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歷七月15也叫鬼節或玉蘭節,是祭祀鬼神的大節日。至於鬼節的由來,相傳是地藏菩薩母親去世,來到陰間,被囚禁在牢房裏。她是個孝順的女兒,不忍心看著母親受苦。7月15日,她被迫守衛她的牢房。那些跑回老家的鬼,向家裏要錢,讓他們回去生活,打通關節,希望早日支撐生活。後來,人們把這壹天定為中秋節。
2.中秋節的傳說
1.木蓮救了母親
木蓮小品裏的俗人名字叫羅布,寡母青緹夫人吝嗇,善殺人。然而,羅布非常善良。他總是做好事,尊重三寶。有壹天,他要出去做生意,就跟母親說,他要把家裏的錢分成三份,壹份給自己,壹份供養母親,壹份留在家裏施舍。沒想到,自從羅布離家後,青緹夫人天天殺雞殺鵝。和尚壹上門,就命令仆人用棍子打出去,甚至放狗追咬乞丐。
因為她的惡行,她死後被罰墜入鼻地獄,日夜受罪。母親去世後,羅柏非常難過。他認為出家才能報答母親的深情厚意,於是拜佛為師,名聲大振。幾年後,我成為第壹神功,超越了羅漢。慕璉想知道父母死後在哪裏出生,卻在壹個鼻地獄裏找到了母親。為了救母親,他自己下了地獄,看到了地獄的景象:
其中,受苦的人每天都會死去。或劍樹,或鐵犁犁舌,或銅汁灌口,或熱鐵火丸吞。還是抱著壹根銅柱,屍體都爛了。每天牛頭遲到,獄卒都會來給它上手銬。煮鐵鍋湯是痛苦的。
目連向如來求助後,不得不將母親從地獄中解救出來,投胎為城裏的壹條狗。目連打下道場四十九天後,其母得以升天。
焚燒紙錢
據說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後,生意興隆,為他賺了不少錢。哥哥蔡默和嫂子慧娘都很羨慕。慧娘想讓蔡默跟蔡倫學造紙。但蔡默的毅力不夠,還沒到家就草草開了自己的紙店。結果做出來的紙質量很差,沒人管,夫妻倆就擔心壹屋子的紙。
最後,慧娘想出了壹個妙計,附在蔡默的耳朵上,又教了壹遍。
這天晚上,鄰居突然聽到蔡沫家傳來哭喊的聲音。大家趕過去壹問,才知道慧娘昨晚猝死了。第二天早上,蔡默當著鄰居們的面,在慧娘的棺材前哭得死去活來。哭著燒紙。燒著燒著,突然聽到棺材裏有動靜。過了壹會兒,我聽見慧娘的聲音在裏面叫:“開門,快開門,我回來了”。所有人都呆了,終於鼓起勇氣打開棺材。慧娘跳出來告訴鄰居,她死後去了陰間,閻王讓她受苦。因為蔡沫給她燒了很多紙錢,所有的孩子都爭著推她。她又把錢給了顏,顏讓她回來。
蔡默故意問:“我沒給妳寄錢?”慧娘指著燃燒的火說:“那是錢!冥界是紙做的。”蔡默壹聽,立刻去捧了兩捆紙來燒,說是給黑社會用的。我父母受的苦更少。鄰居們看到這個,發現紙幣這麽有用,於是大家出錢買了蔡墨做的紙。消息傳開後沒幾天,蔡墨家的報紙就全部賣光了。
由於慧娘在農歷七月十五日回陽,所以人們會在這壹天為祖先燒香燒紙。這壹習俗壹直流傳至今。
3.綿羊節
農歷七月十五,也叫“羊節”。漢書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羊是吉祥的。”在甲骨文的甲骨文中,又叫“羊過吉祥”。可見,在古代,羊這種動物總是代表著吉祥。
在老北京和華北的農村,流行著老大爺們在七月十五給小侄子們送活羊的習俗。傳說這個習俗與沈香劈山救母的傳說有關。沈香為救母親劈山後,想殺死虐待母親的二郎叔叔。為了重建兄妹和伯侄關系之間的友誼,二郎在每年的7月15日送給沈香壹對活羊。據說這是取二郎和沈香的母親“楊”的姓氏的諧音,使兩家團圓。從此民間就留下了送活羊給我舅舅的習俗,後來逐漸演變成送壹只羊給對岸。
三。中秋節的習俗
1.放電管
河燈也叫“荷花燈”。壹般都是在底座上放上燈或者蠟燭,中秋節的時候放在江河湖海中,任其漂浮。河燈的作用是把鬼和其他鬼淹死在普渡水中。燃放河燈,尤其是在黃河,非常壯觀。山西省西北部的河曲縣靠近黃河。河很寬,水很溫和。7月15日晚上,全城人聚集在黃河岸邊的戲臺前廣場觀看河燈。彩燈隨水漂流,孩子們時刻關註著自己的燈能漂多遠。老婦人不停地喃喃自語和祈禱。今天的河燈已經成為壹種歡樂的活動。按照佛教盆景的禮儀,河燈只是小程序之壹,看起來並沒有那麽重要。在中秋節的民俗活動中,更重要的是放燈。
2.祭祖
祭祖的節日在農歷的七月十五日,所以它被簡稱為“七月半”。那時候盛夏已過,秋涼剛剛開始。民間認為,祖先也會在這個時候回鄉看望兒孫,所以需要祭祖。崇拜儀式通常在七月底前的晚上舉行,並不局限於特定的壹天。平常日子要祭拜祖先,壹般不要動他們的牌位。七月半祭祖的時候,要把祖先的牌位壹個壹個請出來,恭恭敬敬地放在專用的祭臺上,然後在每個祖先的牌位前焚香,每天分早、中、昏三次,直到七月三十日。如果有祖先的畫像,請出來掛起來。祭拜時,按輩分、年資的順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祈禱,向先人報告並請人先檢視自己這壹年的言行,以保佑他們平安幸福。
3.犧牲土地和莊稼
在七月十五日,向土地和莊稼獻祭仍然是民間的習俗。把祭品撒到田野裏。燒紙後用剪成塊的五色紙包裹在莊稼的穗上。傳說秋天可以避開冰雹,獲得豐收。同時,有些地方還要去後土廟祭祀。定襄縣民俗門口掛麻和谷。
4.面團造型
五月十五日以前,民間婦女流行於面塑活動中,尤其是在陜北地區。壹家包子店,鄰居過來幫忙。首先,按家庭實際人數(包括已婚的女兒女婿、孫子女、其他兒子兒媳、孫子女等。),先給大家壹個大包。給晚輩的包子要揉成扁扁的形狀,叫做面羊。希望後輩不要忘記父母的恩情。給老壹輩的包子要做成面人的形狀,寓意兒孫滿堂,幸福長壽;給同行的包子要做成魚的形狀,叫面魚,意思是壹年以上。現在沒那麽嚴格了。完全是基於主人的。有各種形狀的包子,有羊的,有老虎的,有牛的,有魚的,有兔子的,還有人的。人均壹個動物的饅頭揉好後,會有很多瓜、果、桃、李、蓮、菊、梅形狀的饅頭被揉出來,上面裝飾著花鳥、蝴蝶、蜻蜓、松鼠。比以前小,作為走親訪友的禮物。這些面塑經過蒸熟、五色上色後,看起來栩栩如生,每壹件都堪稱優秀的工藝品。7月15日看面塑已經成為農婦們炫耀自己靈巧技藝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