制、煲湯五個步驟30多道工序。
2、逍遙胡辣湯
小吃制作技藝(逍遙胡辣湯制作技藝)是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的傳統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壹。逍遙胡拉湯由宋代的頭湯、合湯、胡湯演變而來,後因突出使用辣椒而被稱為胡拉湯。
辣椒味辛,用羊肉、面筋、高湯調味,按壹定比例混合,用文火慢燉,用木勺慢攪,做成湯。具有“久而不害,熟而不腐,甜而不濃,淡而不瘦,肥而不膩”的特點。
2009年6月12日,逍遙胡辣湯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1年5月24日,小吃制作技藝(逍遙胡麻辣湯制作技藝)經中國人民和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遺產編號為ⅷ-276。
3.沙縣小吃
小吃制作技藝(沙縣小吃制作技藝)是福建省三明市沙縣的傳統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壹。沙縣小吃制作工藝源於古代中原地區的飲食習俗,始創於秦漢晉,興盛於唐宋,興盛於明清。
沙縣小吃以天然綠色植物原料為主,輔以少量動物原料,采用蒸、煮、燉等原始而古老的加工方法制作而成。沙縣小吃品種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時令小吃、地域小吃、常規小吃。
2007年8月28日,“沙縣小吃制作技藝”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準,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1年5月24日,福建省三明市申報的小吃制作技藝(沙縣小吃制作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為ⅷ-276。
福建沙縣小吃
1,沙縣扁肉
沙縣扁肉由餛飩演變而來,餛飩是福建省沙縣的傳統地方名,也是全國著名的福建省特色小吃。沙縣扁肉創制於清末光緒年間,其特點是薄如紙,色澤潔白,堅韌結實,久煮不爛。因其柔軟滑爽,細膩爽口,充滿燕窩風味而得名。
2.沙縣芋頭餃子
沙縣芋頭餃子是沙縣小吃中最具特色的食品,也是福建著名的面食小吃。沙縣芋頭湯圓制作工藝復雜,選料也很有講究。最特別的是它的面團,主料是芋頭。它更軟,更嫩,更粘。高溫煮熟後,壹剝就掉。將去皮的芋頭搗碎,與木薯粉混合。
3.沙縣蒸餃
沙縣蒸餃是壹種歷史悠久的著名特色小吃。沙縣的蒸餃和過去蒸餃裏的肉餡不壹樣。它是由粉條、肉丁、筍丁和蘑菇丁混合而成,外面包著壹層晶瑩剔透的皮,吹壹吹就碎。剛從籠子裏出來的時候,它們顫抖著擠在壹起。吃的時候壹定要蘸沙縣特有的醬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