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吃狗肉。我的家鄉有很多韓國人開的狗肉館。單從味道來說,狗肉很香。
然後我就不吃了。因為媽媽家裏養了壹只狗,所以我很喜歡這只叫格格的狗。吃狗肉我覺得不好意思。後來證明這種心理陰影影響了我的生理反應。有壹次被朋友拉去貴州花江狗肉館。吃什麽都覺得有點惡心,哪怕跟狗肉沒關系。最後,我不得不逃離那家餐館。
出於同樣的原因,我不吃鴿子、鸚鵡、八哥和貓。出於其他原因,我不吃馬、驢、騾子和鵝。當然,不得不承認,我還是有點吃雞的,小時候也有壹只雞。
以我的親身經歷,我明白人雖然是雜食動物,但也不是能吃什麽就吃什麽。這和動物不壹樣。決定壹個人吃什麽,是壹種需要,是壹種口味;決定壹個人不吃什麽,除了味道,還有其他。對壹個人來說是禁忌;這是壹種大眾文化。
我們有非常發達的飲食文化。但是這種文化是缺乏的。它是在吃什麽和怎麽吃中發展起來的;缺什麽不吃什麽不吃。
滿族人不吃狗肉,據說狗救過努爾哈赤(皇太極?)生活。
信印度教的人不吃牛肉,因為牛認識上帝。
穆斯林不吃豬肉,因為他們認為豬很臟。
佛教徒憐憫眾生,不吃肉。
放棄壹部分對美、回報、敬畏、清潔、憐憫、親近和愛的欲望是“好”的,值得尊重...對於這些只有人類才有的精神需求(註重享受而非生存)。
所以我會壹直認為那些沒有禁忌的饕餮只是“吃貨”。這壹點並沒有因為經濟發達,家庭富裕,廚藝高超而有絲毫改變。《關於吃貓》的廣西海報,在廣東人的錢面前不必自愧不如,在“強勢文明”面前卑躬屈膝。
2
說了這麽多,還沒說到吃貓肉。
這對於我個人來說不是問題。我有禁忌。我喜歡貓。我認識10多只有名字的貓。我覺得它們很漂亮,我喜歡聽它們的叫聲,和它們壹起玩。我心裏很感激那只貓。它給我帶來了很多快樂。所以如果我面對壹盤貓肉,我會羞得要死,我壹定會想起這個家夥生前所有的可愛,甚至會想到貓有九條命。它的老人會不會已經變成了另壹只貓,在角落裏冷冷地盯著我,觀察我對它身體的態度?想到這些我真的很害怕。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原罪,但是我真的吃不下。
女士們先生們,在妳們那裏,可以吃這種肉嗎?
但是我每天都忍不住要吃幾萬只貓。
首先,這不是生態問題,也不是法律問題,而是倫理問題。當然,今天也可以上升到生態倫理的高度。
和韓國人吃狗肉不壹樣。我曾經問過壹位韓國先生,他說狗肉相當於中國人吃豬肉,日本人吃魚,這是他們的傳統肉類。對於廣東人來說,貓肉只是野味和嘗鮮。既然連人肚子裏長得像蟲子的蚯蚓都能吃,為什麽貓肉不能吃?
據報道,這些貓大部分是偷來的寵物貓。也就是說,根本不是用來吃的。有壹個詞專門用來形容這樣的東西,叫做“揮霍之物”。更何況他還是個“賊”?食客雖然不是貓賊,但也是銷贓的吧?
記得幾年前海南三亞天涯海角公園的壹家熱帶魚館。魚缸裏的魚很漂亮。我聽到前面兩個人邊看邊聊:這條魚吃過,這條魚沒吃過,這條魚很好吃,這條魚壹般。北方口音。我花了好幾次才忍住提問的沖動。我想問,這麽漂亮的魚,這麽美好的人生,難道只是引了兩人的口水?
我們對此無能為力。當他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沒有人教他們欣賞、尊重和熱愛美,沒有人教他們珍惜和敬畏生命。這是我們教育的缺失,怪不得別人。
魯迅先生說,把美好的東西撕了給人看,是壹種悲劇。我個人覺得每天有壹萬個悲劇在那個南方城市上演。
三
我們來看看強勢文化的問題。在關於吃貓的帖子裏,發帖人列舉了三個代表。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下:
韓國人吃牛肉。也吃狗肉
印度人不吃牛肉。我不吃狗肉。
西方人吃牛肉。但不是狗肉。
西方人是強勢文化,所以西方人“強迫”韓國人不吃狗肉。
印度人是弱勢文化,所以印度人不能強迫西方人不吃牛肉。
結論是:只要是強勢文化,就是老大,說了算。
等壹下。
這裏忽略了壹個問題:印度雖然是弱勢文化,但西方人不能強迫印度人吃牛肉。
我去過印度。我見過流浪的奶牛在街上遊蕩。向它招手,那家夥就會走過來,把頭伸進窗戶裏看。也有很多流浪狗,不管是富人區還是窮人區,旁若無人的在人群中跑來跑去。在新德裏,牛肉只在穆斯林聚居區出售,西方人(包括我這樣的東方人)要去很遠的地方才能買到牛肉。我沒聽說過哪個西方人抱怨妳們這麽落後,不吃牛肉,也沒聽說過西方人為此給印度施壓。
我說過,為了精神需求而放棄壹部分食欲(再次強調,是享受而不是生存),是“好的”,是值得尊重的。
即使是弱勢文化。
我不吃狗肉,貓肉,鴿子肉。當然,我也不會強迫妳不吃。但是我應該告訴妳我為什麽不吃。我心裏有個想法。我覺得人終究是人,不僅僅是雜食動物。