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壹次在老家,幾個小夥伴去縣城的夜市攤擼串。這個攤位十幾年了,我們幾個從初中吃到三十好幾,所以跟老板很熟,他每次見到我們幾個都會過來碰兩杯酒,老板從三十出頭做到現在頭發花白,我們無話不談。
老家的夜市,我最喜歡的就是這道“爬叉炒饃幹”,油炸後的爬叉金黃酥脆,壹口壹個嚼在嘴裏,噴香無比,無數次想起兒時的味道。
老板說別看這道菜傳統簡單,卻是他的“搖錢樹”,我們幾個好奇的很,遞上壹支煙,請求老板給我們講壹下裏面的神奇之處。
他說在小縣城,爬叉都是自己找,完了有多少基本上當天就煎了吃了,跟挖野菜似的,自產自銷,所以縣裏的夜市從來沒有出現過。
有幾次,老板家的孩子和侄子們摸的爬叉實在太多,有幾百個,吃不完,冰箱裏冷凍了壹大盆。
偶然的壹個夜晚,來了壹桌客人,看著是小學同學聚會,氣氛熱鬧的不行,老板聽到裏面有壹個英國回來的年輕人,在回憶各種老家的味道,尤其提到小時候小朋友們結伴去摸爬叉,即便弄得壹身泥巴,回到家也會被脆香的爬叉抵消掉。說到動情的時候,年輕人甚至擦了擦口水。
老板擺攤多年,擦眼觀色已經成了壹種習慣,於是主動向前 ,說家裏冰箱還有壹些,不嫌棄的話,我給妳們炸壹盤咋樣。
這壹桌小學同學瞬間沸騰了。
廚師向來不喜歡菜品的單壹,老板巧妙的將切成丁的饅頭同爬叉壹起油炸,並起名為“爬叉炒饃幹”,成品裝在盤子裏格外的誘人,英國回來的年輕小夥幾乎吃哭了,邊吃邊感謝老板。
年輕人給了他很大的啟發,因為不是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有時間,有心情去忍受蚊蟲叮咬來換壹頓油炸的爬叉。
他決定將“爬叉炒饃幹”寫進菜單,定價38,裏面大概二十個爬叉。
效果出奇的好,如他所料,很多人想吃,卻沒有時間,但市場上又沒有。
這道菜壹下子火了,老板的孩子和侄子們找的根本供不上出攤,他又發動了其他的家人,但仍然供不應求。
他做了壹個大膽的決定,開始收爬叉,八毛錢壹個。
剛開始的時候,只有小朋友過來賣,壹天也就收幾百個,差不多能用幾天。慢慢的,附近的村民也加入了進來,畢竟運氣好的時候,壹個人壹晚上可以找到上百個爬叉,也就是壹百多的收入呢。
老板專門買了壹個大的冷凍櫃,只儲存爬叉,最多的壹天收了壹萬多個。
收爬叉他是第壹個,隨著“爬叉炒饃幹”的走紅,其他夜市也效仿了起來,但是做不出來他家的味道。
老板的眼光和樸實的性格早已將附近的爬叉無形的壟斷了,村民們只賣給他,他成了縣裏唯壹的爬叉收購商,別的夜市攤就只能從他這裏批發,壹塊錢壹個,穩定供應,然後老板免費提供“爬叉炒饃幹”的秘方。
老板說現在由他供貨的夜市攤有五十多個。
我偷偷的算了筆賬,壹晚上他的夜市最少賣掉三十份,壹天1100的單品收入,壹個夏天的夜市最少可以做100天,也就是11萬的毛收入。五十個夜市平均壹家壹晚上10份最少吧,也就是500份,19000的營業額,壹個夏天190萬。
就這麽不起眼的爬叉,竟然給縣裏貢獻了上百萬的GDP。
怪不得老板說爬叉是他的“搖錢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